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重要] 新疆彗星猎手周兴明先生因遇车祸不幸于今早去世!

[复制链接]
rjxie 发表于 2004-8-5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联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沉痛哀悼!
周恒 发表于 2004-8-5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天河区 电信/黄埔区电信

沉痛哀悼!

天妒英才,
今天一早收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无以言状的悲痛。
您的网站,我每天都企盼的更新,将永远只能保留在。。。
http://comet.lamost.or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天狼摄星人 发表于 2004-8-5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是真的吗?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星灵物语 发表于 2004-8-5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湛江 电信
沉痛哀悼!
中国又少了个优秀的天文爱好者。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tnt230602 发表于 2004-8-5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大庆 大庆中基石油通信建设有限公司
真是太不幸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tnt230602 发表于 2004-8-5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大庆 大庆中基石油通信建设有限公司
沉痛悼念!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沈权智 发表于 2004-8-5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联通

天妒英才!!

今晨还没醒来就收到这样的一个不幸的消息
还以为是谁在开这样无聊的玩笑,还把对方痛骂了
谁知道。。。 世事难料
沉痛哀悼!!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wlbx 发表于 2004-8-5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 电信
沉痛!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wzc 发表于 2004-8-5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秦皇岛 联通
(
楼主说说经过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yangruiemc3 发表于 2004-8-5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华数宽带
不~~~~~会~~~~~~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yading 发表于 2004-8-5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宜宾 电信/上江北电信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yading 发表于 2004-8-5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宜宾 电信/上江北电信
我代表大家给SOHO彗星机构发了EMAIL了~

From: Yan YaDing [mailto:yading@644000.com]
Sent: Thursday, August 05, 2004 10:57 AM
To: 'Karl Battams (Contractor)'
Cc: 'yanyading@hotmail.com'
Subject: Chinese SOHO Hunter - Zhou XingMing is died this morning.

Mr. Karl,
It's sad news this time, Mr. Zhou was died in a traffic accident this morning. On behalf of our Chinese amateur astronomy people and SOHO comet hunters, I say this is a great sorrow... We all hope it is not happened...  

The original Chinese post for this can be found at http://amateur.lamost.org/bootes ... d=216655#post216655

- Yan YaDin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天咨 发表于 2004-8-5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太原 联通

沉痛悼念中国著名彗星猎手周兴明先生不幸逝世

刚才,广州的天文界朋友来电说:周兴明先生今晨不幸逝世。我深感震惊,小周不是应邀前往福州参加海峡两岸天文教育会议吗,怎么就***,唉,我又致电福州的天文界朋友,得知小周是在会议之后回家乡途中遇车祸。
我国天文界失去了一位著名的彗星猎手。
多年来,我曾与小周通过很多电话。小周为人诚恳,乐于助人,工作极为认真。
沉痛悼念周兴明先生不幸逝世!!!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星河寻梦 发表于 2004-8-5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潮州 电信

沉痛哀悼

看到他的网站,听到了这个消息,无以言状的沉痛……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uhuasky 发表于 2004-8-5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常德 电信

简单经过

周兴明在前往福建老家的路途中,乘坐弟弟的摩托车,被后面的汽车撞击遇难,深感哀伤,中国业余天文界的重大损失!!!!!!!!!!!!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uhuasky 发表于 2004-8-5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常德 电信

周兴明相关资料

周兴明

http://kahn.xj.cninfo.net/tianwen/




介绍之一

我是一位热心于观测和寻找彗星的天文爱好者。前些年经常与国内的天文爱好者通过书信联系、交流,有时相似的一类问题要重复写信答复不同的爱好者,比较繁琐。而且通信时间长,效率也低。1998年,我开始接触互联网;1999年注册了上网帐号,我发现“个人主页”这种方式很适合用来交流和促进业余爱好。当年底就申请了新丝路个人主页。

网站起什么名好呢?我是新疆博乐人,古丝绸之路北道就通过这里。于是,就将网站起名为:“丝路天文”。网站的内容也以个人爱好的彗星为主。建站初期,我只是把网址告诉一些圈子里的同好。网站的访问量很小,每天不到10人。后来我把网站登录到国内外几个大的网站上,访问量已增加到现在的100人左右。尽管我没有在网页的外观上下什么功夫,因内容基本上是自己的东西,引用的资料也比较新,还是受到了欢迎。甚至国内一些天文方面的专家也成了我这里的常客。尤其让我意外的是,已有很多外国天文爱好者也经常光临,并发来电子邮件。可我的页面全是中文呀?俄罗斯有一家父子俩都热心于寻找彗星,那位父亲来信希望我能制作一个英文的网站,可惜我的精力和水平有限,还不可能满足这些国外爱好者的要求。


我制作个人主页源于业余爱好,是为了向其他有同样爱好的人展示自己,找到更多的知音,更好地促进和交流业余爱好。以个人主页为桥梁,两年多以来,已和过去不认识的很多国内外天文爱好者取得了联系,交流了经验。加拿大、英国、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很多国家的彗星爱好者找到了我,使我的业余爱好从国内走向国际。最近,因本人在美国宇航局的图片上发现一颗罕见的近日彗星,该局的新闻发言人还通过电子邮件采访了我,并在美国相关媒体上报导了这次发现。


