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北京巡天 于 2015-1-1 00:03 编辑
重新认识施华洛世奇95类萤石观鸟镜 关注施华95(带30-70倍变焦目镜)数年但一直未下手,一是手里各种望远镜实在不少了(玩不过来),二是价格不菲。去年新入手一只150-600变焦镜头准备打鸟,玩了几次发现它只能在北京的公园内先诱鸟后再打鸟,因为北京的鸟太贼了,一般情况下根本无法靠近,因此又重新对施华95产生了兴趣。对其产生兴趣还因为它可以三用,观鸟、打鸟和观天,带一个镜子出行,各种需求就都解决了。为此我还买了一个思锐VH15摄像云台,虽然观天时经纬台最好用,但摄影时因为其偏心,容易颤抖。手里其它的摄影云台也不少,摄影时可能没问题,但观天时悬停性能不佳,思锐VH15正好可以兼顾。
施华95可配2种目镜,45度斜视目镜适合目视,特别适合天文目视。而直视目镜接摄影配件及相机后无疑很适合打鸟。
施华95可配2种摄影配件,一种可以架上小DC或微单相机在目镜后摄影。一种可直接接单反相机,当然也是目镜后摄影,只是机身前不能也不用加任何镜头了。对于后者,如果接单反机身,30倍时焦距相当于900毫米,40倍时焦距相当于1200毫米,直到70倍时相当于2100毫米(注意,不论用全幅机身还是残幅机身,焦距是不会变化的)。当在湖边拍水鸟时,永远不会嫌手里镜头的焦距长。
最近朋友送了一套施华95,所谓一套是指带上述2个目镜和2个摄影配件,还包括配斜视和直视目镜时的镜衣。下面具体说说使用情况:
一. 目视
首先这个望远镜也是有色差的,我还没见过没有任何色差的
望远镜,即便是牛顿反射镜,目镜也会引入色差。但施华95的色差很小。我分别用它与宾得75、锐星CF90、高桥TSA102、宫内100APO大双筒望远镜(37倍)进行观天比较,其中的天文折射镜都使用高反天顶镜(正像棱镜都比较差、弃用),倍数都尽量组合到70倍左右。
当与折射镜同时观看上玄月直径处的环形山(对焦点)比较时,很明显感觉施华95(70倍)要比宾得75和CF90都要亮,比TSA102稍暗有限。此时施华95和高桥TSA102在月亮边缘处(相当于焦外)的色差表现为淡淡的中黄至柠檬黄色,宾得75色差表现为淡淡的湖蓝色,CF90色差表现为更淡的天蓝色至灰蓝色。这并不是CF90消色差的水平最高,因为其色彩最不丰富,月面色彩偏灰,说明镀膜或消光与上述其他望远镜还有一定的差距。具体到画面中心的环形山,上述望远镜的锐度都很高。另外,折射镜都是用60度的ED目镜,此时感觉施华的目镜相当于70度至80度之间。
当用施华95与宫内100大双(37倍)观看M42比较时,宫内大双的立体感极强,有似在太空舱往外看星空,但施华95(70倍)的反差更令人印象深刻。
施华95观鸟镜在天文观测时不输天文镜,边缘星点也很不错,实属不易。
二. 摄影
在这个望远镜到手之前,我从没有在任何介绍文章中了解到过其接单反机身会有严重的暗角出现,30倍时最大,但暗角边缘清晰,超过45倍时,暗角虽然也在减小,但暗角的边缘开始发虚,亮视场内的边缘也开始变暗。这着实让我郁闷了一天,要知道那个接单反机身的摄影配件几千大洋,要是就这么个结果真够冤的。凭经验,我突然想到再接个增焦镜肯定能消除暗角,用1.4倍的一试,果不其然,再在1.4增焦镜后加15毫米接圈,暗角完全消失了(用2倍的更好,但没有1.4加接圈方便)。接下来就是实验加增焦镜与不加增焦镜时画质有没有变化,比如30倍时加1.4增焦镜相当于1260,再加15毫米接圈后焦距大约相当于1400,那么可以与40倍以上不加增焦镜时比较(焦距1200以上)。可喜的是通过比较看不出分辨率的减弱。
施华95加增焦镜后也与宾得75(焦距500)加增焦镜后比较过,中央大部分区域分辨率也相当,这样就可以肯定地说用它打鸟没什么问题了。
另有两个不爽之处,一是接单反机身的摄影配件与目镜座固定时只有一个螺丝,我很怀疑锁紧时一个螺丝会把光轴顶错开,因为那个摄影配件本身是带光学镜片的。解决的办法是在目镜座上缠上两圈极薄的塑料胶条以减少间隙。二是支架座底部只有一个螺丝孔(施华有专有三脚架及云台),安全性欠佳。解决的办法是加工个单边燕尾槽(另一边是直边),再把单边燕尾槽先固定在鸠尾板上,然后用1\4螺丝穿过鸠尾板和单边燕尾槽固定望远镜,这样望远镜不会在单边燕尾槽内旋转,也就很安全了。
三. 镜衣
镜衣很酷,但一套半镜衣(一个目镜配一个)在香港买也要
2500大洋上下(还是2014年老价格,2015年又要涨价),且在使用时镜衣无法保护遮光罩,这就很奇怪了,因为观鸟镜在使用时遮光罩最前突,难道镜衣只为运输时设计的?我一再嘱咐朋友千万别买镜衣,但还是买了。到手后发现前筒镜衣非常紧,套上后遮光罩就很难拔出来了,一怒之下我决定只用后半部分了,自己动手做了个前镜筒镜衣,连遮光罩也一并保护了。 本文要借用北旅老刘几张照片,在此表示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