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人类太空科技简史(连载)

  [复制链接]
bbscat 发表于 2012-10-30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 联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本帖最后由 浣熊先生 于 2012-11-1 00:41 编辑

一、初级阶段

谈到人类的太空科技的发展,不能不说起当年的美苏太空竞赛。
早在二战时期,德国最先开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液体火箭——V2导弹,该导弹系德国天才火箭专家冯·布劳恩设计,并于1944年开始打击英国。但V2导弹没有挽救法西斯的命运,随着二战的结束V2导弹的生产也随之土崩瓦解,但世界各国也开始注意火箭技术在军事领域方面的意义了。
v2.jpg
   (德国V2导弹)
二战刚一结束,美苏两国就开始瓜分德国的火箭生产设备及火箭方面的专家。美国为此专门制订了“回形针”计划,许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国的钱学森做为美军上校、冯·卡门的学生,曾经参与此计划并审问过大名鼎鼎的“冯·布劳恩”。
美国得到了以冯·布劳恩为首的一大批火箭工程师,而苏联获得了大量的火箭制造设备。就这样以此为起点,美苏两国开始了漫长而又激烈的太空竞赛。
在苏联方面,他们找来了在监狱中的“科罗廖夫”做为他们在火箭方面的领军人物在少部分德国火箭专家的帮助下,开始对德国缴获的V2导弹的仿制和生产。很快他们就试射成功了第一批德国的V2导弹,科罗廖夫在此技术积累下开始设计全新的火箭——R-7火箭。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诞生是借了另一个项目的光。苏联当时正在研制一种可以携带一枚氢弹打击美国的导弹,即R-7型弹道导弹。由于未被告知携带弹头的重量,R-7型导弹造得推力极强,“远强于当时美国拥有的所有导弹”。 当时导弹的推力和载荷能力不匹配,却使导弹成为发射一件物品进入太空的完美载体。
r7.jpg
      (苏联R-7火箭)
与此同时,美国也依靠冯·布劳恩等德国工程师团队开始开发红石”、“丘辟特”和“潘兴”导弹以及用于航天发射的“丘辟特”C火箭。 然而美国在开发出军用红石火箭后对于人造卫星和太空技术似乎不太感兴趣,而苏联却加紧研制和改进他们的用于卫星发射的运载火箭。
红石.jpg
    (美国)

评分

参与人数 1牧夫币 +100 收起 理由
浣熊先生 + 100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bbscat 发表于 2012-10-30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 联通
本帖最后由 浣熊先生 于 2012-11-1 00:42 编辑

人类太空科技简史
二、第一颗卫星

就在美国人注重开发他们的洲际导弹的时候,苏联却在完善他们的R7火箭用于发射卫星。1957年10月4日,就在中国庆祝国庆八周年三天后,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人造卫星,这颗卫星在3个月内造完,仅重大约83.5公斤,材料为铝合金,呈球形,带有两个雷达发射器和4根天线。卫星表面经过打磨抛光,以便反射太阳射线,避免过热。卫星发射期起初定于10月6日,但科罗廖夫认为美国可能会在5日发射一颗卫星,于是改变计划,取消了其他测试,决定在10月4日发射。
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的消息,顿时轰动了全世界,尤其使美国十分惊慌。美国第一次感到它在空间技术方面落后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人类的航天技术已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期。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主要任务并非科学考察,而是进行政治宣传。第一颗卫星上天是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科学事件。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知道前苏联取得的这个重大成就。前苏联出其不意地抢在美国之前,取得了第一个回合的胜利。
第一颗人造卫星.jpg
   (苏联“斯普特尼克”一号造卫星)
苏联卫星发射成功的消息对于美国无疑是当头一棒(做为美国太空领域的领军人沃纳·冯·布劳恩是德国出生的火箭科学家,被誉为20世纪液体燃料火箭技术和宇航工程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当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新闻到达阿拉巴马州的亨斯维尔小镇时,各种失败和挫折让布劳恩处于颠狂状态,当时他正在测试朱庇特-C导弹,他说,如果不是五角大楼命令抵制任何在朱庇特-C导弹上增加一个小卫星的想法,那么,应该是美国人逼着苏联人到太空中去。)正因为如此美国命令海军部立即组织一次卫星发射,于1957年12月6日,很多美国人翘首期盼着美国第一颗实验性人造卫星能够顺利上天,这个期盼几乎在运载火箭离地的那一刹那就结束了。“先锋号” 运载火箭在发射后离开地面仅几英尺后就出现故障,落回地面爆炸烧毁。这个实验卫星的实际重量只有1.5公斤,原定发射时间是11月4日。由于条件不成熟,不得不一再拖延,一直延迟到了12月6日。没想到这一日却成了美国太空历史上的一个倒霉日。美国国防部宣布,当火箭发射出去两秒钟以后,第一级火箭丧失了推力,火箭翻起跟斗,头朝东落回发射台,发生了爆炸。发射台的人员因为躲在拥有厚厚墙壁的保护室里,才躲过了这场劫难,不过,发射台遭到了严重破坏,所幸没有造成伤亡。
于是任务又落到了沃纳·冯·布劳恩的头上,经过60天的准备,布劳恩终于在苏联卫星上天119后的1958年1月31日,用朱庇特-C火箭将一颗只有18磅重的“探险者一号”送上太空
探险者一号.jpg
   (美国“探险者一号”人造卫星)
此后,美苏两国的空间竞赛开始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bbscat 发表于 2012-10-30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 联通
本帖最后由 浣熊先生 于 2012-11-1 01:05 编辑

