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新理论称外星人或生活在水下 科技水平落后

  [复制链接]
索理客 发表于 2013-11-4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新闻网站报道,在这个万圣节,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异装聚会中一定又有许许多多怪模怪样的外星人形象出现了——有的长着大脑袋,有的长着小眼睛,有的有着圆耳朵,还有的满嘴长满尖牙。但你或许没有见过生活在水下的外星生物,但实际上,根据一本最新发布的新作《外星人的宇宙:我们头脑中以及宇宙中的外星生命》一书的作者唐·林肯(Don Lincoln),这样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但这样认为的依据又是什么呢?毕竟在水下要想钻木取火可是很难实现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外星人的宇宙:我们头脑中以及宇宙中的外星生命》一书的作者,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的粒子物理学家唐·林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外星人的宇宙》一书的封面

一些研究人员相信在我们银河系中,宜居的行星大多是水的世界,在这些星球上基本上就没有陆地。然而这样的环境并不是适合高度发达的技术文明在这里生根发芽的。

林肯是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的一名物理学家,他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在水下可能生活着外星穴居人。但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在水下的环境下你将难以熔炼金属,这也就意味着,智慧的海豚生物将很难发展出用于太空飞行的技术。”

在《外星人的宇宙》一书中,林肯融合了从H.G威尔斯甚至更早期外星人故事的情节,并掺入了最新的有关在宇宙中搜寻外星生命的科学元素。但这本书并非是迎合UFO狂热粉丝,以及热衷于外星人阴谋论者的最新版本,它也并未涉及在火星,木卫二,以及土卫二上搜寻生命的内容,它甚至并未深入论述对太阳系外行星的搜寻工作。相反,《外星人的宇宙》一书的目的是想探讨所有那些有关外星人的故事最初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在那些故事背后的科学背景究竟是何种面目。林肯表示:“这并非简单的小说,它并非完全由假设构成。这其中蕴含着科学的思维。”

外星生命的化学

举例来说,地球上的生命之所以全都是碳基的,其中有着科学上的必然性,而科学家们同样有理由相信,外星的生命,如果它们确实存在,也应当是基于同样的元素基础。碳原子可以链接4个化学键(这与只能链接一个化学键的氢原子构成明显反差),并且碳原子的化学键相对容易改变角度,这一特性与相对僵硬的硅原子结构也构成反差。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类似特性决定了碳元素应当是生命体倾向于选择的构成元素。

基于相类似的化学性质方面的原因,科学家们也认为水应当是生命过程的溶剂,但他们也同时认为不能排除其他一些种类的液体也可以扮演相似角色的可能性。比如说液体甲烷就可以具有一些比水更加优越的化学性质,并且这种液体大量存在于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的表面上,构成了那里广泛分布的湖泊,河流和海洋系统的重要成分。

林肯写道:“这些事实促使我们认为,如果生命是化学进化不可避免的结果,那么土卫六上应当至少存在最简单形式的生命。”他说:“而如果考察的结果是发现那里并不存在生命,那么我们就必须开始考虑这样一种情景,即地球的环境具有独特性,其中就包括使用水作为生命过程的溶剂。”

外星人故事背后的社会学

林肯将宇宙中可能存在的生命进行了区分,将其分为原始的生命形态以及高级的生命形态。前者在宇宙中可能普遍存在,而后者则可能具备了离开他们原本所在星球的能力并有可能与我们人类发生联系。在他的书中,林肯将后者所代表的高级智慧生命称作“Aliens”(外星生命),并将其中的首字母“A”大写,以此作为其书中所指代“宇宙中外星人”的狭义定义以及关注重点。当然书中也重点对历史上出现的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种涉及外星人话题的书和影视作品进行了关注。

一项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美国人任务这样的高级外星生命已经造访了地球,这些造访事件中至少有一部分便隐藏在过去数十年间或真或假的UFO目击报告纪录之中。今天,1947年发生在美国的罗斯维尔事件在UFO事件的名单上排名非常靠前,但林肯认为这个故事在其当时发生时并不具有这样的轰动性。他说:“罗斯维尔的飞碟消失在了历史之中。只是在1970年代当小报《国家调查者》再次提及这一事件之后才开始逐渐得到公众的关注。”

