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夫天文网

 找回密码
 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转帖文章] (转)美国宇航局证实发现首颗适合居住的类地行星

  [复制链接]
智子 发表于 2011-12-6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中国学术信息中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k060900 发表于 2011-12-6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省宁波市 电信
前面的数字就不说了,光年这个单位就让人纠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智子 发表于 2011-12-6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中国学术信息中心
本帖最后由 智子 于 2011-12-6 15:08 编辑

sonic5188  最关键的是假如每个星系都有一个超级文明,那么他们如何穿越数百万光年的空间?

sonic5188  星系间动辄数千万甚至上亿光年的空间,是我从来不考虑仙女星系是否有超级文明的原因,因为这和我们银河系一点关系都没有。

sonic5188  就算M87里面有10000个超级文明,也和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就像暗物质一样。  


——以目前人类掌握的和有可能掌握的亚光速宇宙航行技术,只要时间够长久就足够从银河的郊区发展和遍布到整个星系了。

至于从一个星系飞到另一个星系,恐怕就得依靠那些目前的理论还无法支撑的速度更快、看起来很科幻的宇宙航行技术了。在这方面既然专业的严肃的科学工作者也拿不出更好的解释,那不如放任普通民众展开各种想象的翅膀,也许会吸引更多人加入科研队伍,对科技进步多少起到点推进作用呢。

你不考虑无所谓,很多普通人同样不考虑,但是要想做那种考虑尽量长远和周全的政治和战略决策者,这些事就是必须要考虑的。

别的遥远星系有没有外星文明,他们能不能飞过来,会不会对我们造成影响,对我们是善意还是恶意,这一大堆的可能性总结一下,其实就是A对我们有利(没有“他们”、他们过不来、他们是善意),B对我们不利(他们存在、他们能过来、他们是恶意),不存在C,因为如果你搞不清楚是A还是B,那就等于陷入了盲区,这就是最大的不利,因为你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个人建议视同为B,至少要高度警惕,不能草率地盲目乐观成A。

这A、B两种可能性都是和尚头顶的虱子——明摆着的,而且不管你怎么认为怎么看待和是否考虑,它都在那。决策者为各种可能性做力所能及的准备和考虑,是负责任的选择。我个人认为,宁可出现我们做好外星人入侵的准备后,却发现由于某种技术原因遥远星系的文明根本就飞不过来这种尴尬和虚惊一场的局面,也不愿意傻乎乎地什么准备都不做,然后某一天突然被外星文明团灭。至于主动暴露人类在宇宙中位置,甚至天天巴望着他们快点飞过来的,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他们和他们的举动了。

点评

最后这句话才是正解:正应了中国那句老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老祖宗的话不能忘,想想被西方殖民者团灭的印第安部族。。呵呵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12-7 00:09
如果你是一个其他星系超级文明的领导者,你会做一个花上几千万年才能知道结果的认任务吗?不要和我说超光速、虫洞等等技术,我不信这些。  发表于 2011-12-6 15:53
你怎么想到的都是团灭这种场景呢?如果银河系里面真的有领先人类100万年的超级文明,我们早就被团灭了。  发表于 2011-12-6 15:50

评分

参与人数 1牧夫币 +12 收起 理由
gohomeman1 + 12 是的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mfw 发表于 2011-12-6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联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1-12-6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省宁波市 电信
sonic5188 发表于 2011-12-6 13:44
按开普勒这个效率推算,看来如果今后仅用开普勒式的凌星观测法观测30年。
全天就能发现800万颗系外行星,看 ...

你这是高估了。

原因很简单:任务对应着银河系的群星密集区。我们现在真正拍摄到的银河系群星,也仅在10亿数量级。

随着ESO的几个银河系深度巡天完成,该数字有望到达100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索理客 发表于 2011-12-6 16: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苏州市 电信
本帖最后由 sonic5188 于 2011-12-6 16:18 编辑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1-12-6 16:00
你这是高估了。

原因很简单:任务对应着银河系的群星密集区。我们现在真正拍摄到的银河系群星,也仅在10 ...