人类太空科技简史
三、载人航天


科学社会主义+高度发达的现代科技+世界4分之1的科研人员=伟大而神奇的苏联。那里有世界第一的AK步枪,世界第一的推进器技术,地球第一个人造卫星,它是20世纪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有取之不竭的自然资源,就连黑客,俄罗斯也是世界第一。世界上第一艘原子破冰船-列宁号在苏联的建成,是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典范。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工业电力站在1954年在苏联开始供电……
正当美国人忙于完善卫星发射的时候苏联人又出击了, 按照计划,8次成功试射才算是完全准备好,但实际上只进行了7次,而且其中只有3次是标准意义上的成功。但苏联高层顾不上这些了,因为美国人也在准备载人航天,一切都不能再等了……1960年5月15日,"卫星式飞船-1"发射入轨,在弹射椅上载有假人。卫星式飞船在轨完成试验任务后,于第64圈开始返回程序。因红外地平传感器故障,制动火箭点火后飞船指向错误的方向,把飞船送入近地点290公里、远地点675公里的轨道,已无法再入大气层。同年7月23日,发射了"卫星式飞船-2A"。因运载故障,卫星式飞船未入轨道。接连两次失败后,苏联于1960年8月19日发射了"卫星式飞船-2",返回舱载有2条狗和其他生物,其中包括老鼠、苍蝇、植物种子、蘑菇等。飞船在轨飞行1天,返回舱回收成功。在返回期间,实验动物从舱内弹出,并安全着陆,着陆处离预定地点10公里。1960年12月1日,"卫星式飞船-3"发射入轨,飞船使用了新的太阳定向系统。飞船在轨飞行1天后制动火箭点火,开始返回。由于飞船姿态不正确,造成陡峭地再入大气层,返回舱被烧毁。这次失败后,苏联把原定"东方"1号载人飞船在轨飞行6~18圈改为只飞行1圈。3周后,苏联发射了"卫星式飞船-4A",因运载火箭第三级故障,飞船未入轨道。1961年3月,苏联接连发射了"卫星式飞船-4"和"卫星式飞船-5"。它们都载有假人、1条狗和其他动物,而且都是在轨飞行1圈后就回收。这两次飞行实际上是"东方"1号载人飞船的演练。苏联在2次"卫星式飞船"成功之后,决定进行载人飞行。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东方"1号载人飞船,航天员加加林只在轨飞行1圈就返回地面。他仅是飞船的1名"乘客",几乎没有进行实验计划,也没有携带照相设备,只是用录音机记录下他对地球的观察情况。东方-1号载人飞船 发射日期 1961年4 月12日 航天员 加加林 飞行任务 世界上首次载人轨道飞行。飞行时间1 小时48分钟。飞行目的是了解人体在航天中的生理反应。飞行中记录了航天员的心电图和呼吸描记图。飞行证实了载人航天的可能性。总之,加加林和苏联航天人克服了重重困难,成功完成了人类首次载人航天,将人类带进了太空时代。有鉴于此,今年4月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4月12日确定为国际载人航天日。

