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新闻] 为建太空站 中国将搁置登月计划

[复制链接]
meteorobs 发表于 2004-5-28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八纬路镇彦网吧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5月28日 15:23 青年参考

  本报记者 吴珊

  虽然中国人的脚距离踏上月球还有很大距离,欧阳院士仍旧坚信会有登月成功的那一天。在一次讲演中,欧阳院士指着自己描绘的“中国人登陆月球虚拟图”说,“中国科学家们坚信,不久的将来,鲜艳的五星红旗会插在离我们38万公里远的月球上”。


  除了理念上的自信心,欧阳自远等月球科学领域的科学家更多的是看到了登月成功后专项技术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在登月计划中每投入1美元,就可以产生4-5美元的效益,这是美国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阿波罗工程虽然耗资巨大,但是它导致了20世纪60到70年代美国液体燃料火箭、微波雷达、无线电制导、合成材料、计算机等一大批高科技工业群的产生。据不完全统计,阿波罗工程派生出了大约3000种应用技术的专利成果。”欧阳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来自探月工程对立面的声音是:目前世界各国的探月成果资料基本上是公开的,我们怎么不借鉴他国科研成果,这不更省时省力省钱吗?这种声音以中国科学院流体力学和理论物理学的另两位院士胡文瑞和何祚庥为代表。 对此,欧阳院士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需要继承的,必要的重复从提高技术和训练人才考虑,意义重大。目前各国的探月成果很多核心和原始的数据我们是拿不到的,这就必须要求我们有一些必要的重复。就如跑高速路,我们只能先跟后超。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4-5-28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八纬路镇彦网吧

中国人登月非现在时 2020年前没有载人登月计划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5月28日 15:19 青年参考

  本报记者 吴珊 发自北京

  5月22日晚9点,记者接到国家天文台办公室主任孙静兰从办公室打来的电话,称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已经看到了外电对探月工程的报道,正在研究如何应对……

  2020年前没有载人登月计划

  “法新社等境外媒体报道中国暂时搁置载人登月计划,完全是无的放矢,因为探月工程包括绕、回、落三个阶段都没有包含载人登月的内容。至于2020年以后会不会将载人登月纳入计划,那是以后考虑的事情。”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对《青年参考》说。

  国防科工委新闻中心的冉露阳也告诉《青年参考》,该中心没有发布过任何调整载人航天计划和探月计划的信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庄逢甘院士也在接受《青年参考》访问时表示,并没有听说探月计划将出现变动。庄逢甘曾参与前期探月工程规划工作。

  法新社报道中提及的“建立太空站”属于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项目。

  资金不成问题

  外电报道还透露,资金不足成为阻碍中国人登月的主因。对于探月工程的财务问题,欧阳院士并没有回避。他告诉记者,“第一期绕月探测工程申请了14个亿,相当于北京修建两公里地铁的费用,国家已经批准。至于二期、三期工程需要申请多少资金,还需要严格的论证。”

  5月22日(周六)晚9点,记者接到国家天文台办公室主任孙静兰从办公室打来的电话,称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已经看到了外电对探月工程的报道,正在研究如何应对。

  中国人登月不是现在时

  欧阳自远满怀信心地向记者表示:“中国人一定会登上月球的,只是不是现在。”

  “我国在完成无人航天器探月任务后,将研究载人登月发展规划,择机实施载人登月探测以及与有关国家合作共建月球基地。”“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展望了未来,“我们还没有能够使人回来的火箭,如果现在去呢,我看有能力去,但是是单程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徐世杰教授也指出,以我们现在的能力,我们发射到月球大概两三吨重的东西是可以的,可是两三吨的东西上到月球是返回不了。

