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想给双筒加个UV滤镜,靠谱么?

[复制链接]
扭扭羊 发表于 2012-8-30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北京商务中心区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想给双筒加个UV滤镜,可以对镜子起到些保护作用(跟镜头一样),同时也可以挡住些紫外线,靠谱么?是不是红外截止对眼睛更好?光学上影响大么?
ifpe 发表于 2012-8-30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泰安 联通
没必要!!!!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果子熊 发表于 2012-8-30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电信
相机镜头都不建议加UV镜,双筒就更没必要了 小心点 别沾上口水 指印问题不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天猫来了 发表于 2012-8-30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电信

点评

会对成像有影响啊 毕竟是一片玻璃 镀最好的膜透过率也就百分之90多一点 烂的估计也就百分之七八十。B+W多膜超薄UV一片都要好几百 肯高PRO1D也要一百六七。国产二三十的就别用 垃圾完了。。。。。什么双筒要上这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8-30 12:19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天猫来了 发表于 2012-8-30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电信
如果是白天看天的话紫外线对眼睛伤害会很大的吧!晚上就没必要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天猫来了 发表于 2012-8-30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电信
紫外对眼睛伤害比红外大得多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果子熊 发表于 2012-8-30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榆林 电信
天猫来了 发表于 2012-8-30 12:05
镜头为什么不建议加UV?

会对成像有影响啊 毕竟是一片玻璃 镀最好的膜透过率也就百分之90多一点 烂的估计也就百分之七八十。B+W多膜超薄UV一片都要好几百 肯高PRO1D也要一百六七。国产二三十的就别用 垃圾完了。。。。。什么双筒要上这个?还有 你的眼睛看得见紫外线?呵呵 X外线之类的应该是可见光谱之外的光吧?目视。。。。。。。自己想吧。
UV镜好像是以前胶片机过滤天光用的  数码相机好像不存在这个问题。现在都用镜头保护镜 貌似和UV有些不太一样 具体的我也不太明白  我反正是给我的镜头买了一块肯高的PRO1D

点评

现在的数码相机,CCD/CMOS前的低通应该是可以滤去UV了,所以不一定需要UV镜,但保护镜还是很常用的。那么:1)保护镜也是有玻璃反射的问题啊?为什么大家还用。2)人眼看不到红外或者紫外,然而这些光线,特别是聚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8-30 13:01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天猫来了 发表于 2012-8-30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电信
果子熊 发表于 2012-8-30 12:19
会对成像有影响啊 毕竟是一片玻璃 镀最好的膜透过率也就百分之90多一点 烂的估计也就百分之七八十。B+W多 ...

目视当然看不见紫外线,但是它的伤害还是存在的呀,我直接用γ爆给你来一下,也没看见γ射线呀~不过这个透过率也是一个问题哦~

点评

这个就属于杞人忧天了 大气层已经吸收了大部分紫外线了 用双筒只要不要直接目视太阳 对眼睛没什么伤害 。空气中还有细菌呢 你别呼吸?坐20次飞机相当于照一次X光 你别坐飞机。伤害都会有的,但是人体有一定承受力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8-30 12:28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果子熊 发表于 2012-8-30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电信
天猫来了 发表于 2012-8-30 12:22
目视当然看不见紫外线,但是它的伤害还是存在的呀,我直接用γ爆给你来一下,也没看见γ射线呀~不 ...

这个就属于杞人忧天了 大气层已经吸收了大部分紫外线了 用双筒只要不要直接目视太阳 对眼睛没什么伤害 。空气中还有细菌呢 你别呼吸?坐20次飞机相当于照一次X光 你别坐飞机。伤害都会有的,但是人体有一定承受力的 如果过分在意就是矫情了。是吧?至少我没听说谁用双筒白天看风景造成视力下降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天猫来了 发表于 2012-8-30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电信
果子熊 发表于 2012-8-30 12:28
这个就属于杞人忧天了 大气层已经吸收了大部分紫外线了 用双筒只要不要直接目视太阳 对眼睛没什么伤害 。 ...

白天的紫外光还是很强烈的呀,那不然防晒霜就没用了~特别是在臭氧空洞下X光当然大部分都吸收了,否则人都翘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扭扭羊 发表于 2012-8-30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北京商务中心区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果子熊 发表于 2012-8-30 12:19
会对成像有影响啊 毕竟是一片玻璃 镀最好的膜透过率也就百分之90多一点 烂的估计也就百分之七八十。B+W多 ...

现在的数码相机,CCD/CMOS前的低通应该是可以滤去UV了,所以不一定需要UV镜,但保护镜还是很常用的。那么:1)保护镜也是有玻璃反射的问题啊?为什么大家还用。2)人眼看不到红外或者紫外,然而这些光线,特别是聚光后,长时间观看,对眼睛应该还是有不少伤害的吧。3)太便宜的望远镜就算了,但如果是跟相机镜头一样贵的呢?

点评

低通是阻空间高频,消摩尔纹的,与UV没关系。消UV的是截止滤镜 其实光学玻璃对UV都有很强的吸收,一般能截到310nm,所以长时间观测对眼睛的影响也不会有多大。 相机镜头用不用保护镜就见仁见智了,有的人怕裸奔容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8-30 15:16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ang 发表于 2012-8-30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北京光纳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节点
扭扭羊 发表于 2012-8-30 13:01
现在的数码相机,CCD/CMOS前的低通应该是可以滤去UV了,所以不一定需要UV镜,但保护镜还是很常用的。那么 ...

低通是阻空间高频,消摩尔纹的,与UV没关系。消UV的是截止滤镜

其实光学玻璃对UV都有很强的吸收,一般能截到310nm,所以长时间观测对眼睛的影响也不会有多大。
相机镜头用不用保护镜就见仁见智了,有的人怕裸奔容易弄坏镜头镀膜甚至摔了玻璃,有的人怕上了保护镜影响成像。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gs2c 发表于 2012-8-30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联通
注意防护一点也没错,但是给望远镜+uv就像带着手套打字,既不舒服也没必要.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martmars 发表于 2012-8-30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泉州 电信
看月亮/风光可以加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mufu_zhong2012 发表于 2012-8-31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南昌 电信
我觉得有很有用,保持好原有镜头,又可以防止硬质的物件擦坏镜头,以前也试过,不过质量差的UV加上后,图像质量下降了,还有那个接口好难找到正好合适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lxq8005 发表于 2012-9-2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沈阳 联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扭扭羊 发表于 2012-9-3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lxq8005 发表于 2012-9-2 21:04
好的UV还是挺贵的,如果你的望远镜

没错。我发现Canon 18x50 IS的物镜口刚好是58mm螺口,58mm的UV镜、镜头盖刚好能用上!很方便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lxq8005 发表于 2012-9-3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沈阳 联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hlon 发表于 2012-9-3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重庆 联通
有这必要吗

点评

就跟在镜头上加UV镜或者保护镜一样,心里就是踏实点儿,呵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9-3 13:32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扭扭羊 发表于 2012-9-3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北京商务中心区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就跟在镜头上加UV镜或者保护镜一样,心里就是踏实点儿,呵呵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4-22 01:07 , Processed in 0.13369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