有人认为个人主页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我想,只要网站还提供个人主页服务,那些与个人兴趣爱好相结合的个人主页就一定会继续存在下去。对本人来说,只要还爱好天文,当然也会继续把“丝路天文”做下去。

介绍之二

姓名:周兴明,1965年3月出生于新疆博乐军垦农场,籍贯:福建连城,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1985年在阿拉山口气象站从事地面气象测报工作,93年后在博州气象局从事过业务管理、天气预报声像系统、编播系统二次开发等工作,后又参与单位的9210工程(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工程)建设,目前为博州气象台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从事计算机网络维护管理及气象业务应用软件、网络服务系统的应用开发等工作。

业余简历
   1979年在爱好天文的大哥影响下开始步入业余天文观测领域,初期主要从《天文爱好者》杂志、《天文知识》、《星座与希腊神话》、《小行星漫谈》等书刊杂志中学习天文知识,并结合星图认识星空,初中毕业时已认识北天的主要星座,读高中时还自制了简易的天文望远镜进行观测。1983年5月11日向紫金山天文台发出一份兄弟俩独立观测到“荒木-阿尔柯克彗星”的电报,从此将业余天文的主要方向转到了彗星的发现和观测上。

   1985年从兰州气象学校毕业后开始了正式的寻彗观测。从1985年9月1日至今(2000年3月8日)已累计寻彗观测1484小时。流星雨观测50多小时。

 



我 的 器 材

   读中学时,我使用的是制作成本仅几十元的口径50mm放大50倍的简易天文望远镜,成像质量极差,仅仅培养了一种使用望远镜的感觉,决不能指望用这类器材搞什么观测甚至发现!

   参加工作后,我首先利用单位固定安装的55mm测风经纬仪进行过观测。经艰苦努力,四年之后才拥有了自己较象样的望远镜:这是一台口径为150mm,焦距为800mm放大25倍的专用寻彗望远镜,全套镜头由原南京天文仪器厂加工制作,其余部分为自制。

   这台寻彗镜光学镜头质量较好,成像清晰,特别是配上后来的广角目镜,观测效果非常好。寻彗镜座架采用了旋转座椅式,这还是天仪厂厂长参考国外类似装置亲自描绘的草图,该寻彗镜自制成功后使用起来的确轻松自在,很适合长时间寻视夜空,不易疲劳。见下图:


流 星 雨 的 观 测
   我的流星雨观测最早始于1986年8月12日对英仙座流星雨的观测,之后又先后开展了对10月猎户流星雨、5月宝瓶流星雨、1月牧夫流星雨、10月天龙流星雨及著名的11月狮子座流星的观测。九十年代以来又尝试在寻彗观测的同时进行望远镜流星的观测记录,已积累数百小时的资料。

   十多年来,流星雨观测作为我业余天文的“副业”累计观测资料约50多小时,尽管时间不多,但在全国还是排在前几位的,由于观测规范,内在质量高,被国内、国际上多位天文学家引用在学术论文中。

   由于在猎户流星雨监测中的表现突出,1992年被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委员会作为国内唯一在国际流星联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爱好者通报表扬。

   1996年,因本人在流星观测方面的影响,被中国天文学会聘为九十年代强流星雨工作组成员。

   1998年9月,中国天文学会召开了一次全国性的流星工作会议,会上对流星雨观测方面有国际影响的3位爱好者进行了表彰,本人是其中之一,奖品是紫金山天文台特制的两块流星雨观测纪念金卡(24K镀金)。

 1998年10月8日,我偶然对天龙流星较强烈暴发的观测资料是全世界最接近主暴发时间的两份报告之一(另一份是日本爱好者提供的)对分析该流星雨自1947年以来的再次暴发情况起了重要作用,(参见国际流星组织网页:WWW.IMO.NET)得到国际流星雨研究专家rainer先生的重视,发来数封电子邮件予以鼓励。

   1998年11月18日的凌晨,狮子座还是出现过一次预料之外的以火流星为主的暴发现象,当时,我没有计划观测流星,而是想进行寻彗的,因发现强烈的火流星暴发现象而中止了寻彗,临时进行了流星观测,结果获得了一份很宝贵的资料,因为我的位置在中国西部,观测的时间是国内距火流星雨暴发的极值时刻最接近的,国内有关专家对本次流星雨在中国的暴发强度作出的240多颗(ZHR)的结论正是基于本人的这份报告。该资料的价值也得到了国际流星雨专家rainer先生的肯定。

   在1999年11月18日的凌晨,本人进行了3小时10分钟的观测,记录到狮子座流星205颗,其它流星22颗,从事后了解的情况看,本人是当天国内看到流星最多的爱好者,取得了一份国内最接近流星暴雨极大时间的资料。

 

