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bill44026 于 2015-2-18 23:09 编辑
前一段日子一直被江浙沪一带大牛用户的各种木星神作诱惑,只有羡慕的份,毕竟人家是天时地利人和。不过这几日老天总算是给我们解馋的机会,在雾霾缭绕的春季送上潮湿晴朗的夜晚,这等好机会怎能放过,10寸牛反(现在10寸已经不能算大,至少要12寸起步)果断出动,也算是春节封箱前的怒吼!总结15和16号两天天气基本是如出一辙,前半夜放晴后半夜起雾,10点半开始准时起露。视宁方面15号较好,而透明度则恰恰相反,刚好也是印证了某天气规律,顺便对比下两个天气下的拍摄效果。
有了上次打头阵的经验,10寸牛反拍摄已经比较顺手,过程中基本上没什么波折,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主镜热平衡不能马虎,等上个把小时的时间不能省,否则得不偿失。木星拍摄的重头戏还是放在后期处理上,虽说AutoStackert 2叠加,Registax、反卷积锐化,Photoshop调色等步骤是目前主流的配置,不过后两步的力度轻重,步骤先后对出图效果影响颇深,这里深入浅出的说一下体会,具体心得讲在假期陆续奉献。
〉首先,Registax的Denoise功能可以有效降低Wavelets锐化带来的噪点,为反卷积锐化提供条件,一般Denoise设置为0.15-0.20为宜;
〉其次,反卷积锐化需要慎重,一般用在视宁较好的叠加图像中;
〉最后,PS调色可以选取木星云带之间的区域作为参考点(下图十字位置),使用PS的图像>调整>通道混合器把RGB三通道调节为R: G: B=1: 1: 1,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微调
从结果上看,15号的细节要优于16号,不过16号的颜色比较自然一些,主要原因是16号的透明度较好,大气对B通道吸收较少,有利于后期RGB合成较为自然的云带颜色。15年木星季形貌上和14年差异不大,不过却涌现出不少的有趣细节,比如小红斑面积的增大、赤道附近的风暴增强等等。自10年南赤道云带消失之后,木星形貌趋于复杂,更多细节持续关注中!
拍摄目标:木星
拍摄时间及地点:02月15-16日晚 佛山桂城
拍摄设备:信达254F5牛反, EQ6赤道仪, 米德5X巴罗, ASI120MC-S
拍摄参数:(02月15日)Exposure/39.4ms Gain/80, Gamma/50,(02月16日)Exposure/27.9ms Gain/75, Gamma/50
拍摄环境:(02月15日)Trans/ 2/6, Seeing: 6/10,(02月16日)Trans/ 3/6, Seeing: 5/10
后期处理:AS! 2叠加, Registax 6、Astra Image 4.0锐化, Photoshop CS6出图
2月15日木星
RGB三通道
2月16日木星
RGB三通道
在这里祝大家新春快乐,天天有好天气!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Bill‘s Asrtoworkshop:http://billsastroworkshop.blog.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