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葛剑雄:肉眼在太空能看到长城价值意义何在?

[复制链接]
meteorobs 发表于 2005-5-5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2005年04月30日 06:14 新京报

  葛剑雄

  长城的价值和意义是客观存在,中国人已经有了充分认识,完全不必依赖或取决于其他因素。当年宣扬长城是地球上惟一可以从太空中用肉眼看得见的建筑,恰恰是某些国人对自己的历史文化缺乏自信的表现。


《京华时报》4月20日报道,《CHINADAILY》记者周黎明收到美籍华人宇航员焦立中于今年2月20日在国际空间站拍摄到的长城照片,经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魏成阶研究员确认,照片所拍确实是长城,而魏成阶就是去年对欧洲空间局发布的“长城照”提出质疑,最终得到该局承认错误的人。

  周黎明认为,由于焦立中所用是普通相机,未借助精密观测仪器,“如果用相机可以拍摄到长城,那么用肉眼同样能够看到长城”。据报道,经过近两个月的调查,周黎明采访了多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后撰文发表于该报,指出“尽管难度很大,但在各种因素全部具备的情况下从太空看到长城还是有可能的”。

  这自然使我想到持续了二十多年的“肉眼在太空能看到长城”之争,特别是自从杨利伟声明看不见长城、欧洲空间局宣布拍到了长城又承认错误后。我曾在1990年、1992年出版的书中讨论过这件事,前年又发表了《为何“太空见长城”的谬说会长期重复》,要是真的用肉眼在太空看见了长城,我的看法会不会改变呢?不会,绝不会。因为这完全是两回事。

  如果是为了研究一种物理现象,即在离地面数百公里外能否用肉眼看到若干长、宽、高的特殊物体,那属于科学研究,一般来说应该由自然科学家来研究。实际上,有关的科学家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已经做过否定的答案。如果要推翻这个答案,最好还是请该领域的科学家来研究,结论才会有效。

  现在由周黎明转弯抹角,加上“各种因素(据说包括大气或云层条件、长城段与周围环境对比鲜明等)全部具备”才“还是有可能”的说法并发表在一张在中国出版的英文报纸上,究竟有多少科学价值?

  如果这是为了证明长城本身的价值,那就完全没有必要,并且只会起误导作用。因为在人类进入太空前,长城已经存在了二千多年。长城的外貌、结构、相关的数据并没有什么需要从太空加以探索的奥秘。特别是长城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作用,中国和外国的专家学者已经做过大量研究,对长城的原貌和现状并没有明显的分歧。对长城的评价虽有各种不同意见,但从太空观察———无论看到与否———都不能提供任何证据,或者改变某一种观念。

  一句话,长城的价值和意义是客观存在,中国人已经有了充分认识,完全不必依赖或取决于其他因素。当年宣扬长城是地球上惟一可以从太空中用肉眼看得见的建筑,恰恰是某些国人对自己的历史文化缺乏自信的表现。

  即使周黎明的说法成立,又如何证明除了长城以外的其他建筑都看不到?按照某些人的逻辑,如果其他建筑也看得到,甚至比长城更清楚,那岂不是有损于长城的伟大吗?

  所以,科学研究尽管进行,如果为了长城本身则大可不必再费心,还是增强些自信心吧。

  作者:复旦大学教授、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

  电邮:jixgek@yahoo.com.cn
M K 4 7 发表于 2005-5-7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通辽 中移铁通
   肉眼看到长城就看到了,看不到就看不到了,不管看到看不到,长城依旧卧在地球上,
   其实都是有些人心理作用才敏感,太自卑就拼命夸大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一些人又拼命贬低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赵垒 发表于 2005-5-7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联通
重要吗?不重要吗? :?: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5-5-7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河西区 联通
关注吗?不关注?! 8)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1-27 09:13 , Processed in 0.047271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