林肯认为,人们对于UFO的兴趣本身实际上是来源于上世纪50~60年代很多其他故事的推波助澜,如乔治·亚当斯基(George Adamski)有关飞碟经历的故事,以及希尔夫妇宣称他们被外星人绑架的案件等等。这些记录和故事也启发了好莱坞的导演们,他们拍摄了诸如《地球停转之日》,以及《黑衣人》等与外星题材有关的科幻影片。而正是借助这些影片的上映,反过来更进一步引发了普通公众对UFO话题的浓厚兴趣和好奇心。

林肯表示:“在故事本身,媒体以及好莱坞之间存在一个循环,它们相互促进。”而这些有关外星人的话题持续发酵,也正是促使林肯一开始下定决心撰写这样一本书的动因。他本人是一名粒子物理学家,而不是专业的天体物理学家,但他对外星生命话题的兴趣其实要远远早于自己对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兴趣。他说:“当我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有关外星人的话题便已经深深吸引我了。”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259052.htm

七色银河 发表于 2013-11-4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联通
本帖最后由 七色银河 于 2013-11-4 23:17 编辑

呵呵,其实,以我们地球人类的个体大小和标准去衡量宇宙中的一切智慧生命都是片面的,宇宙的含义是无限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组合,大小都是相对的,时间在这其中是不存在的,也可以说的相对的。宇宙中的智慧生命可以是无限大到超越我们所看到的这个空间的巨大生命,也可以是原子和基本粒子那么大小的。
和我们地球人类大小一样的其实就是人类,只不过他们不是生活在地球上,不是呼吸氧气的人类而已。这是我们所臆想的比较大众化的外星人,是以我们人类的标准来看的其他星球的人类,他们有胳膊有腿,一个脑袋,外形和我们一样,DNA相同。
当然了,银河系有2000多亿个太阳系,有和人类身形不同的外星智慧生命概率非常的多,但他们不能称为外星人,呵呵,只能说是外星智慧生命,形状和人类不同。
我们仰望星空,寻找我们自己的答案,其实答案很简单,星空的和谐就是答案,能够依靠自身科技和文明走出他们本身引力束缚的外星智慧生命是不会影响和破坏这片浩瀚无垠的宇宙星空的。
我们地球人类能否步入宇宙文明,就看科技文明进步的速度和人类道德文明进步的速度哪个快了。

呵呵,所以,拿出镜子,先好好的看星空,先看明白才行。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kingkey 发表于 2013-11-4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电信
看看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法拉利ss 发表于 2013-11-5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重庆–永川区 电信非住宅宽带用户
那有没有生活在真空中的外星人呢,新理论?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牧马人9988 发表于 2013-11-5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nxbc98 发表于 2013-11-5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长春 联通
这个理论太片面了。。不能已偏概全,宇宙这么大,一定有科技高度发达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米豪 发表于 2013-11-7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电信/IDC机房
我说外星人难道一定要氧气吗?比如地球上就有不需要氧气的生物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米豪 发表于 2013-11-7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太原 联通
大家不要老想费米悖论,还有一种说法和他相反,就是黑森林理论

点评

黑暗森林猜想极为可笑,相比于少数成熟的“暗黑猎手”,宇宙中总会存在着众多和地球那样吵闹的“婴儿文明”, 但是结果是我们什么也没发现,上个月美国政府关门,SETI就被关掉了,40年来一无所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7 22:23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索理客 发表于 2013-11-7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电信
米豪 发表于 2013-11-7 22:09
大家不要老想费米悖论,还有一种说法和他相反,就是黑森林理论

黑暗森林猜想极为可笑。按照这个逻辑,相比于少数成熟的“暗黑猎手”,宇宙中总会存在着众多和地球那样吵闹的“婴儿文明”,
但是结果是我们什么也没发现,上个月美国政府关门,SETI就被关掉了,40年来一无所获。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1-22 18:53 , Processed in 0.07254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