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克鲁斯主演的《明日边缘》不久前已经上映了,即便不提那奇特另类的故事,光是主人公身穿的动力甲就足够吸引影迷们的视线了。事实上动力甲可不仅仅是科幻电影里才会出现的玩意,它已经被人们认为是未来单兵武装的发展方向。于是,我们趁着电影热映,来聊一聊动力甲吧。
一般认为,动力甲的首次亮相是在罗伯特·海因莱因的科幻小说《星船伞兵》中(就是电影《星河战队》的原作,但其实两个版本差别相当大)。这位科幻大师在作品中以超前的思维为我们描述了动力甲的强大威力,之后成为无数作品的设计参照,更为现代军事领域所接受。 与电影里惨烈的人海战术不同,《星船伞兵》中穿着动力甲的士兵拥有远胜常人的机动能力和重火力,并且战场感知力极强,数个这样的士兵可以横扫区域内的大批虫族。 动力甲能够做到将普通士兵变成“超人”,得益于它遍布人体全身关节的液压传动系统。通过压力传感器识别肌肉收紧来判断人将要做出的动作,然后机械再对其发力进行精确辅助,从而让穿戴者看上去变得“力大无穷”,使他扛得更多、跳得更高、跑得更快。如果说将来做到在动力甲中配备维生系统、成像设备、数据链等技术,那么即便只有一个士兵都能够成为重型火力平台。 科幻作品里最爱出现的两种陆战装备一个是人形机甲,另一个是动力甲。人们经常一概而论,认为它们都只是艺术创作而已。事实上动力甲要比前者靠谱得多,它能够极大增强单兵作战能力,但又没有人形机甲难以解决的被弹面过大和结构强度问题。 我们接下来说说游戏中出现的动力甲,你会发现这个看似高大上的东西其实很常见。 游戏中的动力甲 1、星际争霸 我们或许没意识到,陆战队员这个被我们昵称为“机枪兵”的兵种身穿的同样是动力甲,所以他们才能够拥有还算不错的移动力,而不是像重甲骑士那样活动困难。 在游戏设定里,机枪兵拥有的动力甲能够抵御宇宙中恶劣环境的伤害,集成能让人在无补给时存活数天的维生循环系统,同时还配备导航、瞄准、数据等辅助系统,提高作战能力。对了,我们熟悉的内置兴奋剂注射必不可少。 虽然机枪兵动力甲好像很强的样子,但为了平衡性考虑它比小狗好不了多少。 2、战锤 40000 于 1987 年推出初版的《战锤 40000》拥有更悠久的历史,但由于进入国内晚导致其在中国的知名度并不如《星际争霸》高,但这并不影响动力甲爱好者们一眼就爱上它。 比起弱爆了的机枪兵,星际陆战队的 MKVII 双头鹰式动力盔甲可谓强横无比。厚重的陶瓷复合装甲板提供了卓越的防御力;电子肌肉束令他们身手敏捷;核融反应堆给予了澎湃动力。其他的辅助系统同样一应俱全。陆战队员经过改造本已就是“超人”,动力甲令其战斗力更加强大。 除了星际陆战队员拥有动力甲外,战锤世界中身穿动力甲的强大兵种还有很多。 《战锤 40000》浓厚的奇幻氛围使得这些装甲充满了哥特式美感,即使你对那些稀奇古怪的技术设定不感兴趣,也会叹服于它们精致华丽的设计。 3、光晕 要说国内最有名的动力甲,或许士官长的这身“雷神锤”得排第一,这多亏了《光晕》本身的精良素质和士官长的超神表现。 与其他作品一样,雷神锤拥有一切动力甲应该有的强大功能,尤其是士官长所装备的自带反应炉和护盾的第二代盔甲,与劣化版的第三代形成鲜明对比。可自动恢复能量的护盾在游戏里给玩家很深的印象,这几乎可以说是士官长如此强悍的主因之一。 从剧情上来看,第二代雷神锤甲似乎要比其他作品中的同类产品更加强大,小说里斯巴达战士曾单凭盔甲就完成了大气层外空降,虽说死伤惨重,但竟然还有人能存活就已经说明这装备的防御力有多么逆天了…… 4、辐射 辐射世界里的两大动力甲体系分为钢铁兄弟会和英克雷这一对死敌。