很密集吗,对着的是猎户旋臂北半部分而已,而且是有选择性的挑选了十五万颗恒星样本观测,绝大部分恒星被过滤了。那对着银心的那几个星座的恒星密度是不是更大啊。你可以去看看开普勒的视野恒星分布图,只有下边的恒星是密集的。开普勒任务之所以选这个星区也是考虑到恒星密度的问题的。

点评

这个毋庸置疑吧,一开始设定时就说了是个恒星相对密集区域。 采用凌星法观测,当然要选恒星密集区,这样效果才好。 银河系核心区域是更密集,但它们距离远,而且老年恒星居多,这就意味着观测效果会大打折扣。哈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12-6 16: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1-12-6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省宁波市 电信
sonic5188 发表于 2011-12-6 16:17
很密集吗,对着的是猎户旋臂北半部分而已,而且是有选择性的挑选了十五万颗恒星样本观测,绝大部分恒星被 ...

这个毋庸置疑吧,一开始设定时就说了是个恒星相对密集区域。

采用凌星法观测,当然要选恒星密集区,这样效果才好。

银河系核心区域是更密集,但它们距离远,而且老年恒星居多,这就意味着观测效果会大打折扣。哈勃观测过银河核心区域的凌星现象的,也确实发现过系外行星。


点评

最后一个原因是这个方向上的恒星基本上和地球离银心的距离相等,处于银河适居带。而不是以恒星多少来选择的。  发表于 2011-12-7 12:07
还因为这个天区内有3颗通过凌星法已发现的系外行星,用于校准和验证。  发表于 2011-12-7 12:04
开普勒当时选择这块天区的主要原因是能保证这个指向垂直于黄道面不受黄道带散射干扰,也不受柯伊伯带小天体过镜的干扰。  发表于 2011-12-7 12: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索理客 发表于 2011-12-6 16: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苏州市 电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智子 发表于 2011-12-6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中国学术信息中心
sonic5188  如果你是一个其他星系超级文明的领导者,你会做一个花上几千万年才能知道结果的认任务吗?不要和我说超光速、虫洞等等技术,我不信这些。  

sonic5188  你怎么想到的都是团灭这种场景呢?如果银河系里面真的有领先人类100万年的超级文明,我们早就被团灭了。

——信不信没关系,这些是前沿理论,是连真正的科学家都说不清楚也无法肯定的事。就像上边我说过的,对于暂时无法确定的事,宁可采取往坏处想、做最坏的打算,所谓量敌从宽、有备无患而已。

我想到的可不仅仅是团灭,A禾口言皆的宇宙、B残酷的宇宙这两种可能性我上边都列举了,然后针对这种局面我们最应该如何做我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此我愿意再次重复——努力爬科技树提高自己的能力,伸长耳朵了解最新最广的信息,尽自己所能做好一切准备,努力隐藏自己,祈祷好运降临厄运离我远点。

点评

如果真有外星游牧民族来到地球,我们挡得住吗?那时候争取做奴隶是最美好的结局。恐怕外星人认为我们是蟑螂,连做食物的机会都没有。  发表于 2011-12-7 11:07
这是一个不以人类意志转移的客观宇宙,更不可能为某一个个人的意志转移。  发表于 2011-12-7 11: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空中小屋 发表于 2011-12-6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省淮南市 电信
本帖最后由 空中小屋 于 2011-12-6 23:49 编辑

大家都在讨论星际文明好不热闹
只想大家发表一下看法这颗行星适合生命生存吗?

点评

鬼知道是否存在生命。我个人当然是认为不存在的,宇宙中哪有这么多生命。 对这颗行星而言,如果考虑温度效应,温度会高很多。现在的温度并不是通过光谱观测获得的,而是通过计算行星距离和恒星辐射获得的。 按同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12-6 23: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1-12-6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省宁波市 电信
空中小屋 发表于 2011-12-6 22:13
大家都在讨论星际文明好不热闹
只想大家发表一下看法这颗行星实话生命生存吗? ...

