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noodle9394 于 2014-10-3 10:46 编辑
有朋友問天文攝影的影像處理流程,第一步應該用那一個程序,第二、三步又應如何做,剛好近來正處理早前梅西拍的面紗星雲(Pickering's Triangle),可以一邊處理、一邊截圖,再加上一、兩句解說和大家分享影像處理的流程。 每人處理天文影像都會有不同的方法、偏好、使用的的程式也不盡相同,所以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正確步驟",我也只是參考了網上的教學短片,和自己的習慣得出這個流程。如果處理過程中,有那一步驟做錯或者程序參數有誤,請各位前輩、同好,多多提點、指正。 近來處理影像都是用Pixinsight (v1.08.02) ,所以處理流程都會以PI 作示範。
拍攝日期 : 26-28/8/2014 地點 : 梅西
RGB影像
望遠鏡 : Borg 125SD (reducer 7704) f/3.9 赤道儀 : Skywatcher AZ-EQ6
相機 : CentralDS CDS-5D (0℃) 曝光資料 : 600sx37 (370min) 導星: mini Borg 50 / SX lodestar Ha/Oiii影像 拍攝日期 : 26/8/2014(Oiii) ,27/8/2014 (Ha) 地點 : 梅西
望遠鏡 HyperStar C11 f/2
赤道儀 : Skywatcher AZ-EQ6
相機 : SX-H694M (0℃) 濾 鏡: Astrodon Ha 6 nm , Oiii 6nm
曝光資料 : Ha 1x1 ,300sx 33, (165min), Oiii 1x1 ,300sx 33, (165min) 導星 : Orion finder kit /Qhy 5
RGB和窄頻的處理流程相差不遠,所以會以RGB 作示範處理 :) 一切由 raw 開始 .... :) 單張 (PI resample > 25% , 再儲存為 16bit tif ,再用PS 儲存 為8bit png)
1. BatchPreprocessing (BP) 這裡做校準(calibration) , 即是減黑底、平場。BP 也可以做對齊和疊加,不過可調較的參數較少,所以這裡只做較準。由於早前拍的平場較果不甚理想,所以這裡沒有做平場處理。
2. 利用 blink 程序,選取合適的影像用作對齊、疊加 (那些追蹤準確、沒有雲漂過....等等的影像)。
3. StarAlignment 影像對齊 PI 早前更新了StarAlignment ,加入 drizzle 選項。如果拍攝時做了 dithering ,drizzle能夠把影像細節增強 一點,不過計算頗煩複,對齊/疊加時間會頗長。
4. ImageIntegration 影像疊加 ,完成疊加的影像仍是原相 1:1的大細。
5. Drizzleintegration 加入由 ImageIntegration 更新了的 drizzle 檔作疊加。Scale 選取2 的話,疊加後的影像會大了4 倍 。
6. DynamicCrop 把疊加後的黑邊位裁去。
7. DynamicBackgroundExtraction (人工平場)
8. 剪裁影像以方便日後和Ha、Oiii 的影像作疊加合成。 9. 用 NewPreview 、PreviewAggregator在影像中選取合適的部份作背景和白色參考。 10. Background Neutralization
11.ColorCalibration 顏色校準。 PI 支援論壇有編文章詳細講解顏色校準的原理,值得參考 : http://pixinsight.com/forum/index.php?topic=2542.0
12. SCNR 移除背景綠色
........
做完顏色校正後,通常會抽出 L 頻道再做處理,一般的做法是:
13. 抽出 L 頻道 14. 以DynamicPSF 選取合適星點作PSF 模型
15.對 L 影像以 PSF模型作參考,用 Deconvolution 加強細節
16. 用 MMT 加強細節(類似 Registax 的wavelet)
可是今次處理的影像,由於影像質素未如理想,做了13-16的步驟後,影像細節、對比並無明顯提升,反而多了很多細小的 artifact ,所以處理會跳過 13-16的步驟。
由於面紗星雲四週的星點密度較高,慣常使用的工具例如HDRMultiscaleTransformation 和 Local Historgram Equalization ,並不能有效地提升星雲的細節、對比。
處理時使用 MultiscaleMedian Transform 或AtrousWavletransform ,就可以將天體大、小尺度不同的結構分開,避免把星雲週邊星點的對比和亮度也加強。
似乎大家對 PI 的影像處理興趣不大 :(
已於網誌那邊更新了 ,遲些再更新這邊 : http://astro-noodle.blogspot.hk/
P.S. 有無需要做drizzle integration ? 因為新工具,想熟習玩多點才用上,如果處理過程變得太慢,反而會減低處理的樂趣 :)
其實在使用MMT 處理時,要不斷測試不同layer 的影響,處理過程已變得非常慢,實在無甚樂趣可言,所以在測試後期已把影像重新resample 到原相大細。
17. 利用圖層保護星雲和背景,以MorphologicalFilter 將星點縮細 18.用 Multiscale Median transformation 將影像大、小尺度結構分開 19. 用 Exponential Transformation加強大尺度結構的對比
20 .將已處理的大尺度影像和小尺度影像合成
21.調較合成影像的光暗、對比
22. 利同 pixel math 比較合成影像和原影像,抽取最大數值合成新影像
23. 新的合成影像和原影像比較
24. 重複 17 > 23 直至面紗星雲的背景細節能顯現出來
25. 調較影像的光暗、對比和微調顏色
完成RGB頻道的 處理 :)
跟著便是 Ha /Oiii 頻道的處理
Ha /Oiii 頻道的處理 1. 使用 DynamicPSF 選取合適的星作PSF(point spread function)的參考
2. 捨棄亮度 和MAD 差別太大的星點,輸出參考PSF
3.制作星點圖層和灰階圖層 (starmask ,starmask2,snM1)
4. 用Pixel Math 制作圖層(snM2)
(待續 )...不定期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