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人与自然 于 2012-4-22 09:26 编辑
编者按;人类究竟能在地球存活多少年?这个话题是一个从科学界到一般民众都比较关心和喜欢讨论的话题。下面这本书也许能给大家一个较好的解释。当然,这仅仅是一些科学家的观点,究竟是不是成立,究竟人类能否存活10万年或更长?这是一目前难以证实或证伪的问题,但是科学家们提出的观点,确实值得的地球人认真思考。 2012年2月14日,《继续生存10万年:人类能否做到?》中译本首发式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首发式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与科学出版社共同主办。来自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科学院规划战略局、高技术局、基础局、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微生物研究所、国家天文台、物理研究所、国家科学图书馆、研究生院和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中国空间法学会等单位的领导、专家、代表和学生二百余人,以及十余家新闻媒体参加了此次活动。 首发式由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主持。中科院副秘书长潘教峰、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主任郭华东院士、国家航天局原副局长、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郭宝柱研究员和科学出版社科学人文出版中心胡升华主任先后致辞。
图1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主持首发式
潘教峰副秘书长代表中国科学院对本书的出版表示了热烈的祝贺,他指出,两位作者将视角投放到十万年的时间尺度上,深入思考人类能否继续在地球上长期生存这个严肃的科学问题,并以科学家的严谨态度,深入分析了人类发展的历史和今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出了切中要害的看法和建议。这本书给我们上了宝贵的一课,值得地球上的每个国家、规划制定者和决策者凝心思索。 图2 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潘教峰发表讲话
随后,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党委副书记黄康平宣读了未能到会的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两院院士宋健、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院士为本著撰写的书评节选。郭华东院士在致辞中指出,本书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态度、科学家的责任感和地球公民的使命感,开启了人们对地球未来的全面思考。郭宝柱研究员在致辞中指出本书对人类的未来进行了探讨,提倡人类要呵护地球,并应该立即采取行动,本书为government决策和建立国际合作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基础。胡升华主任代表出版方在发言中指出,本书正式出版有赖于罗格•博奈先生的支持以及以吴季主任为首的翻译团队的出色工作。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背景下,本书对于人类的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发人深省。 图3 中心党委副书记黄康平宣读书评
图4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郭华东院士致辞
图5 国家航天局原副局长、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郭宝柱研究员致辞
图6 科学出版社科学人文出版中心胡升华主任致辞
之后,原作者欧空局原副局长、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所长罗格•博奈教授以“人类的未来”为题做了主题演讲。在演讲中,博奈介绍了著写本书的原因和过程,并以科学数据为基础对地球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评估和预测,深入分析了人类未来发展所面临的威胁、挑战和危险,明确了空间科学与技术在评估地球环境演化和做出全球性政治决策方面的关键作用。博奈充分肯定了中国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中国成功遏制了人口增长,这是创造并维持一个可生存社会的前提条件,中国公众对于环境问题的认知正在逐渐提高,government也开始了植树造林工程,快速提高能源效益,使得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小化”。博奈指出,为了人类的长期生存,对本世纪做出规划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严格限制全球人口增长、做好能源规划以及制止全球变暖。 图7 欧空局原副局长、现任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所长罗格•博奈教授做题为“人类的未来”的主题演讲
主题演讲结束后,作译者罗格•博奈和吴季针对现场媒体和观众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明晰深入的解答。首发式最后,吴季指出,预测未来的最佳方式就是去主动规划未来,保护未来的生存环境,创造美好的未来。本书正是从这个角度,采用了大量详实的科学数据,对人类的未来进行预测和规划。本书并不回避人类将面临的各种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向太空移民等。但是,面对这些问题,作者逐一提出了解答的方案和建议。这些解答和建议,对中国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可以提供非常好的参考和借鉴。希望中国各层次的领导者能从这本著作中汲取到对本地区乃至整个国家发展有用的东西,使中国的发展能够在科学数据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健康的持续下去。 图8 会场全景
首发式在热情洋溢的气氛中结束。会后还进行了签名售书活动,近百名现场观众请罗格•博奈教授签名。 图9 签名售书 《继续生存10万年:人类能否做到?》由国际著名天体物理学家罗格•博奈和罗德维克•沃尔彻合作编写,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组织“至2050年空间科技发展路线图研究”团队将该著作翻译成中译本。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江绵恒为中译本作了序言。全书共十二章,近四百一十页,共计三十余万字。 (供稿:空间科学规划论证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