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DIY电跟导星拍星野

[复制链接]
 楼主| 885645 发表于 2012-5-17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桂林 电信

我用的是导星大师  我的系统是XP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twototoo 发表于 2012-5-17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教育网/武汉大学梅园六舍
885645 发表于 2012-5-17 16:37
我用的是导星大师  我的系统是XP

我在同学的xp系统上装了导星大师试了试,可以使用
看来是系统的问题呀
不知道有没有办法不换系统搞好
我也想装XP了,但是不会在win7上装xp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cccp123 发表于 2012-5-17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达州 电信
885645 发表于 2012-5-17 10:47
谢谢韦版指导!生命在于折腾 !呵呵 在收到高级别的赤道仪前 这个EM8我还要继续折腾! ...

潘泰康 135 2.8 MC 光圈开多大拍的?

点评

最大光圈 2.8 我想如果收下光圈可能色差会小点 !哪天试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5-17 17:22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nwwolf 发表于 2012-5-17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宝鸡 电信
135mm 8分钟有一点拉线 不过DIY的达到这个精度确实很厉害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885645 发表于 2012-5-17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桂林 电信
cccp123 发表于 2012-5-17 17:11
潘泰康 135 2.8 MC 光圈开多大拍的?

最大光圈 2.8   我想如果收下光圈可能色差会小点 !哪天试下!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tbb1 发表于 2012-10-30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东方有线
拍星野至于这么费劲嘛?一根指星笔就够了。外加一个双筒,用双筒观察激光指引的方向。
对单反镜头而言,这精度绝对的够了

点评

希望学习相关知识再下定义 这不是找星 是拍星 那么简单还要价格不菲的星野赤道仪做什么?呵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0-30 12:13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885645 发表于 2012-10-30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桂林 电信
tbb1 发表于 2012-10-30 09:56
拍星野至于这么费劲嘛?一根指星笔就够了。外加一个双筒,用双筒观察激光指引的方向。
对单反镜头而言,这 ...

希望学习相关知识再下定义 这不是找星 是拍星 那么简单还要价格不菲的星野赤道仪做什么?呵呵

点评

兄弟,你是拿135的头子拍星野,你要是能拿这个头子拍星星,能拍出星云来,我倒也佩服你了 这个头子的放大倍率换算下来也就3、4倍吧(瞎算的,按定焦头子50毫米焦距被除),你说赤道仪的跟踪精度高是需要的,毕竟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0-30 13:02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tbb1 发表于 2012-10-30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东方有线
885645 发表于 2012-10-30 12:13
希望学习相关知识再下定义 这不是找星 是拍星 那么简单还要价格不菲的星野赤道仪做什么?呵呵 ...

兄弟,你是拿135的头子拍星野,你要是能拿这个头子拍星星,能拍出星云来,我倒也佩服你了

这个头子的放大倍率换算下来也就3、4倍吧(瞎算的,按定焦头子50毫米焦距被除),你说赤道仪的跟踪精度高是需要的,毕竟要长时间曝光。至于导星,你觉得4倍的镜头有必要上导星镜吗??

菜鸟瞎说,瞎说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tbb1 发表于 2012-10-31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东方有线
学习之后,明白了,楼主的镜子是用来标测导星自动跟踪精度的。
不过有个疑问,自动跟踪调好后,这个镜子在拍摄时应该可以拿掉吧,这样可以提高赤道仪的稳定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7-13 04:10 , Processed in 0.049147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