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天文观测] 一颗直径500米的小行星26日飞掠地球!!!

  [复制链接]
星空wsad 发表于 2015-1-22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中山 电信/迅雷离线服务器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一颗直径半公里的小行星将在1月26日与地球擦肩而过,距离我们大约120万公里,全球的科学家试图抓住这次绝佳观测小行星的机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研究小行星就可以了解太阳系的过去,并揭开一些关于太阳系的奥秘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1月26日,一颗直径半公里的小行星将与地球擦肩而过,距离我们大约120万公里,大约是地球与月球之间距离的3倍多,这也是未来数年内比较接近地球的危险级近地小行星。对于科学家而言,这是一次绝佳观测小行星的机会,由于这颗小行星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因此天文学家可以安心地收集它的各类信息,如果你拥有双筒望远镜或者小型天文望远镜,可以在晴朗的夜空下观测到这颗小行星。

事实上120万公里对于宇宙天体而言并不是非常遥远的距离,由于小行星的块头较小,掠过地球时的速度并不快,这给天文爱好者和科学家提供了良好的观测时机。科学家研究小行星的目的在于分析其表面结构和内部成分,小行星对于地球而言仍然是个不友好的天体,美国宇航局目前正在研究小行星的轨道偏转技术,能够让危险级近地小行星偏离其轨道,确保不会撞击地球,同时科学家还希望能捕获一颗直径为3至5米的小行星,用于载人登陆并深入研究。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轨道上,由于一些小行星受到木星的引力摄动而脱离了轨道,朝太阳系内侧轨道飞去,一旦危险级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那么就会对我们的文明造成严重的破坏,甚至彻底摧毁地球。同时,小行星也是太阳系内年龄较大的天体集群,有些小行星在太阳系诞生时期就形成了,一直保持着当时的状态,因此研究小行星就可以了解太阳系的过去,并揭开一些关于太阳系的奥秘。

美国宇航局目前对小行星进行的研究主要通过深空观测网,一些射电望远镜可以实现这个任务,目前科学家对小行星的内部结构了解不多。由于小行星非常昏暗,可见光几乎无法观测到小行星,我们接触小行星的机会也偏少。小行星的形状也是非常奇特的,几乎任何一种形状都可能存在,小行星的表面往往是非常不规则的,这给小行星轨道偏转任务带来了较大的麻烦。


http://tech.qq.com/a/20150122/015399.htm



kawa 发表于 2015-1-22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中山 电信
看这篇小文章花了我两个钟的时间、、、中间睡着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星空wsad 发表于 2015-1-22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中山 电信/迅雷离线服务器
kawa 发表于 2015-1-22 23:16
看这篇小文章花了我两个钟的时间、、、中间睡着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liupeng134 发表于 2015-1-23 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巴彦淖尔 电信
学习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chaosjing 发表于 2015-1-23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赤峰 电信
学习了,26号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知道有外星人 发表于 2015-1-23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
昨天我也看到这篇文章了,我在想他是不是说的就是爱喜Q2彗星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378412148 发表于 2015-1-23 12: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 电信
天气不好,要下雨,亮度9~10等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轻舟划清风丶 发表于 2015-1-23 13: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台州 电信
天气不知道怎么样。。。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29 09:29 , Processed in 0.076805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