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夫天文网

 找回密码
 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少林寺网站公布大量秘笈 练武功非易事

[复制链接]
LAMOST 发表于 2004-8-6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天津市河西区 探索网吧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

x
少林寺公布大量武功秘笈

  包括《易筋经》、金刚指、蛤蟆功、点穴法等,一些从不外传的千年秘方也揭开神秘面纱

  本报讯 据《法制晚报》报道 近日,千年古刹少林寺通过少林寺网站(www.shaolin.org.cn)向全世界公开了从不外传的千年秘方、《易筋经》、金刚指、蛤蟆功、点穴法等武功心法口诀、练习方法等也被公之于众,神秘的少林武功已被撩开了面纱。

  “绝世神功”易筋经 实为上乘内功心法

  在金庸小说中,少林《易筋经》被奉为绝世神功,习者不但武功突飞猛进,更能医治疑难杂症,是武功最高境界,非常人所能企及。然而,在现实中,少林寺拥有的《易筋经》却非武林秘笈,而是一部用来强身健体的上乘内功心法。记者从少林寺获悉,《易筋经》并非秘不外传,《易筋经》、《洗髓经》的传人释延王禅师,就曾远赴香港,推广融两经精髓、具有医疗功效的“易筋洗髓功”心法。

  释延王禅师说,“易筋”就是改变筋脉、骨骼,让筋骼变得刚柔相济;“洗髓”即清洗、排出体内的毒素。修炼“易筋洗髓功”能收到强体、治病、排毒、抗癌等功效,是武学、医学及佛学的最高心法。

  释延王禅师说,外界流传的“易筋洗髓功”有几百种,但大都不正统,缺乏完整性,如果修炼错误会损害身体,因此,少林寺把正宗“易筋洗髓功”等对外传播,让人们直接了解到少林武功的精髓。

  致命“点穴法”上网 练成武功绝非易事

  登录少林寺网站(www.shaolin.org.cn),打开“武”字网页,除“绝世神功”《易筋经》外,记者随意点开“点穴法”一页,赫然发现“致晕11穴”、“致残103穴”、“致命36穴”。

  在“致命36穴”中,明明白白地写着:眉心穴(又名印堂),位于两眉之间;黑虎掏心穴(又名建里),位于脐上三寸正中等。在“致残103穴”中,也标出了“心井穴(又名鸠尾),胸剑突骨下缘;京门穴(又名气俞),第十二肋游离间处”等明确位置。

  网页上,除标明“致残”、“致命”等穴位外,还详细描述了练习法。点穴法共分三层,初期为“制一木人,绘出人体穴位……”;其后,“选较软物具,如桐木板、腐木等,持金针指或金剪指缓点,每日三至五次,每次15至30下……”最后,“用棉絮制成圆球,放在木架上,练者距架一尺三,右手握掌,运气三循,对准棉球猛冲,每天300下,约10至20年,可告功成。”

  少林寺释延金禅师现在,少林寺僧人都可练习《易筋经》等武功,对修炼的人也没有特殊要求,不过,要想真正练成上乘武功却很难,与自身修行、领悟有很大关系。就拿《易筋经》来说,真正练成此功的只有寺内几十位长住僧。

  少林秘方揭开面纱 还魂汤原是中暑药

  在武侠小说中,少林寺的“还魂汤”和“大力金刚丸”被奉为圣药,传得神乎其神,释延金禅师揭开了它们神秘的面纱。

  有“起死回生”之功效的“还魂汤”,其实就是一味治疗中暑的中药,和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功效类似,而“大力金刚丸”就是治疗跌打损伤的中药煎剂,常用的云南白药、三七粉等也有类似功效。

  释延金禅师说,少林秘方其实没那么神秘,少林寺僧人得病,都是用这些药方治疗的,尤其是武僧。

  据寺院下属的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大梁透露下一批秘方将在短期内登上网站,这次公布的秘方不再是简单的方子,而是选取秘方中有背景、有历史内涵的,借此弘扬少林文化。
macross11 发表于 2004-8-6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电信
好象打不开啊。
jupiter1186 发表于 2004-8-6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南开区 联通
打的开~!
 楼主| LAMOST 发表于 2004-8-6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对啊,打的开……

