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自制DIY] DIY制冷单反加装除雾装置测试成功

  [复制链接]
feng.matrix 发表于 2013-5-26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联通
{:soso_e179:}{:soso_e179:}{:soso_e179:}{:soso_e179:}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xiuxiu2001 发表于 2013-5-27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tbb1 发表于 2013-5-27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浦东新区 电信
不知是什么地方有雾?CMOS本身会发热,应该是不会产生雾的。
滤镜上是非常有可能的,那么,将滤镜尽可能离CMOS远点,是否会自然消除滤镜的结雾?
另外,感觉有露不可怕,将露水引出去汇集起来流走就可以了,就像空调的冷凝管一样。如果再用电加热去除露,一是增加了能源消耗,二是降低了制冷效率,感觉非上策。

点评

看来兄弟你对这方面了解不多!还要多做功课呀! 制冷后CMOS与环境温差在25度 这个温差25度是包括CMOS本身发热后的温差 CMOS和滤镜之间是密封的 所以CMOS是不会结露的 结露的是滤镜 至于说像空调一样把冷凝水引出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5-27 22:09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885645 发表于 2013-5-27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桂林 电信

  看来兄弟你对这方面了解不多!还要多做功课呀! 制冷后CMOS与环境温差在25度 这个温差25度是包括CMOS本身发热后的温差  CMOS和滤镜之间是密封的 所以CMOS是不会结露的 结露的是滤镜 至于说像空调一样把冷凝水引出去汇集起来流走就可以了 嗯 这个想法太天马行空了 就有点像给滤镜前装上雨刮一样  用电加热除雾是除了密封CCD外最直接最有效也是实用性较高的一种方法!

点评

按楼主的理解,滤镜是直接封装在CMOS表面的,类似方形的透明玻璃? 我对单反的滤镜结构不了解。 网络摄像头的滤镜是和镜头组件在一起的。 因为CMOS表面有大电流通过,他的温度会比较高,是不会结露的。 即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5-27 22:21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tbb1 发表于 2013-5-27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浦东新区 电信
885645 发表于 2013-5-27 22:09
看来兄弟你对这方面了解不多!还要多做功课呀! 制冷后CMOS与环境温差在25度 这个温差25度是包括CMOS本 ...

按楼主的理解,滤镜是直接封装在CMOS表面的,类似方形的透明玻璃?
我对单反的滤镜结构不了解。
网络摄像头的滤镜是和镜头组件在一起的。
因为CMOS表面有大电流通过,他的温度会比较高,是不会结露的。
即使是CMOS和滤镜封在一起,二者的距离是否也很小,CMOS发热很大,加热滤镜应该不成问题吧?

点评

单反滤镜不是直接封装在CMOS表面的 有两块滤镜而且之间有空间 如果CMOS由于工作的时候温度太高不会结露 那说明制冷CMOS彻底失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5-27 22:32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885645 发表于 2013-5-27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桂林 电信
本帖最后由 885645 于 2013-5-27 22:34 编辑
tbb1 发表于 2013-5-27 22:21
按楼主的理解,滤镜是直接封装在CMOS表面的,类似方形的透明玻璃?
我对单反的滤镜结构不了解。
网络 ...


  单反滤镜不是直接封装在CMOS表面的  有两块滤镜而且之间有空间 如果制冷CMOS由于工作的时候温度太高不会结露 那说明制冷CMOS彻底失败!看来你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要制冷 制冷的是CMOS还是其它的

点评

继续探讨: 我见过制冷办法多数是插块铜板在CMOS后面,不知道温度探头在什么位置。 即使是温度探头在CMos的正背后,这块铜板与CMOS的工作温差也是相当大的。 除非你采用全新的设计,在一开始就考虑制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5-27 23:07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tbb1 发表于 2013-5-27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浦东新区 电信
885645 发表于 2013-5-27 22:32
单反滤镜不是直接封装在CMOS表面的  有两块滤镜而且之间有空间 如果制冷CMOS由于工作的时候温度太 ...