  “我们没有那么大的火箭”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现在谈登月有些为时过早

  欧阳自远对《青年参考》解释说:“要实现宇航员登月,还要解决几个难度很大的问题。一是运载能力,人类要登上月球有个基本条件,就是所有动力装置必须一次全部从地球上带走。飞船和大火箭都要绕着月球转,只有靠地球供给。二是还要有登月舱和留轨舱,宇航员要实现月面行走和工作,就要用登月舱降落到月球表面,登月舱离开月球时,必须要用火箭再将飞船送入绕月空间,和等在太空中的留轨舱对接,宇航员进入留轨舱之后,还要通过预留的火箭返回地球。这样,实现一次宇航员登陆月球,就要带好几个飞船、好几个火箭,还要保证安全和准确,宇航员的月球行走和飞船对接都是难点。”“不是说杨利伟实现了太空飞行就一定能到月球。杨利伟进入太空距离地球是200-350公里,而月球距离地球38-40万公里,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玄天凌龙 发表于 2004-5-29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大庆 大庆中基石油通信建设有限公司
不会巴~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黄旻炜 发表于 2004-5-29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浦东新区 电信
务实点好,不过希望中国有自己的地球轨道望远镜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4-5-30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八纬路镇彦网吧

有啊~~

06年之前发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4-5-31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八纬路镇彦网吧

外电称中国暂搁登月计划是"无的放矢"

外电称中国暂搁登月计划是"无的放矢"
  中新网5月29日电 据青年参考报道,针对法新社等境外媒体报道中国暂时搁置载人登月计划的报道,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称“完全是无的放矢”。他说,探月工程包括绕、回、落三个阶段都没有包含载人登月的内容。至于2020年以后会不会将载人登月纳入计划,那是以后考虑的事情。

  国防科工委新闻中心的冉露阳说,该中心没有发布过任何调整载人航天计划和探月计划的信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庄逢甘院士也在接受采访表示,并没有听说探月计划将出现变动。庄逢甘曾参与前期探月工程规划工作。

  法新社报道中提及的“建立太空站”属于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项目。

  资金不成问题

  外电报道还透露,资金不足成为阻碍中国人登月的主因。对于探月工程的财务问题,欧阳院士并没有回避。他告诉记者:“第一期绕月探测工程申请了14个亿,相当于北京修建两公里地铁的费用,国家已经批准。至于二期、三期工程需要申请多少资金,还需要严格的论证。”

  5月22日晚9点,记者接到国家天文台办公室主任孙静兰从办公室打来的电话,称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已经看到了外电对探月工程的报道,正在研究如何应对。

  中国人登月不是现在时

  欧阳自远满怀信心地向记者表示:“中国人一定会登上月球的,只是不是现在。”

  “我国在完成无人航天器探月任务后,将研究载人登月发展规划,择机实施载人登月探测以及与有关国家合作共建月球基地。”“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展望了未来。“我们还没有能够使人回来的火箭,如果现在去呢,我看有能力去,但是是单程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徐世杰教授也指出,以我们现在的能力,我们发射到月球大概两三吨重的东西是可以的,可是两三吨的东西上到月球是返回不了的。

  “我们没有那么大的火箭”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现在谈登月有些为时过早,欧阳自远对《青年参考》解释说:“要实现宇航员登月,还要解决几个难度很大的问题。一是运载能力,人类要登上月球有个基本条件,就是所有动力装置必须一次全部从地球上带走。飞船和大火箭都要绕着月球转,只有靠地球供给。二是还要有登月舱和留轨舱,宇航员要实现月面行走和工作,就要用登月舱降落到月球表面,登月舱离开月球时,必须要用火箭再将飞船送入绕月空间,和等在太空中的留轨舱对接,宇航员进入留轨舱之后,还要通过预留的火箭返回地球。这样,实现一次宇航员登陆月球,就要带好几个飞船、好几个火箭,还要保证安全和准确,宇航员的月球行走和飞船对接都是难点。”“不是说杨利伟实现了太空飞行就一定能到月球。杨利伟进入太空距离地球是200公里~350公里,而月球距离地球38万公里~40万公里,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责任编辑:子爰)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2-1 09:00 , Processed in 0.236014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