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寸DOB深空观测报告1(2012年6月10日)

    [复制链接]
 楼主| mayapple 发表于 2012-6-12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深空拍照没那么简单啊,多数目标不曝光数十分钟以上出不来效果。而且我这个DOB是架在地平式经纬仪上的,跟踪精度有限,而且有场旋,不适合搞深空摄影。我看国外有爱好者一边目视,一边手绘效果图,可惜我的美术功底不够,要不然我也画几张分享给大家。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meteorobs 发表于 2012-6-12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LS明显属于骨头里挑鸡蛋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北大楼 发表于 2012-6-12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联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通
meteorobs 发表于 2012-6-12 16:02
LS明显属于骨头里挑鸡蛋了。。。。

没有其他意思啊

因为我没有Goto

找目标完全是照着星图随着星桥慢慢找到的,中间不停比对

找到目标的那种感觉非常兴奋

但看LZ的描述,使用Goto后似乎只是一种机械的查找工作了,在个人看来,缺少了寻找的乐趣了

点评

明白你的意思,能手动找到一个目标,的确更令人兴奋。我这次观测主要是想高效率的多看一些M天体,所以每个目标都不会耽搁太长时间。以后天好会把一些有特色的目标,比如马蹄星云,哑铃星云,各个星系逐个仔细观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6-12 16:47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meteorobs 发表于 2012-6-12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我们这有位同好打算入手以目视为主的镜子,目前在纠结中,他打算上高倍看行星,我推荐高桥或TV的折射镜,但折射的口径顶多也就到150左右,看深空的话我觉得还是DOB合适,不知大家怎么看??DOB看行星的效果应该也不错吧。

点评

目视行星DOB效果非常好,大口径可以上到很高的倍数,看清更多的细节。另外8寸以上的折返看行星也很给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6-12 16:49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ayapple 发表于 2012-6-12 16: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北大楼 发表于 2012-6-12 16:08
没有其他意思啊

因为我没有Goto

明白你的意思,能手动找到一个目标,的确更令人兴奋。我这次观测主要是想高效率的多看一些M天体,所以每个目标都不会耽搁太长时间。以后天好会把一些有特色的目标,比如马蹄星云,哑铃星云,各个星系逐个仔细观测,观测记录也会写得详尽一些。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ayapple 发表于 2012-6-12 16: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meteorobs 发表于 2012-6-12 16:37
我们这有位同好打算入手以目视为主的镜子,目前在纠结中,他打算上高倍看行星,我推荐高桥或TV的折射镜,但 ...

目视行星DOB效果非常好,大口径可以上到很高的倍数,看清更多的细节。另外8寸以上的折返看行星也很给力。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北大楼 发表于 2012-6-12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联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通
很好,但怎总感觉描述太单调了,语言可以重新组织下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kyllm 发表于 2012-6-12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写的不错,我喜欢的就是观测了,希望能和楼主交个朋友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北大楼 发表于 2012-6-12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联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通
meteorobs 发表于 2012-6-12 18:13
如果预算在5万以内,不知DOB是否是性价比最好的选择呢?折返有个好处就是不用经常调光轴吧。 ...

5万内,C14吧

DOB也行,不过这些钱可以考虑收牛反大双筒了,深空完胜DOB,美国市场有卖的

点评

不仅是深空,还要兼顾行星的目视效果,牛反大双筒是不是体型过于庞大了呢? 我那朋友已经有台150的巨型双筒了,不过像质一般重量超沉,不如后来入的蔡司80双筒效果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6-12 22:24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netviewer9 发表于 2012-6-12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闵行区 电信
多谢楼主分享!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meteorobs 发表于 2012-6-12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如果预算在5万以内,不知DOB是否是性价比最好的选择呢?折返有个好处就是不用经常调光轴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twototoo 发表于 2012-6-12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教育网/武汉大学梅园六舍
好多好多呀,我每次出去看个一两个就回来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人与自然 发表于 2012-6-12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中山 电信
谢谢楼主的精心记载,辛苦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天狼星0156 发表于 2012-6-12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电信
我还停留在看月亮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ayapple 发表于 2012-6-12 23: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电信/IDC机房
白鲸 发表于 2012-6-12 21:30
观测条件最重要了~不然大口径反而使背景变得更亮,LZ哪里的条件真好,赞一个!!! ...

其实光污染挺严重的,朝向市中心的低空区域基本不能观测,背景太亮了。

点评

不过从您的观测报告来看还行~总之大口径看申空真的是爽爆了 呵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6-12 23:03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白鲸 发表于 2012-6-12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大悉尼–悉尼 Telstra电讯
mayapple 发表于 2012-6-12 23:00
其实光污染挺严重的,朝向市中心的低空区域基本不能观测,背景太亮了。 ...

不过从您的观测报告来看还行~总之大口径看申空真的是爽爆了 呵呵~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meteorobs 发表于 2012-6-12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北大楼 发表于 2012-6-12 20:12
5万内,C14吧

DOB也行,不过这些钱可以考虑收牛反大双筒了,深空完胜DOB,美国市场有卖的

不仅是深空,还要兼顾行星的目视效果,牛反大双筒是不是体型过于庞大了呢?

我那朋友已经有台150的巨型双筒了,不过像质一般重量超沉,不如后来入的蔡司80双筒效果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danaoshuiping 发表于 2012-6-13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教育网/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网
好文章,支持这样的观测日记,不过用手机记录的话会不会影响目视效果啊,黑夜的时候手机屏幕往往是很刺眼的。。。。我一般都是回到家才写。

点评

谢谢支持。在黑夜中用手机记录的确很刺眼,我怕回去就记不清观测细节了所以看完一个马上记录。你的话倒是让我想起,下次可以用手机的录音功能做记录,这样可以描述的更细致,省时间又不伤害眼睛,等有空的时候根据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6-13 11:42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ayapple 发表于 2012-6-13 11: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danaoshuiping 发表于 2012-6-13 10:55
好文章,支持这样的观测日记,不过用手机记录的话会不会影响目视效果啊,黑夜的时候手机屏幕往往是很刺眼的 ...

谢谢支持。在黑夜中用手机记录的确很刺眼,我怕回去就记不清观测细节了所以看完一个马上记录。你的话倒是让我想起,下次可以用手机的录音功能做记录,这样可以描述的更细致,省时间又不伤害眼睛,等有空的时候根据录音整理观测记录。

点评

确实,录音是个好办法,不用去打字,还可以边看边说,内容可以更丰富,而且眼睛也不会受影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6-14 17:09
对,录音记录是个好办法。  发表于 2012-6-13 22:12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iceeyes 发表于 2012-6-12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
目视党进来顶一个!
很好的观测记录
不过看星团建议上100倍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10-19 07:56 , Processed in 0.25048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