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椰风123 于 2016-12-5 19:20 编辑
在具体解释Drizzle之前,先看看它用在Omega星团上的疗效。下图是5月份去澳洲拍的Omega星团的最中央200%的出图的效果。(澳洲行参见:http://www.astronomy.com.cn/bbs/thread-377020-1-1.html)一定要在电脑上放大看,不是在手机上看。可以很明显看出左边Drizzle叠加的解析力比右边的要高出一截,星点分解得更清晰一些。
什么是Drizzle?这个词并没有合适的中文翻译。你可以理解成为Bin0.5。看到这你一定觉得楼主在疯言疯语,只听说过Bin2,Bin4,哪来的Bin0.5,从来没有听说过。是的,这是一个我自己发明的词,并不严肃。但是它的概念和Bin2是一样的。Bin2是把4个像素合并起来用,drizzle或者说Bin0.5则是把一个像素拆成4个用。Drizzle起到的作用,就是把图像的长宽各放大两倍。比如说我用QHY16200A,像素大小6um,4500x3600,总计1620万像素。Drizzle之后就相当于一台像素大小3um,9000x7200,总计6480万像素的相机。而且这种放大,不是通过软件插值实现的,简单软件插值放大并不能达到增加信息的作用。Drizzle依靠的是CCD记录下的真实的信息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实现这个效果的。为什么Drizzle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原理可以参考<星野摄影>P153页。(以上讨论针对Drizzle 2x情况,理论上还可以Drizze 3x,4x等等)
Drizzle是一个后期的技术,要用Drizzle有几个条件: 1. Drizzle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需要,只有在图像严重欠采样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欠采样的意思是就是fwhm<3。如果fwhm<2那基本可以理解为严重欠采样了。目前国内用焦距<1000mm的短焦镜子的比较多,配合主流的ccd比如说8300,大部分人都是欠采样的。 2. 想要后期进行Drizzle,前期拍摄时候一定要Dither。Dither是个好东西呀,用MDL导星并且用它拍摄的话,在它上实现Dither很简单,建议所有用MDL进行导星及拍摄的同学都勾上Dither选项。这个选项在camera control - Expose - AutoSave setup下,见下图。拍摄的时候做了Dither,后期不但可以Drizzle,在校准不完美的时候还能提早信噪比,有斜纹还能去斜纹。 3. Drizzle的实现是在叠加的时候进行,要求叠加的照片数量很大,一般至少要求20-30张以上。Drizzle叠加一般用在L通道或者Ha通道上,所以这两个通道的数量要足够。RGB通道一般不需要Drizzle叠加。 4. 要有合适的后期软件来进行Drizzle叠加,我用的是PI1.8。具体怎么做需要专门一个教程,可以入这个群讨论:347034219
最后再讲讲这个Omega,拍摄器材是70SA配合QHY16200A,截了中心部分。5月份处理的那个版本并没有用的Drizzle技术,当时颜色也调得不太好,因为G通道拍摄的时候没有对好焦,RGB合成的时候,因为G通道的星点很大,所有叠加出来的星点都是严重变绿色,为了校准星点的颜色,背景的颜色就调得不好看。
Drizzle处理的版本,200%出图
5月份非Drizzle处理版本,100%出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