  但或许是天妒英才,仅仅过了不到7年,加加林就在一次训练飞行中魂归天国。1968年3月27日,加加林与自己的飞行教练弗拉基米尔·谢廖金登上了一架米格战机进行飞行训练。但谁也没想到,飞机坠毁在莫斯科郊外的森林中,现场留下一个大坑,14棵树被齐齐切断。苏联部队立即赶到现场进行封锁,然后开始搜集散落在一大块区域内的飞机残骸。
  13日,克里姆林宫档案馆官员亚历山大·斯捷潘诺夫表示,事故发生后,government成立了调查委员会。调查后,该委员会认为,加加林及谢廖金最有可能因紧急避让气象气球导致坠机。此前,该委员会的结论一直属于机密。
东方号.jpg
          苏联“东方号飞船”  
QQ截图20121030135601.jpg
   飞船中的苏联宇航员“加加林”

    美国人可能要疯了,1962年2月20日,美国宇航员约翰·H·格林乘坐"水星"6号载人飞船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起飞,成功实现了美国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为确保这次载人飞行的成功,美国在1960年至1962年间进行了5次"水星"号飞船试验。
  1960年7月29日,"水星"1号飞船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其主要目的是试验生产型飞船及其热防护部件在再入期间的结构完整性。火箭起飞60秒就出现故障,飞船和火箭溅落在发射台以西的水面上。之后,美国对飞船作了一些结构上的改进。1961年2月21日,"水星"2号飞船从卡纳维拉尔角起飞,其主要目的是演示飞船结构、烧蚀防热罩和后体盖板在最严峻的再入条件下的完整性。飞行几乎完全按希望的轨迹飞行,并测得了温度和载荷值。飞船在预定的着陆区内着陆,并在发射后大约55分钟后被回收并装上回收船。对测量数据的初步评估和对回收的飞船作详细检查后表明,所有试验目的均达到,飞船结构和热防护部件都处于很好的状态。1961年4月25日,"水星"3号飞船从卡纳维拉尔角起飞,其主要目的是把一个不载人的生产型水星飞船送上地球轨道并飞行一圈。但火箭起飞后40秒就终止飞行,这是由于火箭未能按飞行方位角实施滚动和俯仰而由靶场安全员下指令终止飞行。1961年9月13日,"水星"4号飞船从卡纳维拉尔角起飞,其主要目的是评估水星地面跟踪网和与轨道飞行有关的回收操作。飞船以较好的状态于着陆后1小时22分被回收。任务中出现了一些小故障,但未产生严重后果。1961年11月29日,"水星"5号飞船从卡纳维拉尔角起飞,其主要目的还是评估水星地面网和飞船回收操作。在这次飞行中,"乘员"是一名黑猩猩,飞船在轨道上飞行了3周。飞行中出现了控制系统故障,其主要原因是飞船下部控制滚动的推力器的燃料调节孔被堵塞。
  1962年2月20日,美国宇航员约翰·H·格林首次实现本国的载人轨道飞行。这次飞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载人飞船系统、支持系统的性能和轨道飞行对宇航员的影响,以及宇航员对飞船的操作适应性和支援系统。在任务执行期间,飞船在轨道上飞行3圈,宇航员感觉良好,飞船、运载火箭和地面网系统均工作正常,运行中曾出现过推力器和敏感器故障,飞船在指定的回收区着陆回收,宇航员处于极良好的状态。

QQ截图20121030140616.jpg
  (美国“水星”飞船)

QQ截图20121030140755.jpg
(美国第一位宇航员“约翰·H·格林”)
此时的美苏航天已经进入白热化,苏联在太空科技方面还是遥遥领先美国,苏联在美国人登月前的八年间,共发展了两个型号的宇宙飞船,东方号和上升号东方号飞船是苏联最早的载人飞船系列,从 1961 年4月~1963年6月共发射6艘。东方1号飞船是世界上第一个载人进入外层空间的航天器。东方号飞船用于单艘和编队载人飞行。1963 年6月16日,世界第一个女航天员V. V.尼古拉耶娃-捷列什科娃乘坐东方6 号进入太空。东方号飞船系列在空间进行了科学、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以及技术试验后,都已安全返回地面。
“上升号”宇宙飞船只进行了2次飞行,1964 年 10 月 12 日发射的“上升1 号”飞船在轨道上飞行了 24 小时 17 分钟,3 位宇航员完全处于自由状态, 不管工作、饮食、休息,都不扎上皮带,以充分体验失重状态对人体机能的影响。1965 年 3 月18 日发射的“上升 2 号”宇宙飞船中两名宇航员中的列昂诺夫,穿上了特制的宇宙服,在宇宙空间自由飘动,最远飘离飞船5 公尺。
QQ截图20121030141057.jpg
(苏联“上升号”宇宙飞船)
列昴诺夫.jpg
(世界第一位太空行走的人,苏联人“列昴诺夫”)
捷列什科娃.jpg
(世界上第一位女宇航员,苏联人“捷列什科娃”)

