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14日消息,据《每日科学》网站报道,天文学家在分析2013年观测到的一个持久的高能光束过程中发现,它所表现出的特征与宇宙早期恒星爆炸发出的光线存在惊人的相似性。如果这一解读是准确的,它将帮助天文学家验证有关伽马射线级别的相关理论,并为将来进行宇宙早期恒星的最后“行为”的观测提供参考。 天文学家在过去50年间观测到了数以千计的伽马射线爆炸 意大利国家天体物理研究院下属的空间天体物理学和行星学研究所主管、科学家Luigi Piro解释道:“当代天文学遇到的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鉴别宇宙中最初形成的恒星,我们将其称作Population III恒星。这一发现将我们带向前一大步。” 天文学家在过去50年间观测到了数以千计的伽马射线爆炸。直到最近,他们才根据伽马射线信号的持续时长,将这些射线划分为两类:长爆炸和短爆炸。短爆炸仅仅持续2秒甚至更短,被认为代表着双星系统中的更紧密的融合,最有可能的代表是中子星和黑洞;而长爆炸的持续时间从数秒钟到几分钟,一般为20-50秒,可能与超大号“太阳”的崩塌及随之诞生的新黑洞有关。 与普通伽马射线爆不同,GRB130925A通常会持续产生伽马射线长达1.9小时,是普通长爆炸的数百倍,它们也被天文学家称作超长伽马射线爆。 因为持续的时间更久,源恒星必须拥有相应的更大的体积。最有可能的就是蓝超巨星,质量是太阳的近20倍,具备氢气燃料,直径大约是太阳的100倍。对最大的蓝超巨星而言,氢气包层需要数小时才能演化为黑洞,为产生超长伽马射线爆提供了充足的燃料来源。 在恒星漫长的制造能量的生命周期中,它们会生成重元素,在灭亡阶段会引发超新星爆炸、发出伽马射线。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恒星所产生的星际气体中拥有越来越多的金属,但这一过程并不一致,宇宙中也存在缺失金属的星系。深入研究宇宙,意味着深入探究过去,更多地了解那些早期由贫金属气体形成的恒星。 http://tech.ifeng.com/discovery/astronomy/detail_2014_07/14/37317212_0.shtml#_tansuo_dat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