继续探讨:
我见过制冷办法多数是插块铜板在CMOS后面,不知道温度探头在什么位置。
即使是温度探头在CMos的正背后,这块铜板与CMOS的工作温差也是相当大的。
除非你采用全新的设计,在一开始就考虑制冷,直接将制冷器件包裹住CMOS,否则所谓的-4度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CMOS从工作原理可知,有大量电流通过,高密度的大电流,导致其工作温度必然是在零度以上的。
我们看到的结露,实际上是制冷器件没法把效力全部传给CMOS,大量的制冷量泄露给了周围的外壳和滤镜等器件,导致他们的温差很大而结露。
电力充足情况下,电加热是不错的选择。
是否有这种选择,选择小的制冷片,直接贴在CMOS后面,这样可以大幅提高制冷效率,降低制冷泄露,并且消除结露。

点评

有点道理,最好的办法就是把CCD/CMOS直接安装在制冷片上。事实上天文CCD都是这样做的!不过有一点你说错了,制冷的目的就是要让传感器工作在极低的温度下,CCD/CMOS工作时一定会发热,使用制冷装置就是要带走这些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5-27 23:55
所谓的-4度不过是自欺欺人是不是这样我保留意见!毕竟只有自己做过才有发言权 事实上如果你了解单反滤镜构造话就不会这样问了 为什么!因为滤镜和CMOS的连接是塑料 可以说是热的不良导体 滤镜为什么会结露 因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5-27 23:34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885645 发表于 2013-5-27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桂林 电信
本帖最后由 885645 于 2013-5-27 23:36 编辑
tbb1 发表于 2013-5-27 23:07
继续探讨:
我见过制冷办法多数是插块铜板在CMOS后面,不知道温度探头在什么位置。
即使是温度探头在 ...


所谓的-4度不过是自欺欺人是不是这样我保留意见!毕竟只有自己做过才有发言权 事实上如果你了解单反滤镜构造话就不会这样问了  为什么!因为滤镜和CMOS的连接是塑料 可以说是热的不良导体  滤镜为什么会结露 因为冷度是经过制冷CMOS后通过两层滤镜之间的空气对流传导到滤镜的  滤镜的温度低遇到空气的水蒸气就会结露 温度再低点就会结霜  这样和你说 在早段时间环境温度低的时候制冷CMOS到零度以下时我不开除雾的话不是结露而是结霜  不要和我说什么制冷器件没法把效力全部传给CMOS,大量的制冷量泄露给了周围的外壳和滤镜等器件,导致他们的温差很大而结露。你要搞清楚  制冷单反像我这样做是冷度直接传导到CMOS后才向外扩散的  现在是不开除雾的话滤镜就结霜 结霜基本上要零度一下才可以的  再说你说的CMOS从工作原理可知,有大量电流通过,高密度的大电流,导致其工作温度必然是在零度以上的 这点更不靠谱 为什么 !自己想想  

点评

一块铜片子,你能指望他精确的将所有制冷全部传递到CMOS上?沿途的各类芯片和元器件尤其是CPU就不发热了? 这显然就不现实嘛! 至于两块滤镜之间,一定是抽真空的。塑料虽然是热的不良导体,但你花1、2个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5-28 00:39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weiguo1688 发表于 2013-5-27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电信
本帖最后由 weiguo1688 于 2013-5-28 00:00 编辑
tbb1 发表于 2013-5-27 23:07
继续探讨:
我见过制冷办法多数是插块铜板在CMOS后面,不知道温度探头在什么位置。
即使是温度探头在 ...

有点道理,最好的办法就是把CCD/CMOS直接安装在制冷片上。事实上天文CCD都是这样做的!不过有一点你说错了,制冷的目的就是要让传感器工作在极低的温度下,CCD/CMOS工作时一定会发热,使用制冷装置就是要带走这些热量,同时使它工作在极低的温度下,这才有意义。否则就不用制冷了!至于滤镜的安装,相机是直接安装在CCD前端的,摄像头却是安装在镜头末端的。所以制冷相机结露或者结霜一定是在滤镜上。至于什么收集露水。。。{:soso_e128:},那个就没意义了,因为一旦结露你就不用再拍下去了。

PS:关于制冷与热传导这方面的问题,在下以为您可以去看看工程热力学相关的教材。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tbb1 发表于 2013-5-28 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浦东新区 电信
885645 发表于 2013-5-27 23:34
所谓的-4度不过是自欺欺人是不是这样我保留意见!毕竟只有自己做过才有发言权 事实上如果你了解单反滤 ...