与之前的科幻作品不同,废土世界技术衰落,加上游戏刻意为之的六十年代风格,使得这些装备设计上显得古旧落伍,不过在复古迷看来这别有一番粗犷美感。 在技术上,无论是钢铁兄弟会的 T-51b 还是英克雷的特斯拉都无法和上文中的那些同行们相提并论,不过其优异的防护力和三防能力足以让穿戴它的人在核战后的世界中横行了。当你在游戏里一番辛苦终于穿上它们时,那种兴奋和成就难以言表。 当然了,游戏中为了难度考虑,大幅度削弱了动力甲的性能。大家就不要吐槽在设定里能一打十的动力甲士兵为什么会被小刀划死了。 5、使命召唤 虽说游戏还没推出,但一部预告片就足够让动力甲爱好者们尖叫了。短短几分钟的视频里出现了各种不同型号的盔甲,称之为“盛宴”也不为过。 《使命召唤:高级战争》的预告虽短,但它集中体现了动力甲的优势,比如防护更强,跳得更高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故事由于发生在不远的未来,因此其动力甲造型更接近现实中的“动力外骨骼”,我们可以从中一窥未来战争的样貌。 现实中的“动力甲” 小标题中之所以有那么个双引号,是因为现实中的这套系统如上文所说,更多被称为是“动力外骨骼”,毕竟我们还没能做到将其盔甲化,只是让它像昆虫的外骨骼一样覆盖在身上,提供额外的动力。 最早开始研制动力外骨骼应该是在 1960 年,由美国的通用电气开始研究,然后发展至今,其原理和功能一直未有太多变化。这不禁让人感叹海因莱因想法的超前。 在美国,较为出名的动力甲产品有雷神公司的 XOS 和洛克希德马丁的 HULC,它们造型不同,但用途基本相似。XOS 能够让人轻松举起 90 公斤的重物,HULC 的卖点也完全相同。穿着它们完成长途跋涉或高速冲刺当然也不在话下。就目前来看 HULC 似乎更先进些,因为它内置锂聚合物电池,XOS 却需要电线连接。 比起美式稍显质朴的外表,俄罗斯的“勇士 -21”外骨骼作战服要拉风得多,光是这极具未来感的黑色外表就十分好看。据介绍,即便是在满负荷状态下,穿着勇士 -21 的士兵也能达到每小时 16 公里的速度。但是,俄罗斯的这套系统需要士兵来操控并承担一定重量,较之美国“不耗费体力,不需要分心操控”的构想要落后。 中国同样也在发展外骨骼技术,并且也初步获得了进展。从外观上来看,它走的是美式的路子,不过要简约得多。在实际测试中,穿上外骨骼的人能够背起 35 公斤重的背包,但感觉像是背着普通的双肩包一样。借助电机提供的能量,测试者轻松翻越了有一定深度的弹坑。 站在明日边缘 艺术作品注重的是高于生活,因此在科幻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大量外形酷炫性能强悍的动力甲,但现实中人类仅仅做到了“外骨骼”,距离集成信息系统的盔甲还有一定距离。不过,这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 事实上我们不应该把目光仅仅投在战场上,因为动力辅助系统除了军用外,在民用方面也同样能够大放光彩,比如抢险、消防、建筑等。 动力外骨骼、动力甲是人类未来必定会走的一条路,但一项新技术应该是去造福世界,而非是毁灭它。希望当科技最终发展成熟的时候,我们会更多地在大众需要的地方看到它,而不是在血腥的战场上。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299791.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