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咸鱼
发表于 2005-6-27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Intel中国北京或上海研发中心
声明:如果是折射望远镜的fans不须再往下看,只对行星观测有兴趣者也不用再往下看了。
深空爱好者们一直以来都希望能找到一种中等口径,既有短焦比方便摄影,又有高反差图像,还能拥有大可用像场的望远镜,价格还不能太贵。世界上有这么好的事情么?
不论是传统的消色差折射、复消色差(APO)、施密特牛顿、马卡、R-C卡塞格林还是牛顿式反射都有各种缺点:
消色差折射--满足其它条件时,色差大,像差大,可用像场小
APO--满足其它条件时,焦比太大,通常是F/7甚至F/10,而且价格太贵,动辄以万元为单位
施密特牛顿--满足其它条件时,可用像场太小,价格太贵
马卡--满足其它条件时,焦比太大,副镜遮挡巨大,反差低,可用像场太小
RC卡塞格林--满足其它条件时,副镜遮挡巨大,反差低,价格高
牛顿式--满足其它条件时,可用像场太小
我虽然不是学光学设计专业的,但是参考一些资料,设计了一组F/5快速的125mm(5英寸)望远镜镜片,能够基本满足以上要求,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目前正在询价,如果10套左右的套价应该在一千多元,可谓价廉物美。
你一定会问,为什么这么好的东东市面上没有看到产品?我不知道厂家怎么想的,不过我知道这个设计是有美国专利的,厂家做产品要付专利费啊。
当然,丑话说在前头,这个设计也是有缺点的,例如:
1.仍然有20%的副镜遮挡,还好对图像影响不大
2.渐晕比较明显,视场边缘亮度下降,因为副镜小,不过我们目视或摄影最注重的还是中心部分。
3.头重脚轻,头上有两块镜片加一个副镜,脚上只有一个反射镜,重心偏高,对镜筒的支撑是个考验
4.焦比还不够小,其实可以达到F/4的,不过出于目镜选择、像场等综合考虑,还是定为F/5
5.有轻微场曲和象散
优点有什么呢?
1.焦比小,速度快,F/5比F/7系统要亮一倍,所需曝光时间也就短了。
2.可用像场够大,在直径15mm的圆内像质达到衍射极限(光斑直径2"左右),在直径22mm的边缘也将光斑控制在4"左右,满足DSLR的摄影没有问题。
3.全部是球面,成本低。
4.20%小遮挡对成像质量影响不大。
这个设计的名字是叫Lurie-Houghton,是R. J. Lurie和J. L. Houghton共同发布的(美国专利U.S. Patent No 2,350,112, May 30, 1944)
使用球面镜为主镜,两块球面镜组成改正镜,以达到消球差、彗差的目的,并且由透镜引入的色差很小,比同焦比的APO还要小一个数量级,F/5时,在可见光波段离焦小于0.015mm
透镜材料是最常用的光学玻璃BK7,球面镜和平面斜镜都是普通的浮法玻璃
透镜镀单层氟化镁增透膜(多层膜成本太高),反射镜镀银+二氧化硅保护膜。
镜筒要自己做,可以用硬纸、铝、铁皮等材料,短焦镜对光轴的要求不高。
初步估计数量为10套或更多,这样价格才有保证,有兴趣的可以跟帖。
附上结构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