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ech.qq.com/a/20111230/000146.htm
[导读]在19世纪中期,船底座η恒星经历过一场巨大喷发,成为当时第二大亮星。最近,科学家发现那次爆发所产生的“光回声”(light echoes)到达了我们地球,为我们研究这场爆发提供了绝佳机会。 腾讯科技讯(嘟嘟/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在19世纪中期,著名的船底座η恒星经历过一场巨大的喷发,一度成为当时天空中的第二大亮星。遗憾的是那个时候的科技还不够发达,天文学家在当时并不能对这场大爆发进行详细的深度研究。但近日,来自太空望远镜科学机构的天文学家接收到了这场历史性大爆发的光回声(light echoes)。天文学家通过使用现代科学设备成功的研究出这颗神秘的“船底座η”爆发时间,即其在1838年至1858年这段期间发生了这场大爆发。 转播到腾讯微博
天文学家近日接收到“船底座η”于19世纪中期爆发时发出的光回声
据了解,由于麒麟座V838变星十分引人注目,因此光回声在近几年也成为较热话题。麒麟座V838看起来像一个膨胀着的气体壳,实际上是光线在该恒星早期所抛射的气体和尘埃上反射的真实写照。由于“船底座η”在爆发时发出的光距离地球十分远,因此在地球上的人们接收到光回声之前,光还需要首先被灰尘和气体壳来反射,这就意味着光回声在到达地球之前必须“穿越”一段时间。 而据研究,这段时间已接近170年之久。也就是说,天文学家在这束光发出的170年之后,才成功接收到光回声。而反射光的特性会随着其反射媒介物的运动而改变。最为特别的是,这个光回声产生了十分引人注意的蓝移效应,天文学家恰恰借助此效应而了解到光回声的反射媒介物正在以每秒210千米的高速运动。这个发现也正好与人们事先对“船底座η”爆发的理论预测相吻合。但无论如何,该光回声都说明了天文学家曾经的预测与事实有一定差距。 从理论上来说,“船底座η”的爆发应该被看成是一场对“假超新星”,再加上它的这场爆发在亮度上有着很大改变,因此封它为此称号就十分恰当。尽管“船底座η”在爆发时释放出了典型超新星爆发时发出能量的10%甚至更多,但它至今依然完好无损,并没有“大伤元气”。 解释这种爆发的主流模型是,这颗恒星能量输出的突然增加导致其外层以不透明的星风被吹散。这个物质壳层如此之厚,以至于大大增加了发光的有效表面积,从而增加了整体亮度。不管怎样,“船底座η”都是一颗十分值得深入研究的恒星,天文学家也计划在未来对它进行近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