美国人为了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制订了“水星”计划发展了“水星号”宇宙飞船,它是美国第一个载人飞船系列。从1961年5月~1963年5月共发射6艘。前两次是绕地球不到一圈的亚轨道飞行,后4次是载人轨道飞行。主要目的是试验飞船各种工程系统的性能,考察失重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人在失重环境中的工作能力以及对发射和返回过程中遇到超重的忍耐力等。
在美国人登月前发展了“双子星号”和“阿波罗号”宇宙飞船,1964~1967年射入绕地球轨道运行的双人太空船系列,共12艘。其主要目的是试验太空人手控操纵太空船机动飞行的能力。在它之前是“水星号”单人太空船系列,在它之后是「阿波罗号」3人太空船计画。由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领导的“双子星号”计画有助于发展与轨道上某一目标太空船会合和对接的技术,对下一步“阿波罗号”登月计划是十分重要的。在“双子星4号”(1965年6月3日发射)飞行中,太空人怀特(EdwardH. White)试验在太空船舱外活动20分钟。“双子星5号”(1965年8月21日发射)完成一次8天的飞行,在当时是时间最长的太空飞行。1966年11月11日发射的“双子星12号”,第一次完成自动控制再入地球大气层。
QQ截图20121030140529.jpg
(美国“双子星号”宇宙飞船)
至此,美苏之间太空竞赛始终都是美国追赶苏联,为了打破这样的局面美国人还能做什么呢?那就是载人航天的终极目标——载人登月。
天文人生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星际迷航2012 发表于 2012-10-30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绥化 联通/环宇网吧
学习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星际迷航2012 发表于 2012-10-30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绥化 联通/环宇网吧
学习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星际迷航2012 发表于 2012-10-30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绥化 联通/环宇网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天协的蚂蚁 发表于 2012-10-30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移动
好东西啊,收藏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jetter 发表于 2012-10-30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康普顿 Charter_Communications
不错的连载,坐等第四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普通人 发表于 2012-10-30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联通
帮顶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vwuvwu 发表于 2012-10-30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电信
好贴,每天一顶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damdyj 发表于 2012-10-30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联通
科技发展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金@星 发表于 2012-10-30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邢台 联通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mufu_zhong2012 发表于 2012-10-30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南昌 电信
好贴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hhbb 发表于 2012-10-30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联通
可惜,前苏联风光不再!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星空人 发表于 2012-10-30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云浮 电信
顶 继续发扬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wb34 发表于 2012-10-31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电信
总觉得这种帖子发这个版块有所不妥.

点评

之前是发到宇宙咖啡屋,但是被要求逐一写出所有内容的出处。 我建议楼主改发到本版,作为大家学习交流的资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1-1 01:05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浣熊先生 发表于 2012-11-1 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 电信

之前是发到宇宙咖啡屋,但是被要求逐一写出所有内容的出处。
我建议楼主改发到本版,作为大家学习交流的资料。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浣熊先生 发表于 2012-11-1 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 电信
本文的前三章节,已经被我合并在同一贴内。
期待楼主的后续连载。
加满分,本版一级精华。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bbscat 发表于 2012-11-1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 联通