寻 彗 历 程

   1983年5月份对“荒木-阿尔柯克”彗星的独立观测是后来从事系统寻彗观测的一个开端,可以说这时已经给自己制定了今后业余从事寻彗这一天文爱好的方向。

   从1985年9月1日至1989年5月14日用测风经纬仪进行了433次,累计464.5小时的寻彗,独立发现3颗新彗星。虽然均晚于国外天文台或天文爱好者,却得到紫金山天文台专家、教授的高度评价,其中,我的首次发现(1985年10月17日)被确认为新中国第一个业余发现。(参见《天文爱好者》1986至1987年相关文章)

   1989年6月22日是我的150mm寻彗镜制作成功并首次投入使用的日子,从此告别了与国外高手在仪器性能方面相差两个量级以上的历史(80至100mm是一个量级),与国外爱好者站在了相近的起点上,真正参与到了“发现彗星”这一国际性的业余竞赛当中,89年到90年也是我十多年来业余寻彗的顶峰,1年半的时间里独立发现6颗新彗星:89年9月22日(差1个月)、11月28日(差11天)、90年1月16日(差两个月)、3月19日(差3天)、6月19日(差1个月)、7月16日(差5小时),特别是这7月16日(UT)的发现,差一点获得彗星的命名权(也是发现者所有权),按当时彗星的命名规则,一颗彗星最多可以三个人的姓氏命名,本人正好排在第三位,可惜当时阿拉山口通讯条件太差,本来报告就晚,电报又中途经手多人误了时间,等到紫金山天文台行星室的天文学家们收到报告时,已经收到了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发出的彗星命名通报(电传)数日,天文学家们抱着一线希望,将本人的报告转发到IAU,IAU的专门机构CBAT(天文电报中心)的专家们经过讨论认为:命名通报已发,不宜更改,否则会引起混乱。紫台的天文学家们将复函的复件寄给了我,并转来了美籍华裔天文学家邵正元教授的一封亲笔信,对本人予以鼓励。在90年10月号《天文爱好者》杂志上,紫台的天文学家特别撰文予以通报表彰。

   从90年以后至今,我又取得过8次独立发现,仍然晚于国外数天至1个月左右,现在我已注册进入了INTERNET,获取信息很快,相信这类无效的独立发现会很少了,这是好事,将能以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有效的观测发现上。

学 术 活 动

   1991年11月底至12月初曾应香港天文学会邀请赴香港参加“91天文学术交流营活动,在港逗留一周,接触了学会负责人和不少天文同好,并与香港观天会、澳门天文学会进行了交流,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tanx 发表于 2004-8-5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天河区 电信

难过~~

愿他的家人和朋友还有千千万万关心他的同好们节哀!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2EASY 发表于 2004-8-5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鹏博士宽带
晴天霹雳啊!!!

我们又少了一位如此优秀的专家!!!

沉痛悼念!!! 并请家属节哀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uhuasky 发表于 2004-8-5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常德 电信

周兄的最后留言

访客:周兴明 主页:http://
来源: 时间:2004年07月29日11时57分
本版主正出门在外,8月12以后更新主页。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uhuasky 发表于 2004-8-5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常德 电信

资料2

周兴明 职业:气象工作人员  
个人主页:丝路天文 http://kahn.xj.cninfo.net/tianwen/
  我是一位热心于观测和寻找彗星的天文爱好者。前些年经常与国内的天文爱好者通过书信联系、交流,有时相似的一类问题要重复写信答复不同的爱好者,比较繁琐。而且通信时间长,效率也低。1998年,我开始接触互联网;1999年注册了上网帐号,我发现“个人主页”这种方式很适合用来交流和促进业余爱好。当年底就申请了新丝路个人主页。网站起什么名好呢?我是博乐人,古丝绸之路北道就通过这里。于是,就将网站起名为:“丝路天文”。网站的内容也以个人爱好的彗星为主。建站初期,我只是把网址告诉一些圈子里的同好。网站的访问量很小,每天不到10人。后来我把网站登录到国内外几个大的网站上,访问量已增加到现在的100人左右。尽管我没有在网页的外观上下什么功夫,因内容基本上是自己的东西,引用的资料也比较新,还是受到了欢迎。甚至国内一些天文方面的专家也成了我这里的常客。尤其让我意外的是,已有很多外国天文爱好者也经常光临,并发来电子邮件。可我的页面全是中文呀?俄罗斯有一家父子俩都热心于寻找彗星,那位父亲来信希望我能制作一个英文的网站,可惜我的精力和水平有限,还不可能满足这些国外爱好者的要求。
  我制作个人主页源于业余爱好,是为了向其他有同样爱好的人展示自己,找到更多的知音,更好地促进和交流业余爱好。以个人主页为桥梁,两年多以来,已和过去不认识的很多国内外天文爱好者取得了联系,交流了经验。加拿大、英国、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很多国家的彗星爱好者找到了我,使我的业余爱好从国内走向国际。最近,因本人在美国宇航局的图片上发现一颗罕见的近日彗星,该局的新闻发言人还通过电子邮件采访了我,并在美国相关媒体上报导了这次发现。
有人认为个人主页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我想,只要网站还提供个人主页服务,那些与个人兴趣爱好相结合的个人主页就一定会继续存在下去。对本人来说,只要还爱好天文,当然也会继续把“丝路天文”做下去。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11 19:32 , Processed in 0.178886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