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美国宇航局未来20年内登陆小行星和火星

[复制链接]
索理客 发表于 2014-4-25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美国宇航局在2030年前的发展路线图,其中登陆小行星和火星是主要的两大任务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正在制定2025年登陆小行星和2030年代载人登陆火星的计划,这项授权法案将列入美国的国家太空政策,成为本世纪上半叶美国宇航局的发展方向。火星仍然是美国宇航局的重要探索方向,目前已经派遣了多艘无人轨道飞船和火星车前往火星,是继月球之后人类大规模展开调查的星球。对火星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对我们研究地球的过去与未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宇航局目前已经发现了地外天体存在水,比如远古的火星存在液态水环境,但是否存在地外生命仍然没有确切的答案。

  因此,本世纪美国宇航局的目标将继续寻找现存的液态水证据和地外生命痕迹,虽然我们探索火星已经超过了40年,但是并没有登上火星。前往火星需要面临诸多的问题,比如空间飞行时人类身体将受到何种威胁,这一情况可以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研究,同时还包括深空通讯系统和登陆火星相当的技术等。事实上,国际空间站是个非常重要的设施,有助于我们了解人体在太空环境中将受到何种变化,银河系辐射等是否会威胁到宇航员的身体健康。

  对于美国宇航局而言,近地轨道并不是未来50年的重点,下一步任务焦点在深空飞行,美国宇航局计划派出一个机器人探测器飞抵小行星,然后将小行星捕获转移到月球轨道上,宇航员将在2020年代通过猎户座飞船登陆小行星,采集样本后返回地球。这将是继阿波罗登月之后又一大航天工程,期间美国宇航局试图测试新型动力系统和一些深空飞行的技术,比如我们能否大规模使用太阳能电力推进,如果该动力可行,那么就可以将更多的货物发送往火星。

 在革命性火箭问世前,美国宇航局不得不使用传统的化学能火箭,登陆小行星任务将是测试美国宇航局未来火箭系统的绝佳项目,该火箭是人类研制的最强大火箭之一,与猎户座飞船结合构成了美国宇航局未来深空飞行平台。


http://tech.huanqiu.com/discovery/2014-04/4979384.html

milaoshu64 发表于 2014-4-25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美国是人类社会的榜样。木秀于林,风必吹之。酸味最大的莫过于中国。

点评

经典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25 23:37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风云酷之鬼谷 发表于 2014-4-25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丹东 联通
milaoshu64 发表于 2014-4-25 22:28
美国是人类社会的榜样。木秀于林,风必吹之。酸味最大的莫过于中国。

经典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BlackEyeGalaxy 发表于 2014-4-26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徐汇区 电信
俄罗斯的航天技术也很不错,目前很多国家都有尽早登陆火星的计划。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三叶观天 发表于 2014-4-26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 电信
人类进入太空已经快60年了,但现在进入成本还很高,载人航天规模还不及300年前的大航海时代。相比载人航空,从莱克兄弟的第一架载人飞机到如今大众航空交通网络形成也不过百年而已,而载人航天仍是高大上的宇航员和科学家的特权,是大国博弈的标志。最近以Space X公司为代表的美国私营航天公司力图打破这一僵局,希望他们的努力能开启大航天时代到来。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天狼星666 发表于 2014-4-27 05: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 移动
在火星上看地球位相变化别有一番情趣。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2-22 13:34 , Processed in 0.10056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