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次金星凌日,西元2117。
在天文爱好者的心里,这样的“绝版”天象岂可错过?为了2012.6.6的金星凌日,大家早就开始准备,拼器材,练手艺。我的主要拍摄器材是200mmF2.8镜头+2倍镜+哈雷摄星仪。
回头还要看天气,一周前预报6日多云有阵雨,十分担忧。因为阴天已经坏了我2009年的日全食“黑日”阶段,上个月又彻底毁了我的金环食,再坏一次事我会要崩溃了。还好北京4-5日都是天晴,给了我很大的希望,毕竟与南方不同,北京天晴的几率还是大些。
刚搬到北京不久,在昌平区的宿舍东面是一片空地和矮林子,宿舍顶楼有平台,应该是很好的观测台址了。可是顶楼的平台锁着,问了物业和宿管,都一口咬定不开,说是房东的规定。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站在藏宝库的门口,这如何受得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卸门螺丝。作为天文爱好者要斗天斗地,还要和人斗,也真是其乐无穷也!
6日凌晨4点半就起床,上了顶楼,天气却再一次不给力了!漫天的雾霭不能散去。我架好装备坐下等,眼见着过了4点50分日出时间,不见太阳的影子,甚至连晴日里的朝霞都没有一丝,一片灰白的天空,几乎要哭。
守到将近六点钟时,猛地发现东方低空有一个红色的影子!马上把大炮对准了开始工作。今天一天的雾霭就是不散,北京空气质量由此可见。我已经准备给今天的作品50分了。不过在长镜头下的太阳开始展现一点金光,随后逐渐开始亮起来,朦朦胧胧的,却省去了巴德膜。巴德膜下的太阳表面黑子可以清晰拍到,而在雾霭这天然滤镜下,毕竟是有些模糊,无法精确对焦。可另一方面,清晨雾霭中的太阳却显出特别的金色,比巴德膜下灰白的太阳要美许多倍!也算是有得有失。不必废话,开始连轴转拍摄工作,一个人操2套设备,而白天2个赤道仪都不能精确对准方位和跟踪,就加大了许多难度。一直到中午1点收工,雾霭、跟踪都是我的2件烦心的事。另外,本以为卸了顶楼平台门螺丝再安上不会有人来看,结果物业的居然6点多上来看水管,发现我的“劣迹”要轰我下去,我是好话说尽,终于被允许工作到1点凌日结束,不然我是要誓死保卫今天的阵地了。
这样的坑爹条件下,守候7个小时,终于获得了一点成果:
凌日关键过程基本拍全:
入凌外切:
入凌内切:
最小角距离:
出凌内切:
出凌外切的瞬间难以判断,加上中午那个时间段灰霾更重,日面边沿模糊,看不出来了。出凌内切后的拍了不少,就无所谓了。
根据预报数据,北京昌平上述5个节点时间是6:10:03,6:27:41,9:30:39,12:32:05,12:49:26;
而我的拍摄上述4个节点时间分别是:6:13:15,6:28:16,9:30:22,12:32:57.
外切时间不好说,2个内切时间延后了30-50秒。我的相机时间误差只有约2秒,抛开观测精度,实际时间误差应该也是延后了约半分钟的。
前半段的凌日都是免巴德膜在雾霭中直接拍摄的,却有特别的色彩效果,也获得了几张“激动时刻”的照片,比如下面这张,烈日红炎中的航班,一架民航在凌日外切不久飞过太阳下方,虽然没有直接凌日,却好似要逃离烈火中的星球:
凌日过程中最富观测趣味和科学意义的所谓“黑滴”,金星的影子进入日面边缘后在后半圆的脱离过程中,有像粘连的现象,就像水滴从房顶滴下时表面张力造成的形态。曾经被认为是金星大气的证据,经过2004年上次金星凌日观测后认为黑滴现象与观测清晰度有关。我倒是认为,像日出或月出下半圆边沿的形态,是地球大气折射而不是日或月的大气,因此黑滴现象不是金星大气造成的,倒可能是地球大气的缘故,影响了成像的细节。
我也拍了“黑滴”的过程,仿佛一滴墨汁,滴穿了金色的太阳:
再如这张,黑星,金色太阳周围的黑色云气,好像是金星的黑影带来的,充满了神秘甚至邪恶的色彩:
今天的雾霭如此之重,贯穿凌日这7个小时全程,从未散去,只有在偶尔的小“窗口时间”雾霭稀薄些,才能拍清楚日面细节,这张凌日食甚后不久的照片上,除了金星这颗圆的“黑痣”,还有至少5个大黑子,依稀能看到半影:
最流行的凌日美图就是当一只飞鸟或者飞机恰好飞过日面,与金星形成“双凌日”的现象,今天已经不少摄影师抢先发图了,那些好像“日中乌”的鸟影非常美,不过也带着些许刻意的痕迹。我却拍下鸟儿与太阳擦肩而过的图画,似乎更有韵味些:
金星凌日的周期是约百年2次,按照8年、125.5年、8年、105.5年这样的间隔循环,2004年的金星凌日没有看,因此下一次就是2117年12月10日和2125年12月8日了,尽管科技给我们无限可能,不过此生终究再难看到这种罕见天象,今天总算没有留下遗憾,而百年之后,我梦依然。
6日的傍晚,雾霭终于散去,又见美丽的晚霞和与图中一样娇艳、鲜红的夕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