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不要自卑:看看中国的基础科学大型实验!!

[复制链接]
天道无极 发表于 2014-4-24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马来西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天道无极 于 2014-4-24 12:43 编辑

http://news.mydrivers.com/1/301/301560.htm


说起基础科学进展,似乎太多成果都来自国外,其实在国内,也有无数科学家投身于基础科学研究,中国也有很多大规模的基础科学试验,不少都达到甚至超越了国际水平。一起来看看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中国的第一台高能加速器,1984年开工建造,1988首次实现了正负电子对撞。

1992年τ轻子质量测量的精确结果,纠正了过去τ轻子质量约7MeV实验偏差,并把精度提高了10倍。

2004年1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进行重大改造工程启动,采用国际先进的双环对撞技术,将对撞性能量大幅提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2009年,世界上首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首轮物理放电实验取得成功,标志着中国站在了世界核聚变研究的前端。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装置,其运行原理就是在装置的真空室内加入少量氢的同位素氘或氚,通过类似变压器的原理使其产生等离子体,然后提高其密度、温度使其发生聚变反应,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能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首个极深地下实验室:“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2010年12月12日在四川雅砻江锦屏水电站揭牌并投入使用,锦屏地下实验室垂直岩石覆盖达2400米,是目前世界岩石覆盖最深的实验室。

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了世界一流的、洁净的低辐射研究平台,能够自主开展像暗物质探测这样的国际最前沿的基础研究课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这是中国基础科学领域目前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大亚湾实验发现了反应堆发出的反电子中微子消失现象,发现了新的中微子振荡,其振幅比预期要大得多。

这一中国诞生的重大物理成果,开启了未来中微子物理发展的大门,在全球科学界引起热烈反响,入选美国权威学术杂志《科学》评选的2012年十大科学突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这是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审议确定的国家九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拟采用中国科学家独创的设计和贵州南部的喀斯特洼地的独特地形条件,建设一个约30个足球场大的高灵敏度的巨型射电望远镜。


FAST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这是中国第一个天文观测望远镜,计划2015年发射升空。


它将能发现大批高能天体和天体高能辐射新现象,并对黑洞、中子星等重要天体进行高灵敏度定向观测,推进人类对极端条件下高能天体物理动力学、粒子加速和辐射过程的认识。


情迷棒子骨 发表于 2014-4-24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绵阳 电信
强!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情迷棒子骨 发表于 2014-4-24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绵阳 电信
看着舒心

点评

是的。  发表于 2014-8-8 20:24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法拉利ss 发表于 2014-4-24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重庆–永川区 电信非住宅宽带用户
越多越好。
南极的天文研究在这儿还算不上?

点评

也许那位小编也不清楚吧!!  发表于 2014-4-24 14:13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天狼星666 发表于 2014-4-24 14: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 移动
开心。如果我国在21世纪率先实现载人登月,美国和小日本就该坐不住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tengyusz 发表于 2014-4-24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
这些都是尖端的研究,非常振奋人心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慕容泪☆ 发表于 2014-4-24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电信
打住一下,不好意思,饿是越看越闹心。这些“基础科学”的项目,根本不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科技实力,而是集中资源办大事的能力。

饿只是希望中国能多产一些有点科技含量的、质量好点的、自主研发的民用商品。

非合资,纯自主品牌的产品,哪个不是三头两天就坏这坏那的。质量好受欢迎的商品几乎都有外国人的经手,哪个不是被老外卡着脖子?

