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effdai 于 2015-10-14 06:35 编辑
这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云雾笼罩了整个吉隆沟的谷底。为了拍摄星空@JEFF的星空之旅和@跳动leoolamm @塔山是菜鸟z @夕月晨枫 四人决定冒险夜上乃村。乃村位于吉隆镇正北方高耸的山顶上。这里是人们看3雪山、观晨云、赏落日,领略吉隆民俗风情的最佳选择。从山脚下的大草坝开始,盘山去乃村的“之”字形公路十分危险,在经过连续性的11道拐弯,才能到达山顶。 显然幸运女神再次眷顾了我们这群执着拍星的人,车辆到达山顶后,银河当空,满天繁星,大家成功穿云。在一个藏族老乡家吃了点最正宗的藏餐后,我们就在老乡的带领下,徒步走到这个倒映着星光的小水塘。抵达水塘时已是晚上11点,银河正好出现在西边日吾班巴峰上空。这个小水塘里非常的美,它四周被凯凯的喜马拉雅雪山环绕,湖的一边还有三座白塔相映衬,旁边还有很多牦牛在夜里吃草呢,并不断发出动人的铃铛旋律。
我们的拍摄从夜里11点一直持续到凌晨4点,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拍摄猎户升起的照片,因为我第一次尝试使用深空星野摄影的拍摄方法。 在天文摄影的领域里,星野摄影与深空摄影几乎是完全独立的两个体系。星野摄影只依靠相机与三脚架,而较少利用赤道仪进行跟踪,拍摄内容多以银河、星座和各种天象搭配有特色的地景,这类摄影更贴近人视觉的感受。而深空摄影的拍摄对象则为星系、星云、星团等暗淡的天体,拍摄时需要使用天文望远镜配合跟踪精准的赤道仪,以展现宇宙深处的美景。
我想很多人曾想过将星野与深空摄影结合起来,在我们熟知的星野照片中加入深空天体的元素,让照片呈现出更多丰富的天文信息。但长久以来,手中的器材却一直制约着我们的想法,那些暗淡的深空天体不是短时间曝光就能拍摄出的。近两年来,随着数码相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感光元件的高感性能与量子效率的得到了长足进步。这使这类摄影题材成为了可能。对于最新款的全画幅相机,在使用ISO25600的情况下,也能拥有可接受的画质。于是我对相机(佳能 EOS 6D)进行了天文改造,移除了红外截止滤镜,使发射星云的光线能更多的到达感光元件,然而这还远远不够。
首先我需要拥有无光害环境和几乎完美的大气视宁度。因为带地景的深空天体视角相对狭窄,通常需要使用中长焦端进行拍摄。如果大气不足够通透,大气对这些微弱星光的吸收将会使你事倍功半,用长时间曝光也无法记录到足够的信息。同样如果拍摄方向有光污染的影响,那么光污染也将会淹没掉我们所拍摄的目标。除了人造光外,你还需要考虑曙暮光、月光、黄道光和气辉光等自然光的影响。特别是气辉光,这种由太阳电磁辐射激发高层大气中的某些成分所产生的发光现象几乎无处不在。并且由于地平线附近的叠加效应,气辉光会更为明显。在传统的星野摄影中气辉也许是让画面色彩更为丰富的光线,但在深空摄影中,气辉却成为了不想要的杂光。
怎样去解决呢,在这里我想到了使用光害滤镜,用以隔离天体的光芒与其他杂光,让我们有选择性的让想要的光进入感光元件,借以加强深空天体反差。
当晚猎户座升起已是凌晨3点。首先晚上在湖的东岸进行拍摄,刚好拍摄猎户座升起在喜马拉雅雪山的上空,但经过多次调整也始终没找到理想的构图。稍作思考后,我收拾好设备来到湖的西岸进行尝试。果然在低角度下可以隐约看到猎户座倒映在湖水中。于是我调低三脚架,架上赤道仪开始进行跟踪拍摄。在使用光害滤镜后,猎户座巴纳德环清晰的展现在照片中,而在猎户的腰带上还可以清晰的看到马头星云的身影,当然最让人吃惊的莫过于这弯倒映着星光与星云的小水塘。
拍摄器材: 相机:佳能 EOS 6D(天文改机) 镜头:三阳35mm f/1.4 AS UMC lens; 赤道仪:艾顿赤道仪 滤镜: Astronomik CLS 光害滤镜 + 高坚P820 柔焦镜 拍摄参数: 35mm; ISO: 5000; 光圈:f/2.2; 快门: 30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