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科学报:痴情于科学诗的地质人

[复制链接]
warlong 发表于 2012-11-28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四川–雅安 联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痴情于科学诗的地质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郑中在川西雪山。

■本报见习记者 于思奇

科学网上,有一个名叫“关我球事”的博客,人气较旺。博客的主人是一位地质工程师,曾提锤山野、走马雪山,却时常沉醉于天地大美、宇宙神奇,他名叫郑中。

他有一项特别的业余爱好,那就是创作并翻译科学诗。而这也是他在科学网上“受人追捧”的重要原因。

人文与科学的交融

打开郑中的博客,点到《中郎博文选》链接,你可看到包括《弹弦论道》、《地质诗词》、《人文诗词》等六卷、逾250首诗歌。以中国古典诗歌为主,也有部分现代诗,这是郑中6年来所创作的主要作品,其中不乏大量长诗和科学诗。

今年5月发表的现代长诗《数学创世纪》就是郑中代表作之一。全诗共19节、千余字,把数学、物理、天文等诸多学科知识巧妙连缀在一起。全诗含有许多专业术语,阅读此诗就像在登攀一座神奇的高山,从底层的形式系统不断上升到量子论、相对论,再到宇宙终极,以至那遥不可及的“大一统的皇冠”。

比如,该诗第二节写道:“但要理解这个世界/先要量化这个世界/于是破碎虚空/造出不可分的点和数/以何种几率分布/产生一切粒子或素数”。就是在谈数学的重要性,以及数论与量子粒子之间可能存在某种深刻的联系。又如:“我举起引力透镜/眺望深空天际/星系的鱼群/在太清里嬉戏”,这是在写引力透镜效应。

与《数学创世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他的长诗《物理圣歌》。在该诗中,他写道:“沉思的明月/流淌出波函数的光/盛满霍金的宇宙”。这是在表述霍金的量子宇宙波函数。

又如在《凤凰烈梵》长诗中写道:“不死的神鸟/于滚沸的火海中/脱胎换骨,胚孕成形/展翅冲飞而出/挣脱万有引力的缰绳/撕成无量的鸿毛”。这是通过“凤凰浴火而生”来比喻宇宙大爆炸。

在郑中的一首五言诗《玄览》中,他写道:“忽惊潜蛟跃,破碎混沌域。多少奇结构,微分胚发育。天工绘体形,上帝拓扑术。所谓大设计,于是造万物。”这是在表达宇宙流形创生万物的玄妙。

融科学思想于古典诗歌中,增加了郑中诗歌的特色和深度。

涉猎科学诗歌翻译

除了用诗歌表达自己的科学感悟外,郑中还喜爱翻译和鉴赏国外优秀的科学诗歌。

采访中郑中告诉记者:“美国院士、地球学家安德森的《创世纪》是他翻译的第一首长诗。”此诗涉及宇宙、天文、地质、行星科学等多学科知识。

郑中认为:“翻译就是最好的学习,翻译是思想的碰撞、融合和转换。”

当然,“译诗也是一种再创作,译者要咬文嚼字、搜肠刮肚、反复推敲,尽量做到‘意近、形似、音谐’。同时,翻译要实现该句子在局部语境中的同意、同态、同构、同味转化。”郑中告诉记者。

古罗马诗人卢克莱修的《物性论》是郑中迄今为止翻译最长的诗,也是他采用楚辞体翻译的第一首诗。在《物性论》开篇“女神诞生”中,他译道:“罗马之母亲兮,人神共欢畅。维纳斯宛在水中兮,星飞满穹苍……生生不息兮类聚,孕育宇宙兮欢乐。出浴兮蔚然霞蒸,明媚兮四海之滨……”。

创作诗歌、翻译科普是郑中的业余爱好之一,他说这种爱好源自于中学时的广泛涉猎,他的生活中并非只有坚硬冷漠的石头。然而,我们不禁要问,一个地质人何以如此痴情于诗歌创作呢?

诗歌撑起精神的天宇

采访中,郑中给出了答案。

作为一名地质人,常要开展野外工作。有时自然环境非常恶劣。“为了不使自己的精神沉沦,我必须找到一种表达自我、支撑自我的简练方式,于是我选择了中国古体诗歌。”郑中说。

他在诗歌中常流露出一种道家情怀,他认为道家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许多著名科学家、思想家都是道家思想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如张衡、祖冲之、李冶、秦九韶、朱熹、丘成桐等。

“我在诗歌创造中尝试将传统文化精华与现代科学思想熔于一炉。”郑中告诉记者。他认为诗歌不应只是那些浅歌低吟和儿女情长,还可以表达宇宙物理,记录地质生活。

《高山雪歌》中记录了他在川西雪山的工作感受。骑马翻越雪山,缺氧头痛了一个星期才适应。在海拔近四千米的一所破石屋子里,郑中酝酿了风格凛冽的长诗《高山雪歌》:“笔架凌云雪崔嵬,长岩横空鸟不飞……六月飞花入野家,琼枝玉叶满天涯……隐隐雷霆砸耳里,茫茫暮霭洒白米……骤雨夹雪连夜下,梦去胡须如草发。”

“作为一位普通的地质工作者,我想用诗歌来张扬地质人在艰苦境况下不断拼搏的意志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也让别人来分享我们的生存感受。”郑中说。

正如他自己所言,“先有深刻的感受,后有表达的冲动”。他在继续用他独特的诗歌记录、表达他的生活感受和思想理念,继续探寻着融合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的宇宙诗歌之路。“而这可使中国传统文化找到现代自信,又能使现代科学思想在民族语言中生根发芽。”郑中如是说。

《中国科学报》 (2012-11-23 第8版 雅趣)
公爵M16 发表于 2012-11-28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1-23 23:43 , Processed in 0.072089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