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2012金星凌日,金星大氣、黑滴現象討論

    [复制链接]
newcanon 发表于 2012-6-8 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香港 数码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本帖最后由 newcanon 于 2012-6-8 02:30 编辑


很久未有一個天象會如此虛耗巨大,單是為C14做濾膜已經用了兩天,圖像處理又做了兩日。第一次採用C14全口徑拍攝太陽,很危險、很刺激、很累。
大部分視頻拍攝時間少於60秒。
首先是拍得金星在太陽黑子旁邊經過。
採用C14加減焦鏡,勉強拍攝到金星和太陽黑子在同一視場
venus transit 2012_4.jpg
venus transit 2012_5.jpg
這是C14直接焦點F11拍攝的金星凌日
在大氣比較穩定的時候,要拍攝米粒組織還是比較輕鬆。
venus transit 2012_3.jpg
這是C14加2X巴羅鏡F24拍攝的金星凌日
日間的視寧度應該很難採用這個焦比拍攝。
venus transit 2012_2.jpg
這是C14加Televue 2.5X巴羅鏡F31.5拍攝的金星凌日
如果可以採用這個焦比拍攝,可以把米粒組織的細部分辨得很清楚。
venus transit 2012_1.jpg
這是來自三段視頻的四張單幀,拍攝時刻意提高亮度,拍攝微弱的金星大氣。箭嘴位置是金星大氣微弱的亮弧。
Atmosphere of Venus.jpg
這是本次金星凌日最後半小時的過程。
採用C14直接焦點,所有視頻拍攝長度只有29秒,為了捕捉金星大氣,有部分刻意提高了亮度。
可惜整個早上,視寧度最差就是這半個小時,未能拍得一張像樣的金星大氣照片。
2012金星凌日最後階段.jpg
雖然整體視寧度差,但偶然有些單幀很好,這是最好的兩張,用來表現甚麼是太陽的米粒組織最好不過。
米粒組織.jpg
米粒組織2.jpg
最後就是有沒有黑滴現象的問題,其實在8年前已經有結論,答案是沒有。百多年前的望遠鏡遠不及現代的精良,這是解像度差造成的錯覺。
雖然最後的半小時我遇上最差的視寧度,但拍攝時我從24吋顯示器看不到黑滴現象,仔細檢視拍攝視頻的單幀也看不到黑滴現象。
黑滴現象.jpg

评分

参与人数 7牧夫币 +145 威望 +2 收起 理由
灼月Ken + 1 很给力!
funoooo + 9 很给力!
大漠奇石 + 10 很给力!
coolboyyao + 50 很给力!
长春目视派 + 15 非常赞同!很多黑滴都是用卡片机目镜后拍摄.

查看全部评分

huangzw2005 发表于 2012-6-8 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邵阳 中移铁通
估计黑滴要在大气符合某种条件时才能发生。呵呵。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weiguo1688 发表于 2012-6-8 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电信
喔喔!佳能前辈也来讨论这个问题了!这组照片太精彩!太震撼!同时也很能说明问题。关于黑滴现象的问题,这次观测我们在珠海的观测团队拍摄的照片也没有出现。04年观测时由于使用器材的限制,当时的照片还是有比较明显的黑滴现象。但是这次观测完全没有出现,即便是80mm口径的小型望远镜拍摄的照片中也没有发现黑滴现象。从目前发布的照片来看,黑滴现象更多的由于观测器材性能的限制而产生的一中假象,与金星大气并没有关系。
    另外,本次观测有些照片金星在经过日面的过程中,周围有明显的光环,其实这个是数字影像后期锐化的结果,根本不是什么大气的光晕。佳能前辈的照片已经告诉我们这个事实。即便是在凌始或者凌终的过程中,金星大气导致的光晕也是非常细小的,对于大多数小型望远镜或者观测点视宁度较差的情况下也是不可能观测到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mileszhou 发表于 2012-6-8 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孩儿坐辘轱 发表于 2012-6-8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佛山 电信
常规观测能达到这么专业的水平,正是我等应该好好努力的榜样。感谢刘老师。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phenix 发表于 2012-6-8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佳木斯 联通
看了前辈的帖子和照片,我释然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crazygame12345 发表于 2012-6-8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甘肃–兰州 教育网/兰州大学
刘老师终于出来了,而且一出手就是极品!


啥也不说,顶了!就凭楼主这种对天文观测一丝不苟的态度也必须顶。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迷惘星空 发表于 2012-6-8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神器加神技术造就神贴这妥妥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lktjnu 发表于 2012-6-8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河西区 联通
楼主厉害,c14全口径啊!佩服!佩服!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goodman 发表于 2012-6-8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南昌 电信
虽然下雨一眼都没瞧见凌日,但拜读此贴胜过亲眼目睹 orz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lubov 发表于 2012-6-8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赤峰 联通
非常壮观!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lgfp00 发表于 2012-6-8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电信
学习的榜样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maidong 发表于 2012-6-8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教育网/东南大学BRAS
看过SDO等拍摄的高清图和newcanon这组地面拍摄图,更加确信很多人拍到的“金星大气”、黑滴等现象都是纸老虎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849585690 发表于 2012-6-8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唐山 联通
资料详实,教科书版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空隐澈 发表于 2012-6-8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重庆 联通
震撼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栗精图治 发表于 2012-6-8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廊坊–广阳区 联通
这个实在太给力了!金星大气都能拍下来。。。
用高分辨率设备看不到黑滴已经快成共识了吧,但是对于普通设备这还是一个很不错的观测对象,而且黑滴应该确实是某种光学现象而非人眼的错觉,因为在能够观测到黑滴的设备上拍照也能拍下黑滴,说明光线确实是变成了那个样子了

点评

我们在珠海的观测团队有同好使用低分辨的设备(相机镜头)拍到了所谓的黑滴,但同时其他望远镜都没有拍到。不知您认为该如何解释?难道这种光学现象只有低分辨的设别才能观测到???如果是客观存在的光学现象,那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6-8 16:07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c_luke 发表于 2012-6-8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长沙 电信
我倒是认为,像日出或月出下半圆边沿的形态,是地球大气折射而不是日或月的大气,因此黑滴现象不是金星大气造成的,倒可能是地球大气的缘故,影响了成像的细节。

我在北京用小长焦200mmF2.8+2倍镜拍的,虽然倍率低,但看100%图有黑滴的感觉,我想主要是北京那天漫天的雾霾,一整天都没散,中午的太阳肉眼都可以看。详见我的帖子http://www.astronomy.com.cn/bbs/ ... p;page=1#pid2779633

拍的黑滴过程照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点评

在看到这张图往下翻的过程中,我还以为电脑卡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6-9 18:10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长春目视派 发表于 2012-6-8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长春 电信/西安大路财源大厦对过艺彩网吧
严重同意!我拍摄和目视一起进行的。在目视的确能看到黑滴现象,可是拍摄出的图片一张都没有,就是眼睛错觉产生的。不过很有趣~ 眼睛不止一次被欺骗额~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378412148 发表于 2012-6-8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宜昌 电信
拍得很清晰,黑滴现象一直就有争议。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cgy1130 发表于 2012-6-8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电信
争议下好,有生之年不会再争议第二次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5 22:37 , Processed in 0.10791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