点穴


  点穴者,为擒拿术之冠,技击法之妙,是少林家传武技之宝囊也。
  点穴者,系以星斗山河之象,沙虫猿鸟之形,据其部位,仿其动作,而演变为拳法奇技,渐而丰增武林之彩。少林僧兵盛达两千时,武技日益高妙,击法日渐出奇。为了门户,必精其术。得之皮毛者,可借新奇而自掩;得其真传者,视其珍异而自秘。如此千年余,至日减奇技,渐而失传。
  后世武家,门派众多。昔日仅少林、武当两派。两派之史,少林久远。北齐稠禅师,是少林寺最早的一位武功超群之武僧,为少林拳法的奠基者。武当之祖是张三丰,张氏生于宋代徽宗年间,其武技精奥超群。少林武当,无分轩轾,友合一家,技击有歧。今人评曰:外家少林,内家武当,外家主刚,内家主柔。实则两家都刚柔兼备。凡武家皆含阴阳造化之机,具刚柔互济之道,始足以致实用。否则,纵百炼之钢,亦必有折损之时。
   点穴法,其理极精,得真技难。善此技者又互相慎秘而不外传,所以后世能精其法者甚少。  
   习武者,仅能拳技其名,而不知其法,实令人可惜。点穴法为制人之武技,与医学紧密相关,其理深奥,非精心研练者,难通其术。历代武僧告诫弟子曰:“练点穴之法,必高武德,立苦恒志,数十年如一日,方能独得真功。”
  凡习点穴术者,须深知:人之所以能生存,其理在气血调和,阴阳平衡,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体皆健壮。若气血失调,则死机潜伏,垂危欲绝。故前辈劝后生要常日习武,频练体肢,使阴阳平衡,气血畅通,骨壮筋柔,全身力宏,益寿延年。
  气与血,为人生养命之源,循行全身,永无静止。而经行之道,亦有一定之规,经行之时,亦有一定之序,丝毫不爽,皆有所现。人身十二经三百六十五穴。气血沿经络循环一周,气血必经行一度,其经行则以十二时为准。吾人若悉知比规,施其点穴法,皆能效验。攻者心破,守者心坚,常胜也。
  “习武者尚德不尚力”。力虽足以伤人,而人未必心悦诚服。唯德者,力虽逊于人,而人必帖然,此不易之理也。盖武技之精者,一出手即可制敌亡命,而对于生命垂危之人,则略施手法,即可使其复苏。若能杀人,而不能生人者,则谓之死手,无可取也。故学武必先学治生人之道。“治伤非难勘穴难,用药非难辨症难”。盖治伤者必先认定其所伤之处,究属何伤,究属何穴,然后依其症而定其治法,或用手法而治其外表,或用药物而治其内伤,药到病除,手到复春也。
  凡属少室贤徒弟子,学其武,必先重武德。有技无德者,非少林之徒;偏守武德而无技者,蠢才,无用也。少林寺院武僧和寺外皈依门徒,虽武艺超群,却永藏于暗处,从不无故伤人,众人也不知其通武也。
  切记先师训   葆尚德朱心   少室真武技   莫传恶歹人  英名芳千秋   歹徒臭万年
 楼主| LAMOST 发表于 2004-8-6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致命三十六穴部位

  1.眉心穴(又名印堂):位于两眉之间。
  2.头额前穴:位于眉心上一寸正中。
  3.太阳穴:眉外一寸陷中,即眉梢与眼外眦之间后的一寸陷凹中。
  4.枕骨穴(又名脑户):位于枕骨粗隆上方。
  5.厥阴穴(又名头窍阴):位于脑后两边,乳突后当浮白与完骨之间。
  6.华盖穴:胸骨柄与胸骨体联合的中点,即天突穴下二寸。
  7.黑虎掏心穴(又名建里):位于脐上三寸正中。
  8.巨阙穴:脐上六寸,即鸠尾穴下一寸。
  9.气海穴(又名丹田穴):脐下一寸五分。
  10.关元穴:脐下三寸。
  11.水分穴:位于脐上一寸。
  12.中极穴:脐下四寸。
  13.左膺窗穴:左乳上一寸六分。
  14.右膺窗穴:右乳上一寸六分。
  15.左乳根穴:左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6.右乳根穴:右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7.左期门穴:左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8.右期门穴:右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9.左幽门穴:巨阙穴左开五分。
  20.右幽门穴:巨阙穴右开五分。
  21.左商曲穴(又名左肓俞):脐中左旁五分。
  22.右商曲穴(又名右肓俞):脐中右旁五分。
  23.左章门穴:左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4.右章门穴:右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5.左腹结穴(又名左七劳):脐左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6.右腹结穴(又名右七劳):脐右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7.左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左侧一寸五分。
  28.右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右侧一寸五分
  29.命门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正中。
  30.左志室穴(又名志堂穴):位于命门穴左旁三寸。
  31.气海俞穴: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32.鹤口穴(又名尾宫穴):位于尾骨宫下两腿骨尽处。
  33.海底穴(又名会阴穴):前阴与肛门之间。
  34.涌泉穴:位于第二.三趾跖关节后方,蜷足时所现的凹陷处。
  35.右志室穴:位于命门穴右旁三寸。
  36.藏血穴:位于脑后右玉枕穴下五分。
 楼主| LAMOST 发表于 2004-8-6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听着怪吓人的
jupiter1186 发表于 2004-8-6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南开区 联通
看一眼完了,千万别试啊!!!
 楼主| LAMOST 发表于 2004-8-6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我没这瘾~贴出来吓吓你^_^