一块铜片子,你能指望他精确的将所有制冷全部传递到CMOS上?沿途的各类芯片和元器件尤其是CPU就不发热了?
这显然就不现实嘛!
至于两块滤镜之间,一定是抽真空的。塑料虽然是热的不良导体,但你花1、2个小时拍,再不良的导体也捂热了。
CMOS是插座式或焊接式连接在线路板上,你的制冷铜片是贴在线路板背面的,中间还隔了块线路板,这个-4度不是自欺欺人,我还真有点怀疑,呵呵。
CMOS发热量没有数据,需要专业数据指引。

当然,-4度没有,越低的温度CMOS的制冷效果越好,这个道理,谁都懂。呵呵

点评

唉! 其实真的和你解释不清楚!为什么?因为你总是自以为是!呵呵 从我做制冷单反的图片你根本看不出什么 好多细节的东西也是你不明白的 因为你连结霜要达到什么温度都不知道 零下4度算什么?如果环境温度在10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5-28 00:54
第一点,基本正确; 第二点,你错了,单反相机CCD和滤镜之间不是真空的。如果你亲自拆过滤镜就知道了(因为我拆过); 第三点,你还是错了,单反相机的CMOS既不是插座式,也不是焊在线路板上的,而是用薄膜排线引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5-28 00:53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weiguo1688 发表于 2013-5-28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电信
tbb1 发表于 2013-5-28 00:39
一块铜片子,你能指望他精确的将所有制冷全部传递到CMOS上?沿途的各类芯片和元器件尤其是CPU就不 ...

第一点,基本正确;
第二点,你错了,单反相机CCD和滤镜之间不是真空的。如果你亲自拆过滤镜就知道了(因为我拆过);
第三点,你还是错了,单反相机的CMOS既不是插座式,也不是焊在线路板上的,而是用薄膜排线引出的(显然你只拆过摄像头);
第四点,前面说了,制冷的话CCD/COMS一定是工作在零度以下的,否则没有意义。
实事上对于天文CCD,-4°是远远不够低的。至少要工作在-10°以下,才有意义。我说的是CCD/CMOS的工作温度。

点评

显然,版主和楼主对我的意思产生了误解,我只是在探讨制冷怎样做效率才会更高。 那么,我仔细研究了楼主的DIY过程, 1、版主说的CMOS是排线连接这就是错的,CMOS是个总成,芯片是直接焊在总成板上的,在总成板CMOS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5-28 10:15
嗯 韦版解答得很到位 呵呵 我也拆过滤镜 所以我也知道这玩意不是真空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5-28 01:11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885645 发表于 2013-5-28 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桂林 电信
tbb1 发表于 2013-5-28 00:39
一块铜片子,你能指望他精确的将所有制冷全部传递到CMOS上?沿途的各类芯片和元器件尤其是CPU就不 ...

  唉! 其实真的和你解释不清楚!为什么?因为你总是自以为是!呵呵 从我做制冷单反的图片你根本看不出什么  好多细节的东西也是你不明白的  因为你连结霜要达到什么温度都不知道  零下4度算什么?如果环境温度在10度 零下10度一点问题都没有  兄弟 好多东西不要太早下下结论  还是那句话 如果你有能力自己DIY个制冷单反 你就知道了的 呵呵 因为好多东西我和你将你不怎么听得懂!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885645 发表于 2013-5-28 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桂林 电信
weiguo1688 发表于 2013-5-28 00:53
第一点,基本正确;
第二点,你错了,单反相机CCD和滤镜之间不是真空的。如果你亲自拆过滤镜就知道了(因 ...

  嗯 韦版解答得很到位 呵呵 我也拆过滤镜 所以我也知道这玩意不是真空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tbb1 发表于 2013-5-28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东方有线
weiguo1688 发表于 2013-5-28 00:53
第一点,基本正确;
第二点,你错了,单反相机CCD和滤镜之间不是真空的。如果你亲自拆过滤镜就知道了(因 ...

