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一下:
第一,在地球潮汐鼓包的加速作用下,月球一直在逐渐远离地球,
今天地月中心仍在地表以下,可以反推一下,在地月系形成之初,地月距离更近,地月质心埋藏在更深的地下,质心位置可以很好判定两个天体的从属关系是否成立;
另一方面,行星的形成,抛开我的那个“理论”不说,在真空中,仅仅是原行星的尺寸、质量大小区分之后,
相伴而行的大尺寸、大质量原行星就会义无反顾地成为引力和目标中心,去吸积轨道上大大小小的残余碎片,
两个原行星的质量、尺寸差别会越来大,所以月球从来就绝对是地球的待从,
可能初期的地/月质量比会小于88(比如40,50,60,70,80......),尺寸比也可能小于4(比如3, 3.1, 3.2, ......),
但在漫长岁月中,因为这个差异,地球比月球吸收更多的细碎物质。
什么月球为地球挡住了宇宙碎片的轰击的臆想,我是绝对不相信的——
一个直径1/4的小身板,还要在39公里远处游荡,而且宇宙碎片要到了离月球数万公里的近距离才能被他干扰,
说他为地球挡枪只能是文学家的想象,科学的比喻,月球分到的宇宙碎片,和地球相比,差不多是巨人一顿饭里的一粒米、一滴汤、一条塞牙缝的青菜纤维。
月球没那么大的能耐!
第二,冥王星、卡戎并不是一对双行星系统,他是冥系矮行星群里的两个成员
哈勃的档案中就有冥系矮行星群的资料,我在别人有关冥系矮行星的贴子里贴过那些资料,不在这灌水了。
如果在我的“理论”中,冥系矮行星群的那些矮行星原始星胚,是大行星星胚的前身,
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矮行星群,是因为中心主星点火发威之后气体尘埃盘被吹离,
失去了流体的作用力,小星胚停止了合并,
小行星带是因为小星胚轨道密集,在真空中又重新撞碎变回细碎环带,
而在30Au以外,因为小星胚轨道比较离散,所以靠自身引力夯实成了矮行星。
冥系矮行星群的这些矮行星倒是有机会发生大碰撞的。
大碰撞祛不去浓厚大气层、赶不出原行星内部溶解的水、......
行星内部金属内核的自转速度并不会很快,这个你可以分析一下就知道了,
原始行星碎片团的引力分布也是中心为零,往外成正比,在势阱处最大,往外变小,
原始行星碎片团自转速度也是由这个规律决定,中心为零,往外变大,在势阱处最大,往外变小,
这个速度分布在收缩后不会改变,但会在收缩到互相接触联系时同化,
同化过程会生热、巨大的引力夯实也会生热,直到形成高温高压的三态以外的物质状态,
磁场不是金属内核运动结果,而是内部超高温超高压的三态以外的物质状态与常规三态间转化时的产物,
板块运动更简单,就是固态壳层在翻滚的液态幔层上漂浮的结果,
近距大卫星稳定自转轴这个我没分析过,我不敢张口就来。
什么事都拿碰撞来说,这个宇宙就太简单,科学也太easy,科学家也太好当了。
这种随便使用的碰撞猜测,我就敢说是很不科学的态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