致残103穴部位


  1.心井穴(又名鸠尾):胸剑突骨下缘。
  2.对门穴(又名不容):巨阙穴旁开六寸。
  3.扇门穴:即男者左对门穴,女者右对门穴。
  4.京门穴(又名气俞):第十二肋游离间处。
  5.五定穴(又名天枢):平脐中旁开三寸。
  6.伯劳穴(又名陶道):第一胸椎棘突下。
  7.肺使穴(又名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8.胆中穴: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之间正中。
  9.对心穴(又名至阳):第七胸椎棘突下。
  10.风门穴:第二胸椎棘突下。
  11.环跳穴:股骨大转子后上方,当大转子与胝骨裂孔连线的内三分之二处。
  12.盖膝穴:即膝盖骨。
  13.膝眼穴:膑骨尖两旁凹陷处。
  14.竹柳穴(又名交信穴):胫骨内侧缘内侧。
  15.脚住穴:脚面上的高骨如豆者是也。
  16.开腔穴:即两耳。
  17.乔空穴:即两耳后根部。
  18.左耳尖穴:即左耳尖峰。
  19.右耳尖穴:即右耳尖峰。
  20.眼角穴:即眼梢。
  21.大中穴:即鼻中。
  22.人中穴:即鼻沟正中。
  23.驾梁穴:即鼻梁。
  24.咽空穴:即两个鼻孔。
  25.牙关穴:即唇口。
  26.咽喉穴:即喉管。
  27.将台穴:即咽喉左右。
  28.舌咽穴:舌上咽腔。
  29.童骨穴:位于风膊下处。
  30.精灵穴:即两手虎口。
  31.曲池穴:屈肘时肘桡侧横纹尽头处。
  32.中脘穴:脐上一寸。
  33.六宫穴(又名脐中.神阙):即肚脐。
  34.气关穴(又名气门):左乳下二横指处。
  35.血瘦穴(又名血关):右乳下二横指处。
  36.挂膀穴:血瘦穴下一分处。
  37.肚角穴:位于小腹盆弦之外。
  38.命宫穴:位于血关穴之下,气海穴之右。
  39.背心穴:即背部的中心点。
  40.腰眼穴: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八分。
  41.粪门穴:即肛门口。
  42.冲阳穴:足背的最高点,动脉旁。
  43.血囊穴:右侧十二肋骨下缘。
  44.气囊穴:即小腹左边。
  45.净瓶穴:即脐左肚角血腕下。
  46.脊中穴:即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骨的中点。
  47.山根穴:即鼻梁之上。
  48.对口穴:项后的风府与哑门之间。
  49.气隔穴:脐下三分稍偏左。
  50.血海门穴:右侧十二肋下三横指。
  51.膈门穴:左侧十二肋骨下缘。
  52.气舍穴:锁骨内侧端上缘。
  53.开气穴:即气舍穴偏右。
  54.转喉穴:即气舍穴偏左。
  55.血仓期门穴:右侧锁骨下八分处。
  56.气血囊合穴:左傍肋骨下。
  57.督脉穴:枕骨正中。
  58.正额穴:头额前正中。
  59.后海底穴:肾俞穴下一寸八分。
  60.攒竹穴:眉内端陷中。
  61.正气穴:左侧乳上一寸三分。
  62.上血海乳穴:右侧乳上一寸三分。
  63.气血二海穴:左右乳下一寸三分。
  64.下血海穴:右乳上一寸四分。
  65.藿肺穴:中脘与建里之中点向下一寸三分。
  66.翻肚穴:藿肺穴向左一寸三分处。
  67.泰山穴:离梭子骨四寸处。
  68.天突穴:胸骨柄的上缘凹陷中。
  69.劳宫穴:第二.三掌骨之间。
  70.神门穴:尺侧腕关节横纹头。
  71.手三里穴:曲池穴下二寸。
  72.颊车穴:下颔骨前咬肌中。
  73.支正穴:尺侧腕上五寸。
  74.下关穴:颧弓下与下颔关节切迹间凹陷处。
  75.足三里穴:犊鼻穴下三寸,胫骨粗隆外侧陷中。
  76.犊鼻穴:屈膝,膑韧带外侧陷中。
  77.肩井穴:肩头高处,当大椎与肩峰之间。
  78.日月穴:第九肋端下缘。
  79.风市穴:大腿外侧膝上七寸。
  80.阳陵泉穴:腓骨小头前下方。
  81.委中穴(又名血郄):膝腘窝中动脉外。
  82.承山穴:委中与跟腱之间。
  83.昆仑穴:外踝与跟腱连线的中点。
  84.血海穴:屈膝,膑骨内上缘上二寸。
  85.大陵穴(又名腕心穴):掌后骨下,两筋间陷中。
  86.尾宫上穴:即尾宫上一分许。
  87.鹤顶穴:位于膝盖骨上缘上一寸正中。
  88.外踝尖穴:即足外踝最高点。
  89.内踝尖穴:即足内踝最高点。
  90.膀胱穴:即膀胱。
  91.泪孔穴:(又名睛明):目内眦头外一分。
  92.所闻穴(又名听宫):即耳珠,大如赤小豆。
  93.中府:第一肋间隙外侧近噱突处。
  94.绝骨穴(又名悬钟):外踝上三寸。