人类太空科技简史四——终级登月

本帖最后由 bbscat 于 2012-11-1 11:03 编辑

1、不甘人后
苏联人在太空领域领先美国,这给美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1960年11月,竞选时承诺要使美国在太空探索和导弹防御上全面超过苏联的约翰•肯尼迪当选总统。
虽然对太空计划较为热衷,他在当选总统后并没有立刻决定开始登月计划,肯尼迪对航天事业并不十分了解,太空探索需要的大量资金也使他不敢轻易做出决定。当航空航天局局长詹姆斯•韦伯(James Webb)要求年度财政预算增加百分之三时,肯尼迪支持加快发展大规模推进器的研发,却没有支持其他更大的项目。当苏联逐步取得太空科技的绝对领先地位的时候,美国人坐不住了,1962年9月12日,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在休斯顿赖斯Rice大学发表了著名的“Moon Speech”。这篇演讲内容丰富、视野宽广、气势恢宏、激情澎湃,全面展示了美国探索航天事业的决心和勇气,被誉为美国的“登月宣言”。演讲中的“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in this decade and do the other things,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我们选择在这10年登上月球和做其他的事,不是因为他们很简单,而是因为那样很坚难”。)这句话曾激励着无数航天人的心,激励着不断攀越高峰,战胜困难,追求卓越。
正如美国总统“肯尼迪”所说,这确实是非常困难,当美国人制订登月计划的时候他们的飞船才刚刚起步,离六十年代结束还有不到九年的时间。但美国就是美国,他们以坚定的毅力快速的追赶苏联。当美国的载人航天刚刚起步的时候,他们制定了经典的“阿波罗计划”。
2、阿波罗计划
美国首先研制登月用的火箭——土星五号(也译作“神农五”),这是天才火箭科学家“冯·布劳恩”的巅峰之作,土星五号加上宇宙飞船和逃逸塔总高度是110.64米,直径达到10米,重达2900吨。这枚火箭有三级,第一级有五台火箭发动机,燃料是煤油-液态氧,第二级火箭也有五台发动机,燃料是液态氢-液态氧,第三级有一台火箭发动机,燃料是液态氢-液态氧。

t1.jpg
t2.jpg
“土星五号”第一级火箭发动机
t12.jpg
t11.jpg
t10.jpg
“土星五号”一二级段
t8.jpg
“土星五号”二三级段
t16.jpg
登月段及逃逸塔
尼尔·阿母斯特朗是宇宙飞船的指挥员,他曾是一名飞机试飞员。早些时候,他曾和另一名宇航员飞过双子星座太空之旅。阿母斯特朗是一个性格冷静,不爱讲话的人。艾德温·奥尔德林是月球着陆舱(宇航员们给这个着陆舱起名为“鹰”)的飞行员,奥尔德林曾飞过最后一次双子星座太空之旅,他也是个不爱讲话的人,除了讲太空。迈克尔·柯林斯是指挥舱“哥伦比亚”的飞行员,他也曾飞过一次双子星座太空之旅。当阿母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着陆和探险时,迈克尔·柯林斯将在绕月轨道上等待。柯林斯性格随和,且总是面带微笑。
阿波罗11号发射后两分半钟,第一级火箭从宇宙飞船上分离。12分钟后,飞船上了轨道,时速是2.9万公里,轨道位于地球上方165公里处。这时,宇航员试验了宇宙飞船的全部系统,一切顺利。于是,美国宇航局飞行主任通知他们飞向月球。他们点燃了第3级火箭,使飞船加速到4万公里/小时,这个速度足以摆脱地球的引力。如果一切顺利,77小时后,阿波罗11号即可抵达月球。
在飞往月球的途中,宇航员向地球发送了一个彩色电视节目,展示了宇航员在飞船里的生活:在无重力条件下,怎样走动,怎样工作。电视画面还展示了在阿波罗11号背后的地球,以及前方逐渐变大的月球。随着时间推移,月球的引力逐渐加强,当接近月球时,宇航员点燃减速火箭,以让飞船进入月球轨道。
当宇航员准备着陆时,阿波罗11号首先绕月飞行。之后,飞船指挥员阿母斯特朗在接到美国宇航局飞行控制人员指令时将着陆舱“鹰”从指挥舱“哥伦比亚”上分离开。阿母斯特朗报告道:“鹰准备起飞!”着陆舱准备就绪,人类即将登上月球。此时,在地球上,一切活动似乎都停止了。理查德·尼克松总统给联邦政府的工作人员放假一天,好让他们观看宇航员登月电视实况。在全世界,5亿人收看了登月的电视报道,收听广播的人不计其数。阿母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点燃了着陆舱火箭发动机,降低飞船速度,飞向着陆点。着陆点是在一块被称为“宁静海”的区域。月球着陆舱落在了没有大气的月球表面,月球着陆舱是用电脑来控制的。在离月球表面140米时,宇航员用电脑控制着陆器,他们将“鹰”移向前方,避开了可能造成着陆困难的岩石区。
地面可以听见奥尔德林和阿母斯特朗传回的信息:“前进!前进!很好!40英尺,掸掉尘土,大阴影,向右点,轻点,好了,发动机停了。”阿母斯特朗随后报告说:“‘宁静’基地到了,‘鹰’着陆了。”(登月地点位于月球上一处被称为“宁静海”的地方)
美国宇航局原计划要求宇航员在离开“鹰”之前先试验仪器,就餐之后再休息4小时。但是,阿母斯特朗和奥尔德林要求取消4小时的睡眠时间,并要求尽快做完离开着陆舱的准备工作,踏上月球。美国宇航局的控制人员同意了他们的要求。宇航员花了三个多小时做完了离开着陆舱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穿上太空服。在“鹰”的狭小空间内,穿上太空服是很困难的。阿母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终于准备就绪,他们打开舱门。阿母斯特朗先走了出来,缓慢地下了舷梯。9级扶梯他走了三分钟之久。
土星1.jpg
“土星五号”火箭升空
QQ截图20121101102047.jpg
“土星五号”飞升中与美国国旗
QQ截图20121101102056.jpg
“土星五号”一二级分离

