“宿管阿姨”登台,为爱的教育“补台”
2011年06月23日 09:38:32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毕业典礼上,60岁的宿舍管理员吴光华作为教职工代表被邀请上台演讲。不到800字的讲话,被学生热情的掌声打断了11次,不少人红了眼圈,更有学生现场拉出“吴阿姨,我们爱您”横幅。(6月21日《扬子晚报》)
宿舍管理员被请到庄严的毕业典礼上,这让人联想起被称为港大之宝的“三嫂”袁苏妹:一位82岁的校工,小学没有毕业,却被香港大学授予荣誉院士,以表彰她“对高等教育界作出独特的贡献”。当时,就有不少人发问:我们的“三嫂”在哪里?现在,我们的“三嫂”找到了,她就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袁阿姨。
把普通校工请上毕业典礼演讲台,也许受了香港大学表彰“三嫂”的启发,但学生的真情流露,社会受到的震动,却是实实在在的。这种经历,对吴阿姨本人,自然是难忘的,但对台下的学生来说,其实更值得珍惜。与一些程式化的仪式、空洞的领导讲话相比,这个毕业典礼,肯定更让人难忘。
这也是人之常情。上过大学的人,很多可能已记不起学校领导都有谁,上过哪些课程,但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一个“宿管阿姨”,或者“扫地老太”。在毕业多年以后,我的校友们,还会谈论起讲堂前讲解电影的大爷,商店门口卖早点的大叔。他们几乎成了校园记忆的坐标,校友接头的暗号。他们同样是大学的一部分,为高等教育作出了贡献;并且他们可亲可爱,离学生的生活更近。如果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爱,用心赢得学生的尊敬,更会成为长久的传奇。
不过,在以往的教育中,这些身边的普通人往往被忽略了,对大学管理层来说,他们似乎可有可无,更不要说发现他们“对高等教育的独特贡献”。在精英云集的高等学府,他们学历不高,从事服务行业,至少不被认为是成功的。很多大学推崇的,是政 府高官、商界精英等杰出人才。当地位、金钱变成了教育的评判标准,大学最根本的育人目标,平等待人、尊重每一份劳动的基本要求,却退居次席。从这个意义上说,把宿管阿姨请上毕业典礼讲台,可以看作大学去行政化、去功利化的一个象征。
宿管阿姨受到学生热捧,对我们的教育方式也有启发。她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恋爱,帮助他们排解生活中的难题,容忍孩子的任性,宽容孩子的过失,是真正的“身教”。为了进入年轻人的世界,五六十岁的她学会上网聊天、玩游戏,半夜起来“偷菜”,所以才和他们有共同语言。吴光华没有高深的学问,没有高蹈的言谈,令她赢得学生的爱戴的,只有爱心和尽责,“拿他们当自己的孩子看”。
温家宝总理在论教育时说过,没有对孩子的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然而,现实中“缺爱”的教育,却随处可见。当教育异化为金钱和知识的交易,师生感情的疏远,几乎不可避免。现在的大学,还有多少爱生如子的佳话。有人认为,伴随网络长大的一代,更加孤僻、自我,不易沟通。但大学生对宿管阿姨的追捧,说明年青一代并没有想象中的不易接近,并不缺乏接受和感知爱的能力。只要真诚相待,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沟通交流,就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在这方面,承担育人重任的教师们,也应该以吴光华为师。(丁永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