  95.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96.大杼: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97.太渊:腕关节横纹上,桡动脉外侧。
  98.然谷穴:舟骨粗隆下方凹陷处。
  99.曲骨穴:脐下五寸处。
  100.大都穴:足拇趾内侧本节后。
  101.魄户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
  102.天窗穴:颈侧.胸销乳突肌后缘。
  103.箕门穴:大腿内侧,血海穴上六寸。
我的新BLOG家:http://waynelamost.spaces.live.com摄影小站:http://lamost423.blog.sohu.com/相册:http://photo.163.com/photos/lamost423/http://i.cn.yahoo.com/lamost423
macross11 发表于 2004-8-6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电信
能熟练掌握这些也就相当于一个武学的博士了。^_^
每米1982 发表于 2004-8-6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省福州市 中移铁通
厉害~太空使者一定贼喜欢~谁练了,先通报一下,让人有个心理准备!
lin-j-k 发表于 2004-8-6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省嘉兴市 电信
九十年代初是少林武术最流行的时侯,大量的武术书籍出版,我自己都有好几本,可惜一样也学不会!
macross11 发表于 2004-8-7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电信
其实我最喜欢的武功还是“六脉神剑”+“凌波微步”,“六脉神剑”作为一种远距离的杀伤性的功夫,可以在较远的距离致敌人于死地,保护自身安全,而且它还可提供六种不同的款式,或轻或重,或柔或刚,实在是居家旅行,杀人灭口的必备功夫;而“凌波微步”呢,顾名思义,就是一门可以在水面上都能行走的上乘轻功,动作轻灵飘逸,煞是好看,在起飞重量为100KG,等级为10(需练习300年),起举高度一般为1000M,速度为3C(C为光速)。该功夫起源于汉朝,现在市面上流行的主要有“凌波微步100000000.01版”和“凌波微步2005版”,如果您再多加200元还可以获赠一套“九阴真经简化版”(就是周芷若练的那套)。正如广告里讲的,“凌波微步”的广告做得好,不如“凌波微步”好!
 楼主| LAMOST 发表于 2004-8-7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河西区 探索网吧

晕!!!!!!!!!!!!!

macross11
暗暗 发表于 2004-8-7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贵港市 电信

点穴是练不了的拉

不过易筋经不错的,至少不榆荚好多了
 楼主| LAMOST 发表于 2004-8-7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点穴是练不了的拉

为啥?
mygod 发表于 2004-8-7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深圳中学
偶就在练点穴啊……
没成果……
jupiter1186 发表于 2004-8-7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南开区 联通
呵呵~~~
 楼主| LAMOST 发表于 2004-8-7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呵呵
mygod 发表于 2004-8-7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深圳中学
呵呵~~
 楼主| LAMOST 发表于 2004-8-7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鼻子这么薄弱^_^

21.大中穴:即鼻中。
  22.人中穴:即鼻沟正中。
  23.驾梁穴:即鼻梁。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