鬼知道是否存在生命。我个人当然是认为不存在的,宇宙中哪有这么多生命。

对这颗行星而言,如果考虑温度效应,温度会高很多。现在的温度并不是通过光谱观测获得的,而是通过计算行星距离和恒星辐射获得的。
按同样的模型,地球表面温度是-21℃,但事实上超过10℃。

点评

赞同版主所见,还要考虑大气组分,是否被恒星锁定以及地质活动,外层行星影响以及恒星本身特性(比如耀斑是否剧烈且频发)这些因素如果都满足类似太阳的条件也只能说存活生命的概率较大,但是看看太阳系金星和火星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12-7 0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enghan 发表于 2011-12-7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省合肥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育网
智子 发表于 2011-12-6 13:48
那是,看到地球的时候就如同婴儿看见摇篮,立刻会产生有吃有喝有地方睡的心理暗示,自然会有美好的情感与 ...

尽管美国的资本主义模式已经越来越显现出弊端,贪婪自私和毫无远见,但是相对于我国目前这种掠夺式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消耗模式来说它们的观点还算前卫一些,虽然它们的目的仍然是为了自己的发展之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enghan 发表于 2011-12-7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省合肥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育网
智子 发表于 2011-12-6 14:50
sonic5188  最关键的是假如每个星系都有一个超级文明,那么他们如何穿越数百万光年的空间?

sonic5188   ...

最后这句话才是正解:正应了中国那句老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老祖宗的话不能忘,想想被西方殖民者团灭的印第安部族。。呵呵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enghan 发表于 2011-12-7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省合肥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育网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1-12-6 23:09
鬼知道是否存在生命。我个人当然是认为不存在的,宇宙中哪有这么多生命。

对这颗行星而言,如果考虑温度 ...

赞同版主所见,还要考虑大气组分,是否被恒星锁定以及地质活动,外层行星影响以及恒星本身特性(比如耀斑是否剧烈且频发)这些因素如果都满足类似太阳的条件也只能说存活生命的概率较大,但是看看太阳系金星和火星的严酷环境我反正是乐观不起来。。觉得美国佬纯粹是坐山望见海,只是一味炒作以骗取国会拨款而已。。至于真实情况谁知道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enghan 发表于 2011-12-7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省合肥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育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点评

董相爷这图……不能不让人想起三日凌空和地狱风车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12-7 01:16

评分

参与人数 1牧夫币 +8 收起 理由
gohomeman1 + 8 美景,但很残酷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enghan 发表于 2011-12-7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省合肥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育网
这类想象中的行星倒有可能是系外行星最普通的场景,还是珍惜地球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智子 发表于 2011-12-7 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中国学术信息中心

董相爷这图……不能不让人想起三日凌空和地狱风车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ialiu 发表于 2011-12-7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电信
luojing625 发表于 2011-12-6 11:59
可能人家那星球上的智慧生命比我们强大,到时候不知道谁殖民谁了

今天同事一起看了报纸,然后都在感叹,科学家一天到晚在发现宜居星球,不知道1000年之后能不能住上去都是个问题,真蛋疼,看得都麻木了。(小民之见,勿喷)

点评

这个星球就算适合人类殖民,也要到6000年后才能实现了。  发表于 2011-12-7 11: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索理客 发表于 2011-12-7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电信
本帖最后由 sonic5188 于 2011-12-7 11:21 编辑
wolfsex 发表于 2011-12-7 11:05
我已经开始打包了,什么时候走。。。


等到公元2500年,和人类文明历史来比,等得不算太久,而且去的不是你本人,是你被信息化后的DNA数据。

你现在能做的,有三个选项:
1.是设法让自己的活细胞保存500年,冷冻自己的组织是一个方法,但是显然克隆后的你将不是你自己。
2.在接下来的50年里,设法研究出保存人思维和记忆的机器,这样6500年后虚拟的你将体验那个星球。
3.发明一种延长端粒酶的特效药物,使你能够活到公元8500年,这样你也有机会体验一把在那个星球上虚拟旅行的经历。

如果你觉得以上三点做不到,那么很遗憾的告诉你,还是该干嘛干嘛吧!

点评

兄台认为人类如果一直没有灭亡的话何时才能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宇宙大航海时代”呢?或者是人类的宇宙哥伦布什么时候才会远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12-7 13: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gliese581 发表于 2011-12-7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复旦大学教育网
个人以为那是个大金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