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网站9月24日消息,印度“曼加里安”号火星轨道探测器(MOM)于北京时间24日上午10点30分许成功入轨。印度成为亚洲首个成功向火星发送探测器的国家。事实上,在印度的MOM号之前,火星已经有6个正在运行的探测器。它们是欧空局的“火星快车”,美国的“马文号”、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奥德赛号”、“机遇号”以及“好奇号”。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331713.htm
据《印度时报》9月24日报道,在经过300天的太空飞行后,印度“曼加里安”号(Mangalyaan)火星探测器今早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印度媒体欢呼,印度终于历史性地加入了“火星探测俱乐部”。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显示,火星轨道探测器(MOM)在印度当地时间早上7点47分开始环绕火星轨道运行,随后“曼加里安”号成功入轨。由于无线电讯号的延迟传输,位于班加罗尔(Bangalore)的地面指挥中心在信号延迟12分钟后才收到成功并轨的确认。 在此之前的关键的24分钟里,燃烧着的主发动机有近20分钟都被火星遮挡,增添了悬念。在探测器并轨成功后,印度终于历史性地加入了“火星探测俱乐部”。报道指出,相比美国、俄罗斯和欧洲航天局,印度才是真正首个初次发射探测器便成功并入火星轨道的国家。 “曼加里安”号随后会用探测器上的彩色摄像机(MCC)对火星拍照,并进一步开展对火星热辐射、矿物质和土壤的研究。 “曼加里安”号发射时的画面。 火星快车号是欧洲空间局的火星探测卫星,也是该署首次火星探测计划,于2003年6月2日发射,12月25日入轨。火星快车号包括两个部分:火星快车号卫星与小猎犬2号登陆器,不过小猎犬2号后来失联,任务失败。火星快车号已环绕火星超过五千次,并传回大量资料与地表影像。 欧洲宇航局耗资3亿欧元研制的“火星快车”探测器重达2吨,上面携带了欧洲各国的7台科学仪器。按计划,它将在大约6个月后抵达火星轨道。并从轨道上对火星进行全火星年(669个火星日,相当于687个地球日)观测,主要任务是对火星表面进行拍摄。 欧洲宇航局(ESA)“火星快车”号太空飞船上的高分辨率立体相机(HRSC)拍摄的照片显示,在火星北极附近一个未命名的环形山的底部有一块水凝结成的冰。 飞船是在火星1343轨道上拍摄了这些地面分辨率为15米的照片,这个未命名的环形山位于Vastitas Borealis平原,该平原大部分是在火星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大约在北纬70.5度、东经103度的位置。 美国“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MAVEN)探测器2013年11月19日2时28分顺利升空,踏上10个月的飞往火星之旅,2014年9月22日进入火星轨道,它的使命是调查火星大气失踪之谜,并寻找火星上早期拥有的水源及二氧化碳消失的原因。 2014年9月22日完成为期10个月的飞行,进入火星轨道。据美国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Maven项目负责人大卫·米切尔表示,截至目前,Maven探测器及其携带的测量仪器均运行正常。据悉,当Maven探测器进入预期轨道之后,将用5周时间对各仪器进行校准。 随后,探测器将进入最终椭圆轨道,与火星的距离从150公里到6000公里不等,以实现对火星高空大气层所有区域的观测。 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于2005年08月12日发射升空,是NASA的2005年火星探测计划之一。主要目的是将一枚侦察卫星送往火星,以前所未有的分辨率对火星这颗红色行星进行详细考察,并且为往后的火星地表任务寻找适合的登陆地点,同时为这些任务提供高速的通讯传递功能。 2006年3月24日,喷气推进实验室公布了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发回的火星表面第一批高清晰照片。尽管以校准相机为目的,却证明了飞船的探测能力。2011年8月4日,NASA宣布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侦察到火星在温暖的月份里,其表面似乎存在流动的液态水。 2001火星奥德赛号(2001 Mars Odyssey)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火星探测卫星,主要任务是寻找水与火山活动的迹象,于2001年升空。 2001火星奥德赛号在2001年4月7日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由三角洲二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2001年10月24日2:30 a.m. UTC到达火星轨道,进行气阻减速以进入环绕火星轨道。2002年1月气阻减速完成,同年2月19日开始科学任务。 正在安装照相设备的2001火星奥德赛号。 2001火星奥德赛号所拍摄的火星图像。 “机遇号”火星探测器是美国宇航局在火星上执行勘测任务的两个探测器之一。另一个火星探测器为“勇气号”,“机遇号”于2003年7月7日发射2004年1月25日安全着陆火星表面。 机遇号是一个六轮、太阳能动力车,高1.5米、宽2.3米以及长1.6米、180公斤重。六个轮子上有锯齿状的凸出纹路(rocker-bogie)来适应地形,每个轮子都有自己的马达,车体本车装载于前后端来让本身能够在30度的倾斜范围保持安全。 机遇号通过对火星为期六年多的勘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发现了形成于酸性湖泊的岩石,首次在火星发现陨石,抵达维多利亚陨坑,并对其进行了为期两年多的勘测,结果显示,早期火星曾有面积相当于俄克拉荷马州大小的一片地下水层。 该研究为科学家如何研究火星表面提供了清晰观点,机遇号已经连续有效运作了超过原本设计(90个日子)30倍的任务时间;由于太阳能发电板被清洁干净,它因此能够继续执行大量对火星岩石的地质分析和地表描绘。 2011年11月升空的好奇号是美宇航局迄今最大最先进的火星车,设计寿命两年,以核电池为动力,于2012年8月6日成功着陆,探索火星是否存在适宜生命的环境。 好奇号的任务包括:探测火星气候及地质,探测盖尔撞击坑内的环境是否曾经能够支持生命,探测火星上的水,及研究日后人类探索的可行性。 2013年9月26日,美国航空航天局科学家报告,火星探测器好奇号发现火星土壤含有丰富水分,大约为1.5至 3重量百分比,显示火星有足够的水资源供给未来移民使用。 好奇号采用多任务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机。利用钚-238在自然衰变的过程中释放出来的热,再转换成电力来发电。在任务初期可以可靠地在任何状况下提供约125瓦的输出,这个数字会随着燃料的衰变而逐年降低,但14年后应该还有100瓦。 好奇号火星车所拍摄的火星地表照片。 好奇号火星探测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