显然,版主和楼主对我的意思产生了误解,我只是在探讨制冷怎样做效率才会更高。

那么,我仔细研究了楼主的DIY过程,
1、版主说的CMOS是排线连接这就是错的,CMOS是个总成,芯片是直接焊在总成板上的,在总成板CMOS的背面,就是一块硕大的处理芯片,这种非拆芯片式的制冷改装,撑死了能把制冷器件贴在那个处理芯片上。没有猜错的话,这个处理芯片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2、网上查到:“转换效率的低下使得从CCD/CMOS上读取出来的信号必须经过放大才能使用,我们所调节的ISO,其实就是调节这个信号的放大倍率,而信号的放大过程中不可能仅仅将分离出来的电平信号放大,必然伴随着噪音信号的同步放大,再加上更高集成度的CCD/CMOS发热量也必然更高,热噪音会更大”,我还没太搞明白,CMOS总成的主要热源到底是CMOS感光器件本身,还是总成板上那个处理芯片。
3、如果主要热源是CMOS感光器件本身,这有可能,因为CMOS芯片上每个感光像素都集成了信号放大系统(搜到的说法)。那么这个问题就会很复杂,降温必须在CMOS芯片和线路板之间,才能达到最好效果。
4、如果主要热源是总成上处理芯片,那就相对简单。


结论:
对于楼主这种夹块铜片的改装方法,应该考虑在沿途减少制冷量损失,同时加粗加厚CMOS与制冷机之间的传导路径,比较方便的办法是包裹上一层隔热保温层。以使制冷量尽可能直达CMOS总成。
同时,可以适当扩大制冷接触面的面积,使之完全覆盖总成。同时选择可靠的导热绝缘硅脂,利用硅脂填满整个制冷片与总成的空隙(这样做有风险哟。。。。。。。)



点评

嗯,你说的没错。CCD/CMOS本身是一个集成度很高的器件。既有感光部分也有信号处理部分。相机在使用CCD/CMOS器件的时候已经考虑了散热的问题,因此CCD/CMOS总成是安装在一块铜制金属散热板上的,然后由薄膜排线引出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5-28 10:38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weiguo1688 发表于 2013-5-28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电信
本帖最后由 weiguo1688 于 2013-5-28 11:01 编辑
tbb1 发表于 2013-5-28 10:15
显然,版主和楼主对我的意思产生了误解,我只是在探讨制冷怎样做效率才会更高。

那么,我仔细研究了楼主 ...

嗯,你说的没错。CCD/CMOS本身是一个集成度很高的器件。既有感光部分也有信号处理部分。相机在使用CCD/CMOS器件的时候已经考虑了散热的问题,因此CCD/CMOS总成是安装在一块铜制金属散热板上的,然后由薄膜排线引出信号。目前改造的做法都是将制冷器件和这块铜制散热板连接。至于发热,实际上无论是感光器件本身还是信号处理部分发热量都是比较大的(当然CMOS的发热量比CCD小很多)。现代工艺水平可以做到散热板同芯片之间的热阻极小(热阻肯定存在,关于这个热阻您可以查询半导体器件封装材料相关的文献),所以一般温度传感器是直接安装在散热板上的,测得的温度与芯片本身的温度相差很小。

PS:有一点楼主需要纠正一下,不是零摄氏度以上的物体才会释放热量,不是产生热量就一定会在零摄氏度以上。热量传递的基本性质就是从高温向低温传递,-10°C比-20°C要高,所以当一个-10°C的物体与一个-20°C的物体接触时,它照样会把自身的热量传递给那个温度比它更低的物体。

点评

weiguo真是有耐心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5-28 22:32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coolboyyao 发表于 2013-5-28 22: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长沙 联通
weiguo1688 发表于 2013-5-28 10:38
嗯,你说的没错。CCD/CMOS本身是一个集成度很高的器件。既有感光部分也有信号处理部分。相机在使用CCD/CMO ...

weiguo真是有耐心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zcming 发表于 2013-6-5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电信
神级人物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iyi 发表于 2013-7-16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北京中电飞华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受益贴,收藏下了。{:soso_e179:}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欧亚 发表于 2013-12-9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北京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
除雾是一直开着么?

点评

从开始制冷是一直开的 不然马上起雾 呵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9 23:11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885645 发表于 2013-12-9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桂林 电信
欧亚 发表于 2013-12-9 22:49
除雾是一直开着么?

   从开始制冷是一直开的 不然马上起雾 呵呵!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1-16 00:26 , Processed in 0.09167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