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nguslau 于 2012-4-23 20:19 编辑
在银河系的很多角落都可以找到尘埃气体的聚集。基於自身或外来的引力作用,物质会互相挤压、加热,最后引发核聚变,这就是恒星的诞生。图中编号Gum 23的发射星云,便是其中一个典形的恒星诞生区。
恒星诞生之后会进入一个稳定的主序星阶段,主要视乎恒星质量大小,这个阶段可从几百万年到万亿年以上不等。较大质量的恒星会以激烈的超新星爆发结束它短暂但灿烂的一生。一般中等质量的恒星(约介乎1至8个太阳质量)会演变为一颗红巨星。当核心的氢气耗尽之后,它会释出大量的物质至四周,而核心会演化成一颗白矮星。释出的物质被炽热的核心所激发而发亮,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行星状星云。这个阶段一般只维持一万年左右。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的行星状星云不多,只三千个左右。最后核心冷却,物质远离,星云便会消失。因此行星状星云可以说是恒星死亡之前呼出的最后一口气罢了!不过这个现象对宇宙的进化非常重要。因为释出的物质含有很多重元素,是生命诞生所不可或缺的。
图中有三个不同形态的行星状星云。为什麽一颗圆球形的恒星可以制造出这麽复杂多变的星云?至今天文学家还未完全了解。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由於受到它的伴星或行星所干扰。
NGC2438及NGC2818是两个比较特殊的例子,因为它们都位於一个疏散星团之中(M46及NGC2818A)。这是一个突兀的现象,因为一般疏散星团都比较年轻,跟行星状星云的年龄不太相称。近年的研究证实这两个行星状星云事实上都不属於这些疏散星团,只是刚巧出现在同一视线上而已。
基於它们的形状,一般行星状星云都有一个甚至多个昵称。例如图中的NGC5189便昵称为缧旋星云及龙形星云。奇怪的是尽管NGC2818有著鲜明的形状,至今却似乎还没有一个昵称。我觉得NGC2818应该被称为红唇星云,你认为呢?
相关连结:
Gum 23, NGC2438, NGC2818, NGC5189 RGB,总曝光时间:6、4.7、6、5.8小时
TEC 180mm f/7.1, QSI-583 CCD
澳洲新南威爾士州,庫納巴拉布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