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重要] 大家观测过多少时间流星雨

[复制链接]
Deneb 发表于 2004-5-15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东–潍坊 联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流星雨是大家常观测的项目吧,请问大家观测流星雨的累积观测时间有多少?
meteorobs 发表于 2004-5-15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八纬路镇彦网吧

呵呵。。

我从2000年5月份开始正规的目视观测,到现在早已超过100小时(指的是TEFF既有效时间)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POLLO 发表于 2004-5-15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长春 联通
也许我在2001年的LEO流星雨那一夜中两个小时看到的流星比你100个小时看到的流星总数还多。平均每秒4颗,是中国看到流星最多的地方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meteorobs 发表于 2004-5-15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八纬路镇彦网吧

呵呵。。

大错特错!!
我那100小时也包括那晚的观测!!

那晚我的最高记录是凌晨2点15分,在15分至16分这一分钟之内
我看到了30颗流星!!!
那晚我正式记录到的流星数超过了1000颗(0点至2点30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LAMOST 发表于 2004-5-15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大家请注意~

楼上的是流星爱好者~
酷爱流星!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POLLO 发表于 2004-5-16 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长春 联通

回复: 呵呵。。

最初由 meteorobs 发表
[B]大错特错!!
我那100小时也包括那晚的观测!!

那晚我的最高记录是凌晨2点15分,在15分至16分这一分钟之内
我看到了30颗流星!!!
那晚我正式记录到的流星数超过了1000颗(0点至2点30分)!


绝对没错!!!

那晚在0点50到1点30分之间我们一共口头记录了2400多颗流星,后来实在是查不过来,就估计了一下每秒流星数,2点15左右,每秒4~5颗,这个数字持续到3点,也就是1分钟能看到的加上看不过来的一共240~300颗!每小时流量14400颗到18000颗!

这也是我们最大的遗憾,因为流星数太多,一时不知道这种情况应该如何记录(口头记录已经无法反映情况),所以报表没有被采纳。
:cool: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ufo 发表于 2004-5-16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教育网/华南理工大学北区北十一
那是难忘的一晚!
PS:我的流星观测时间很少,也不是正规的。要向大家学习。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meteorobs 发表于 2004-5-16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八纬路镇彦网吧

回复: 回复: 呵呵。。

最初由 APOLLO 发表
[B][quote]最初由 meteorobs 发表
[B]大错特错!!
我那100小时也包括那晚的观测!!

那晚我的最高记录是凌晨2点15分,在15分至16分这一分钟之内
我看到了30颗流星!!!
那晚我正式记录到的流星数超过了...


呵呵。。

你看到的流星数比我这里多应该跟你那里的地理纬度高有关系!
地理纬度高就代表着辐射点位置高!
我们天津的爱好者在那晚做了正规的监测!
开始还是一颗一颗记的 ,后来随着流量的增加,就改成了IMO规定的5分钟一记的流星暴专用记法。。。。
事后我们还跟IMO目视观测委员会的主席RainerArlt汇报了当时的壮观情形和心得体会。。。
从那天开始,Rainer就成了我的好朋友!
从那之后,我观测过的01年双子(中国唯一被采用!)02年的英仙和03年的狮子都被收入了IMO的VMDB(目视流星数据库)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meteorobs 发表于 2004-5-16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八纬路镇彦网吧

IMO对01年的双子的分析报告和采用名单

Geminids 2001

--------------------------------------------------------------------------------

Originally, the so-called 'preliminary reports' were meant as an immediate information about the observed activity level of major meteor showers based on a limited number of raw data sent to the IMO directly after the observations. This scheme worked well until the number of observers sending their (full) reports promptly increased so that we now reached a point where we receive an (almost) complete global data set within a few days after a major shower maximum. Of course, it is great to see that observers distribute their full data so quickly. This situation, however, implies that the people doing the input work for the IMO data bases will type the data only once. That is, we now have quite a large number of Geminid reports already in the VMDB (while still many Leonid and Geminid reports are coming in). As a further consequence, the present Geminid report is based on a large quantity of data obtained by 44 observers worldwide and it (almost) looks like a global analysis rather than a very preliminary report. This is also the reason for the delay...