美的格力号称世界第一第二的空调,安知压缩机也只能用日本生产的。

华为号称中国第一高科技公司,其手机的显示屏只能用三星的。

中国的化妆品以及日用化工,外资的品牌占了90%以上。

不要说战斗机歼多少的发动机推升比,就是一般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同等排量跟别人的功率一比,怎么个渣法。就拿嘉陵600CC摩托车跟人家日本的600CC一比,哇卡卡,前者最快只能跑155公里,后者可以接近300公里……火箭能上太空又如何?推力什么的一直都被日本火箭骑在头上。

这些话饿之前回帖都说得太多,懒得再说了。结合饿这么多年社会阅历,中国根本就不是一个科技的国度。有生之年恐怕见证不了中国科技的进步。

点评

貌似不应该在这说。  发表于 2014-8-8 20:23
联想也是全球排名靠前的,可其实他也是组装机,CPU GPU都是美国的呢,操作系统目前电脑还没摆脱微软的,除了苹果,都是美国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27 23:23
你所说的,基本上每句话都是逻辑不通的。  发表于 2014-4-24 19:28
信达号称中国最大的天文器材生产商,玻璃也只能用小原的....?....  发表于 2014-4-24 17:44
回复 顶~ 1 砸~ 0

使用道具 举报

149015604 发表于 2014-4-24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
万事开头难。不能一步登天。
回复 顶~ 1 砸~ 0

使用道具 举报

hhbb 发表于 2014-4-24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联通
真不错!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lxf136939 发表于 2014-4-24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三门峡 电信
好东西,可惜了。瞎子摸象,一年不行,十年、百年、千年。还有什么。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ddding 发表于 2014-4-27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电信
待到基础科学各有突破、全面领先时,民用技术还不手到擒来?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三叶观天 发表于 2014-4-27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 电信
☆慕容泪☆ 发表于 2014-4-24 16:16
打住一下,不好意思,饿是越看越闹心。这些“基础科学”的项目,根本不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科技实力,而是集中 ...

联想也是全球排名靠前的,可其实他也是组装机,CPU GPU都是美国的呢,操作系统目前电脑还没摆脱微软的,除了苹果,都是美国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ullivanlan 发表于 2014-4-29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联通
基础科学,中国还嫩着呢!特别是理论研究,大家别只看表面的东西,没有理论上的突破,科学硬件再怎么投入也只是最多有那么一点点的进步。摆脱不了引力,时间,空间的限制,人类始终会在这个阶段原地踏步。不知这个论坛是因为学生多还是别的原因,大部分人太保守了,一说到前沿理论,例如超弦,圈量子等就认为故弄玄虚,不去深究,这些理论虽然高深难懂,也未有实验能证明其是否正确,但这类理论研究是一个突破性的思维方式的体现,拿着望远镜看星星,算轨道,有用吗?你们手里的望远镜相对于国际大型望远镜只能算是个玩具,当然,我不是说观星不好,只是觉得中国老一辈科学工作者没能跟上世界的脚步,而这一代依然落后于世界,一声叹息。这是一个科学思维的问题,态度问题,中国的科学研究者,科学爱好者都真的不具备那种敢于面对科研路上的孤独,大胆打破传统理论框架的精神。中国的教育其实对于科学创新来说是很失败的,一味只教人“脚踏实地”而不去引导学生去“打破传统理论束缚,大胆创新”。很多伟大理论都是在长期的思考基础上突然灵光一闪冒出来的,往往看似荒唐的假设就是真理所在。看看这里的很多人,包括g版主本人,都是说什么都要证据证据,还要能验证的证据,没有或证明模糊就打为民科或说是水贴,我说啊,别人想到一个理论,无论对与错,证据充足否,至少说出来,大家可以谈论一下,就算是幼稚的理论也可以通过讨论得出一些价值。我挺欣赏那些敢大胆谦虚发帖说出自己理论见解的人,最少人家有勇气,有独立思考大胆去假设,而不是一味抱着教科书不放。我关注这个论坛几年了,很多时想注册说几句的,但还是忍了,知道看到这个贴,看到不少同学还在自欺欺人,不了解国内科学,特别是基础科学惨不忍睹的现状,于是注册了,打了这些文字。我文化不高,也没懂几个科学理论,但最少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中国能出世界级的基础理论的科学家。如果这个论坛是国内数一数二的科学类论坛,而且论坛成员大部分是大学学子,那么,我感到失望--中国这一代的科学研究一样很难跟得上世界的脚步。忠言逆耳。不喜欢的g版可以删掉。赞一下索版,思维开放,这点很好。

