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1-09/26/c_122086679.htm
2011年9月24日,“2011科普在社区 科普进家庭”活动在上海长宁区天山中学启动。
我国科研经费的总额2010年已有6000亿元规模,但其中却没有科普专门经费和科普方面的要求。科研管理部门已成立的科普部门大都经费缺乏,人员编制紧张,甚至有的一人兼多职,科普任务只是一个副业——
科研与科普的有机结合,是完善的现代科技传播体系链条中极其重要的一环。然而,公众普遍的感觉是,“科学家离我很远”、“科学很枯燥”,科学并不让人觉得“亲近”。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哪些环节出现了“堵塞”?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利用参加中国科普研究所主办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的机会,采访了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中国科技馆馆长徐延豪教授。
五个不足
谈到目前我国科研与科普的结合问题,徐延豪一口气归纳了五个不足——
其一,科技资源科普化不足,公众不能及时了解科研最新进展和科技创新最新成果。“据统计,2001年至2010年,全国年均登记在册的科技成果有3万多项。但目前科技资源科普化率较低,大量科技信息和数据,基本处于分散、搁置、甚至流失状态,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国家支持的科研活动产生的资料,包括研究目的、方法、过程、技术内容、中间数据以至经验教训,不能有效地向公众开放。”
其二,是国家科技计划体系中缺少科普任务。“我国的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均缺少对科普任务的要求,科普工作得不到经费支撑,科研的最新进展与成果不能在全社会共享。”
其三,科研人员有参与科普的积极性,但缺少相应的绩效评价机制。“据统计,2009年我国研发人员达229.1万人,参与科普活动的比例为56.7%。这与发达国家相比,参与度较低,其中还多是被动参与,并且中青年科研人员参与度较低。”
其四,我国科研经费虽然逐年增加,而其中的科普经费变化不大。“我国科研经费的总额从2004年的1960亿元,已经增加到了2009年的5800亿元,2010年估计会突破6000亿元,但是在这样庞大的数字里,我们没有看到有专门的科普经费和科普方面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经费额度从20亿元增长到200亿元,增加了十倍,但是科普专项——这是我国重大科技计划里唯一的科普专项,还是维持在200万元,这些年没有变化,没有增加。”
其五,是我国科研机构缺少专业的科技传播普及部门。“我国科研管理部门已成立的科普部门大都经费缺乏,人员编制紧张,甚至有的一人兼多职,科普任务只是一个副业。”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