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目视派需要什么装备?

[复制链接]
 楼主| 夜星河 发表于 2013-10-7 18: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 电信
wljbox 发表于 2013-10-7 15:21
说实话,现在如果让我用一套没有goto的设备观星…我一定会抓狂的。

没用过,也没见过…到底有多好…目前寻星都考手动操作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三叶观天 发表于 2013-10-7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
本帖最后由 三叶观天 于 2013-10-7 21:57 编辑

我也考虑过信达254那款,不过后来看了解一下,首先它重量太大14.8kg,赤道仪需要6系以上,改成DOB也很重。其次F4焦距会带来慧差,需要慧差矫正镜,这又需要多投入1000多元。最后DIY的乐趣和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会比较多。
LZ要是需要GOTO,又不怕重量,目视利器国内就信达DOBGOTO系列了,从8寸到16寸都有。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yellowman 发表于 2013-10-7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电信/大学城
依照楼主的描述,楼主不缺环境,不缺寻星经验,这两者综合起来,3000元的话可以上信达的8寸DOB,预算其实可以稍稍多几百块,买几个目镜和副镜螺丝(这个几十块),目视就足够了,DOB是经纬支架,使用很方便,DOB的目视效果是一流的,价格也相对比较低,是性价比很高的镜子(如果不考虑重量和体积),但是如果楼主有固定的观测点,重量和体积就可以不太考虑,也就是便携性可以忽略一点而去考虑高性价比的镜子,所以,8寸DOB十分适合。。

点评

嗯,看来不错!不过考虑到没有车,还真没那么方便,因为最好的观测还是要上山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7 23:56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夜星河 发表于 2013-10-7 23: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
yellowman 发表于 2013-10-7 23:09
依照楼主的描述,楼主不缺环境,不缺寻星经验,这两者综合起来,3000元的话可以上信达的8寸DOB,预算其实可 ...

嗯,看来不错!不过考虑到没有车,还真没那么方便,因为最好的观测还是要上山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funder 发表于 2013-10-8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重庆–北碚区 电信
重量和观测能力是矛盾的,DOB看起来很笨重,可能还是这个口径里面最轻便的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fishspace 发表于 2013-10-8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闽侯县 电信/福建大学城闽江学院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夜星河 发表于 2013-10-8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南宁 电信
fishspace 发表于 2013-10-8 09:58
目视性价比首选DOB,不要片面追求口径,视宁度和镜体其实让大口径吃亏不少。8-10寸足够了,也不要追求快焦 ...

谢谢!我会认真考虑你的建议!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棉球鞋 发表于 2013-10-8 12: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 联通
fishspace 发表于 2013-10-8 09:58  目视性价比首选DOB,不要片面追求口径,视宁度和镜体其实让大口径吃亏不少。8-10寸足够了,也不要追求快焦 ...

dob能用双目吗。

点评

MDS
牛反 折射 一般都可以双目的 前提加巴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8 22:12
我现在的10寸DOB是自制的,光路设计时已经考虑了双目的需求。正常的加巴罗,但还是建议可以锯筒小改造一番就可以满足。两段式的DOB的改造就更简单,只是要注意副镜尺寸和目镜架的开孔。 之所以强调上双目,是因为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8 13:49
要加巴罗才能合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8 12:21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magichero 发表于 2013-10-8 12: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电信/IDC机房
棉球鞋 发表于 2013-10-8 12:10
dob能用双目吗。

要加巴罗才能合焦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magichero 发表于 2013-10-8 12: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电信/IDC机房
但加上双目后DOB就不平衡了

点评

平衡是什么意思? 如果是指的是重心分布,DIY的可以很轻易解决。成品的话,试过信达的DOB目镜端,加上裕众双目+2个金属的40PL,并没有什么不方便。锁止装置正常工作的话,问题真不大,毕竟不是很重的东西,比起8-10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8 13:56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wangwang004 发表于 2013-10-8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
本帖最后由 wangwang004 于 2013-10-8 13:01 编辑

成品就是8-10寸DOB,可以买或者自制。然后就是自制150折射啊,加上支架什么的,3000肯定可以了。
我目视主力还是牛反,150普消,双筒。我也是单人学习起来的,跟你一样积累了自认不错的功底。我自己不会导星啊,曲线啊什么的摄影技术,所以只能专注目视。大口径牛反要考虑移动问题。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fishspace 发表于 2013-10-8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闽侯县 电信/福建大学城闽江学院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1 砸~ 0

使用道具 举报

fishspace 发表于 2013-10-8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闽侯县 电信/福建大学城闽江学院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夜星河 发表于 2013-10-8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南宁 电信
这两天收到不少朋友的建议,非常感谢
我自己觉得dob太重,我这里也不方便扛的
可能觉得信达小黑比较合适
目前想弄个小黑摄影版(据说主镜更好,而且是双速调的)
钢架
不知道怎么样?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funder 发表于 2013-10-8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重庆–北碚区 电信
小黑如果加上赤道仪,三脚架,重锤等等必要配件,重量未必比Dob轻。

点评

你这是本末倒置的选择。 既然是纯目视,却用了摄影版的小黑,要知道只有摄影版才有必要上一堆的赤道仪重锤之类的。你这个配置并不是目视的最佳选择。 信达的DOB是非常轻便的。两段式的结构你甚至可以拆了分开来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9 12:51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MDS 发表于 2013-10-8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丹东 联通
棉球鞋 发表于 2013-10-8 12:10
dob能用双目吗。

牛反 折射 一般都可以双目的 前提加巴洛

点评

最适合双目的其实是卡式望远镜。我现在最常用的就是6寸的小马卡接双目,再加个精密螺纹调焦器,可以实现双速精细调焦,看得很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9 14:23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fishspace 发表于 2013-10-9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闽侯县 电信/福建大学城闽江学院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funder 发表于 2013-10-9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重庆–北碚区 电信
fishspace 发表于 2013-10-9 12:51
你这是本末倒置的选择。

既然是纯目视,却用了摄影版的小黑,要知道只有摄影版才有必要上一堆的赤道仪重 ...

你看懂了吗?我就是支持DOB,反对小黑啊

点评

啊,对不起。我对你LS夜星河说的。 小黑真是不适合,还有一点原因,比起开放式DOB,封闭式镜筒要达到热平衡时间比较久。这个很干扰观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9 14:20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fishspace 发表于 2013-10-9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闽侯县 电信/福建大学城闽江学院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fishspace 发表于 2013-10-9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闽侯县 电信/福建大学城闽江学院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4 19:50 , Processed in 0.21741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