Anyway, we very much appreciate the reports sent by the following 44 observers including 146.3h net observing time and a total of 5919 Geminids noted during the 2001 return of the shower:

Hershil Adesara (India)         Koen Miskotte (Netherlands)
Rainer Arlt (Germany)           Sirko Molau (Germany)
Felix Bettonvil (Netherlands)   Sven Näther (Germany)
Sushrut Bhanushali (India)      Francisco Ocana Gonzalez (Spain)
Lukas Bolz (Germany)            Eran Ofek (Israel)
Biswajit Bose (India)           Daniel Van Os (Netherlands)
Parag B. Deotare (India)        Jacques Plee (France)
Frank Enzlein (Germany)         Nilesh Puntambekar (India)
Christoph Gerber (Germany)      Tushar Purohit (India)
George W. Gliba (USA)           Jürgen Rendtel (Germany)
Shelagh Godwin (UK)             Francisco Rodriguez Ramirez (Spain)
Madhura Gokhale (India)         Keren Sharon (Israel)
Lew Gramer (USA)                Brian Shulist (Canada)
Takema Hashimoto (Japan)        George Spalding (UK)
Kamil Hornoch (Czech Republic)  Ulrich Sperberg (Germany)
Tomislav Jurkic (Croatia)       Enrico Stomeo (Italy)
Marco Langbroek (Netherlands)   David Swann (USA)
Robert Lunsford (USA)           Richard Taibi (USA)
Hartwig Luthen (Germany)        Josep Trigo Rodriguez (Spain)
Qiang Ma (China)                Michel Vandeputte (Belgium)
Pierre Martin (Canada)          Heinrich Wiechell (Germany)
Alastair Mcbeath (UK)           Nikolai Wünsche (Germany)

Of course, we will include all further data becoming available later in the global analysis of the Geminids 2001 and publish a respective paper in WGN. The 2001 return was well observed and the data is particularly useful because the night was free of disturbing moonlight. The Geminids showed a broad maximum with a plateau with ZHRs of the order of 120. The last column gives the time (UT) for a number of solar longitudes.

sol_long  ZHR  +-    Time (UT)
260.311    28  1.5   0720 Dec 12
260.395    31  1.7
260.505    33  2.0   1200
260.743    47  2.9
260.889    56  3.5
261.050    64  4.3   0050 Dec 13
261.145    69  4.3
261.217    73  4.9
261.439    78  4.6   1000
261.688    89  4.8
261.877   107  4.5
261.921   111  3.7   2120
261.972   110  2.4
261.996   118  2.3   2310
262.014   120  2.1   2345
262.036   118  1.9   0005  Dec 14
262.052   117  1.9   0025
262.066   116  1.8   0045
262.076   116  1.7   0100
262.084   116  1.7   0110
262.096   116  1.7   0130
262.109   116  1.8   0150
262.126   117  1.9   0210
262.148   118  2.1   0245
262.170   120  2.3   0315
262.195   114  2.5   0350
262.219   108  2.8   0425
262.250   108  3.4   0505
262.295   112  4.0   0610
262.349   112  4.6   0725
262.361   113  4.8   0745
262.374   117  5.7   0805
262.436    96  6.4   0930
262.742    44  2.4   1645

sol_long    Solar longitude (2000.0)
ZHR, +-     Geminid ZHR and error; the r value was determined
           from the magnitude data; zenith exponent gamma=1.0
Time (UT)   time in 2001, rounded to the nearest 5 min time stamp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Jürgen Rendtel, 2001 December 28Qiang Ma (China)[/SIZE]

点评

请问如何看到WGN的PDF呢?Thanks!不知道那个用户名和密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0-9 18:41
生活精彩在于想象力丰富和善于调整心态。幸福来自于深切感触、简单享受、自由思考以及被需要    ——地球历公元2006年2月10日上午11:55分。by  meteorobs
——————————
生命不熄, 观星不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POLLO 发表于 2004-5-16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长春 联通
我还要多向你学习学习啊!我对于正规记录是很不在行的,但是要说看,我的眼福绝对比你富有的多哦:)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meteorobs 发表于 2004-5-16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八纬路镇彦网吧