3、人类登月
历史定格在格林威治时间:1969年7月21日2点50分,尼尔·阿母斯特朗用左脚小心翼翼踏上了月球,并且留下了清晰的脚印,紧接着右脚也踏上了月面。“这对个人来说是一小步”,他说,“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大步。”为了这一双脚印,美国在十年的时间里动用了250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1000千多亿美元,六千多亿人民币),2万多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美国的经济工业实力在此展现的淋漓尽致!(据说参与阿波罗工程的科技人员有1/3是华裔)
QQ截图20121101102107.jpg
人类第一次以实际证明地球是圆的
QQ截图20121101110928.jpg
阿波罗登月舱
QQ截图20121101110955.jpg
宇航员和登月舱
QQ截图20121101102132.jpg
科林斯正在走下扶梯(阿姆斯特朗拍摄)
ab.jpg
登月最经典的镜头,宇航员和美国国旗
QQ截图20121101102119.jpg
月球上看地球
阿母斯特朗小心地离开了“鹰”。他离开了着陆舱阴冷的背影,踏进了太阳耀眼的白光。全世界都可以在电视上看到这一正在发生的历史画面,但和阿母斯特朗最近的迈克尔·柯林斯只能听到这一事件,彼时他正坐在指挥舱哥伦比亚内绕月飞行,舱内没有电视接收设备。阿母斯特朗开始描述他所看到的一切,“月球表面看上去象很细、很细的颗粒,很象面粉,我可以用脚尖轻松地踢这些细粒。我可以在细粒上看到我的脚印,漫步没有困难。”
奥尔德林也出现在舷梯上,慢慢地走了下来。因为月球的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他们走得飞快。他们采集了三十多公斤的岩石和土壤带回地球。到了该返回“鹰”的时候了,阿母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重新进入了着陆舱,他们休息了一会儿后,开始准备发射着陆舱,飞回在绕月轨道上的指挥舱。
地球上的听众听见了“宁静”基地上的倒计时。“3、2、1……升空第一级发动机,点火!太美了!每秒26英尺、36英尺,很顺利。”“鹰”在飞翔。至此,人类已经在月球上度过了21个多小时。“鹰”进入了指挥舱轨道,与“哥伦比亚”对接,阿母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重新和柯林斯相会。“鹰”着陆舱圆满完成了工作,再次与指挥舱分离。
阿波罗11号登月飞行8天后,坠入了太平洋。留在月球上的是阿母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的脚印,一面美国国旗和科学仪器。还有,永久的标语:“公元1969年7月,地球人首次登上月球。我们来自和平的人类。”
QQ截图20121101111522.jpg
人类首次登月的三名宇航员
接下来的登月计划一直到“阿波罗17号”,这里我要强调一下“阿波罗13号”。
“阿波罗13号”起飞升空和去往月球轨道一切看似非常顺利,但就在发射升空2天以后,当时飞船离地球已经38万公里,已经越过地球引力界面,飞船正在月球引力下往月球飞去。飞船飞行到46小时40分02秒时,航天员杰克·斯威格特按指令摇氧气管,由于接头处胶皮老化、起火,然后发现2号贮氧箱贮量显示超差。
  55小时53分时,l号贮氧箱压力偏低,指令舱报警器报警。
  55小时54分53.3秒时,飞船遥测数据丢失1.8秒,主母线电压下降,报警系统报警。
  差不多就在这个时刻,"砰"的一声,服务舱中的2号贮氧箱发生爆炸。
  飞船的报警灯亮了,报警器响了,主电压继续下降。
  斯威加特当即向休斯敦飞控中心报告:"喂!我们这里出事了。"