点评

这也是我个人的小小看法!首先,不认为一些前沿理论,如你所说的超弦、环量子重力等是故弄玄虚或不靠谱的!任何一个理论,从它诞生以降,都必须面对来自各方的激烈批判和检视,甚至于直到它变成一个已被证实和已列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29 22:26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milaoshu64 发表于 2014-4-29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体制不行,不会有什么太大的进步的。中国的智慧不是探索锻炼出来的,而是内斗锻炼出来的。不会对人类科学有什么贡献的。只是跟着人家屁股后面走就不错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天道无极 发表于 2014-4-29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马来西亚
本帖最后由 天道无极 于 2014-4-29 22:30 编辑
sullivanlan 发表于 2014-4-29 16:49
基础科学,中国还嫩着呢!特别是理论研究,大家别只看表面的东西,没有理论上的突破,科学硬件再怎么投入也 ...

这也是我个人的小小看法!首先,我不认为一些前沿理论,如你所说的超弦、环量子重力等是故弄玄虚或不靠谱的!任何一个理论,从它诞生以降,都必须面对来自各方的激烈批判和检视,甚至于直到它变成一个已被证实和已列入教科书了,还是有人想去更进一步的检验它的虚实!我们当然绝对支持各式各样的大胆创新,也认同科学研究不能一切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其实,在今天的科学界,不论来自于哪个地域,像你说的要“勇于创新”,“大胆的突破现有的理论框架”等等行为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他们几乎天天都在做着。要提出一个新的想法,比如说,我认为“宇宙应该诞生于某某过程或方式”,这样的新鲜的想法每一天都层出不穷,只是我们如果不是身在这个领域的话,就比较少能接触到最新和最前沿的理论猜想和探讨。民科和专家的差别在于,专家和权威都会为他们的新见解设立一个假设命题,然后通过严谨的数学演算和求解,配以密集和大量的实验或观测,为假设下定论,最后形成理论体系,并和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之后,才能成为一个坚实的“定理”。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到人们的大量的计算工作和上述的这些仪器的帮助,才能事倍功半!民科的话,一般只是具备一些科学的常识(有的或许拥有相关的学历背景或者是看多了几本科普书),加上一些胡思乱想,就说到好像他们已经发现一个什么了不起的新发现似的。但如果要进一步要求他们是否能给出一些具体的数学模型或者相关的实验数据,或将来的一些有潜质和可行的实验来佐证他们的想法时,往往就此语塞!所以,我们也不能就因为目前看不到一些在基础领域上的突破,就此判定说我们的科学家都在忽悠人们,或者说这些研究是毫无用处。我们这个时代,不像二十世纪初那时新物理学刚萌芽的年代。那时候,仅仅是一项新的观测发现,比如说发现了一个新的星体或粒子,科学家们往往都会兴奋莫名。那时候,真的哪怕只是发现了一个这样的天体或基本粒子,随时都有可能获得诺奖。但是,我们目前的情况却是,理论的研究和进程已经远远抛离了实验的进度和能力。过去我们在实验室或者头顶上的观测所能验证的事物,已经很难在目前现有的实验设备和手段里得到数据和答案!所以,我们也要不断地探讨新的实验方法和升级设备,比如像大型强子对撞机,还有刚在上个月发现原初重力波的那个架设在南极的望远镜等。我们之所以要耗费那么多巨资去建设这些设备和在那么严酷的环境里进行试验和观测,为的就是突破我们现有的实验和观测设备和手段的不足。诚然,中国目前的基础科研还有许多可以再进步的空间和有待提升的建设(物质和精神上的)。万事起头难,毕竟中国也是在这几年才刚起飞,比起欧美那些已有数十、甚至上百年的基础研究,我们还需要时间去努力追赶~~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1-26 05:33 , Processed in 0.277803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