彼此彼此。。

你那是沾了地理纬度高的优势!!
至于经验交流,6月27日的牧夫、7月29日的南宝瓶和8月13日英仙一定要
抓住机会哦~~
我肯定会外出监测的,希望你也一样。。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恶·即·斩 发表于 2004-5-18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长春 联通/高新开发区林园路阳光城2号楼学苑网吧
60小时左右,不过从97年14岁时就开始看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nningandy 发表于 2004-5-18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联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POLLO 发表于 2004-5-18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长春 联通
最初由 anningandy 发表
[B]98年开始累计有40小时左右吧,2001年LEO流星雨再学校看的,没有设备遗憾,不过看到500颗不成问题


设备?没带眼镜么?别的什么设备也不需要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周波 发表于 2004-5-19 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咸阳 电信

每年约20至30小时吧(没仔细算过)!

我从1993年就开始看流星雨了,1996年才开始正规观测的(当时曾得到徐品新老师的
帮助)。我所观测过的流星雨中,英仙座最多,几乎是年年观测。2001年的狮子座流
星暴,我也看到了。每年的观测记录,基本上都寄给徐品新或朱进。还有流星摄影。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nningandy 发表于 2004-5-19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沙河口区 联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Deneb 发表于 2004-5-23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潍坊 联通

高手好多啊

我观测流星雨是从99年的PER开始的,到现在有40多个小时。在城市里呆着很受限制,不能经常出去观测,无奈!  

我要加油!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zwhzjh 发表于 2004-5-26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
和各位高手相比,我的观测就太业余了,只是从1998年到2002年连续五年看了狮子座流星雨,每次大约两个小时。1998年,大家都知道的,炒的很厉害,实际上“雷声大雨点小”(在北京还发生了一个小女孩被害的事件)。这是第一次看,感觉挺兴奋的。凌晨一点起床(当天我还有期中考试,真是疯狂),运气挺好的,一出宿舍就看到一颗火流星。但当晚的亮流星太少了,一个半小时内只看到40颗,地点是在北大的东操场,有上千人在观看,不时的有人看花了眼哇哇乱叫,挺有趣的。1999年我又去看了,和98年的差不多,这次在操场看的人只有我和同宿舍的一个同学。2000年有下弦月的干扰,天上云又多,结果什么都没看到,弄得我和女友都挺失望的。2001年,我的女友已变成我的太太了,我们来到美国加州留学,这年的流星雨在中国非常的辉煌,在这边就差远了,当时又有雾,又是什么都没看见。2002年,五年的漫长等待终于有了个圆满的结局。尽管当时的月相是满月(已经西偏了),还有城市的光污染(极限星等只有3等),在2:00-2:30这半小时内我们还是看到了200颗流星,当时学校的小山上有600人在看,大家都尽兴而归。2003年,考虑到下弦月的影响(似乎每三年就有一次),我没去看。2004年,再想想看。
Ps :Meteorobs网友,你的头像是不是卡尔.萨根?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meteorobs 发表于 2004-5-26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八纬路镇彦网吧

就是!

我提醒你注意今年的几次好机会!
8月12-13日的英仙座流星雨和10月8-9日的天龙座流星雨!
尤其是天龙,今年已经进入回归期,ZHR(每小时天顶标准流量)可能上千!!!
还有12月13-14日的双子座流星雨。
这几次都没有月光的干扰!
是今年流星监测的重点!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LAMOST 发表于 2004-5-29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网虫岛网吧

回复: IMO对01年的双子的分析报告和采用名单

最初由 meteorobs 发表
[B]Geminids 2001

--------------------------------------------------------------------------------

Originally, the so-called 'preliminary reports' were meant as an immediate information about the ob...

呵呵~
不错~
那时不认识你!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5 21:07 , Processed in 0.153101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