  海斯从登月舱的通道爬到指令舱,看到一些系统的电压已降到零,也立即做了报告。 这些情况都用电视实况转播给了全美国、全世界,使成千上万的人目瞪口呆。无数的美国人为他们祷告。休斯敦飞控中心及时分析,认为是液氧贮箱爆炸起火,使得飞船上的氢氧燃料电池损坏。飞船上的电源出问题,使得登月已经不可能,而且航天员也处于极端危险之中。
经过飞控中心科学家、工程师们艰苦细致的分析,休斯敦飞控中心果断地决定:中止登月飞行,利用完好的登月舱,立即返回地球如果要返航,必须有足够大的火箭推力来克服月球吸引力。登月舱显然难于胜任。
飞控中心科学家们经过周密计算,并让地面航天员进入登月舱模拟,最后得出了一个最省燃料的返回轨道:飞船继续飞行,绕过月球,再启动登月舱发动机,以进入返回轨道。由于氢氧燃料电池的贮氧箱还担负着飞船生命保障系统氧气和水的供应,因此航天员面临着电能不足、供水供氧困难、环境温度下降的处境。但3名航天员在地面飞控中心的指挥下,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强烈的求生欲望,战胜了恐惧、寒冷、黑暗、疲劳等困难,和地面飞控中心人员密切配合,积极稳妥地实施着地面制定的救生方案。这时的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还在继续往月球飞去。当飞船距离月球27.6公里时,航天员启动登月舱下降发动机,工作了30.7秒。飞船进入了环月轨道。4月15日上午9时41分,在飞船转过月球后,再启动登月舱发动机4.5分钟。飞船进入了返回地球的轨道。登月舱的氧气、水、电越来越少,航天员由于疲劳和恐惧变得越来越烦躁不安。飞控中心指挥员一直和他们保持着联系,鼓励他们,并提醒他们吞服镇静剂。
  美国将阿波罗13号未能登月的消息,及时通报给了全世界各国家,并紧急请求有关国家给予救援。包括前苏联在内的13个国家(其中也包括中国)提供了救援舰船和飞机,布在美国军舰未能顾及的海域内等候。
  4月17日,飞船进入了返回地球大气层的轨道。在进入大气层前,航天员启动4个姿态控制火箭,使登月舱推着服务舱向前加速飞行。随后,点燃分离爆炸螺栓,将服务舱分离。紧接着又启动反推火箭,使登月舱离开服务舱一段距离。然后,登月舱的两名航天员回到指令舱,关闭两舱通道,点燃分离爆炸螺栓,将登月舱抛掉。3名航天员乘坐指令舱返回了地球,平安地降落到太平洋洋面上。美国总统随硫磺岛号军舰前去欢迎了3名航天员的归来。
阿波罗13号飞船登月虽然失败了,但依靠人类的智慧和毅力,却奇迹般地将航天员营救回来,同时也体现了美国人的生命价值观。
所以,航天界称这次飞行是“一次最成功的失败”。
4、祸不单行
此时的苏联人被美国反超并被抛在了后面,他们在干什么?
原来他们也有类似的登月计划,但比起美国他们就没那么幸运了。早在很多年前,1960年10月24日,苏联咸海附近的火箭发射场,发生了世界最惨烈的导弹爆炸事故。因违规操作和意外,P-16洲际导弹发生爆炸,苏联导弹部队司令涅杰林元帅当场丧生,发射台上的160名苏联导弹科学家也全部遇难,现场所有生物荡然无存,只留下了硬币和钥匙。苏联的领军人物“科罗廖夫”于1966年1月,因心脏病突然发作,在手术过程中因麻醉剂过敏去世。而接下来的用于登月的N1火箭连续四次发射爆炸。接二连三的打击使苏联人彻底的放弃了与美国人的登月竞赛,同时也被美国彻底的超越了。他们选择了保守秘密,转而去发展空间站,好像他们从来没有计划过登月一样。
QQ截图20121101111721.jpg
苏联的N1火箭(四次发射,全部失败)
天文人生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洛神 发表于 2012-11-1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濮阳 中原油田通信公司
好贴,收藏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2-22 23:48 , Processed in 0.065483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