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器材也牛不过好的观测地点。哪怕是 16 寸牛反,放城市阳台一样发挥不了功用。开上车跑出去个一两百公里才是王道。但问题是,往哪里开?利用了 2016 年最新的世界光害地图,我制作了中国光害地图,有了这个光害地图,大家可以比较精确地考察观测地的光害情况,再结合地形和卫星图,轻松高效选择观测地。
地图下载:
http://www.china-on-site.com/lpfc/lpfc.zip
KMZ 文件是需要用 Google Earth 打开的,而 GE 是需要科学上网的,这个事你得自己想办法了。简单说一下如何使用。
在安装了 Google Earth 的条件下,下载 KMZ 文件,解压,用 GE 就可直接打开,载入之后是个半透明的图层,不妨碍查看地名和卫星图片。顺便说一句自从 G 家退出中国,GE 的数据服务器变了,地名变成了拼音和英文混杂的,还不准。所以可以关掉自带的地名,用这个:
http://www.china-on-site.com/lpfc/china_county_makers.rar
这个压缩包里面是也是 KMZ 文件,各省市的五级行政区划(到村一级)地标,载入自己需要的那个就可以了。数据略有点老,不过完全够用。下面是载入之后的截图:
光害情况以颜色表示,依次是白、紫、红、橙、黄、黄褐、绿、浅蓝、蓝、深蓝、银灰、深灰、黑,光害最严重的是白色,完全无光害是的黑色。由于是半透明图层,颜色可能是淡一些。你可以自己调节透明度,打开 Chinese light pollution 这个目录,会看到一些图片,右键图片,选择属性,就可以调节了。不过 GE 里只能调节单张图片的透明度,所以你需要找到自己需要的是哪张图。好在图片不多,很容易通过勾选掉图片来找到自己的那张。 关于这个光害地图的准确度,我觉得还是非常不错的。以青岛为例,光害最严重地方的形状和城市建成区吻合的很好。
因为是新的数据,所以青岛这两年东北方搞的那个“蓝色硅谷”和西南方的董家口港造成的光害都体现了出来。
网上有几个可以其它查光害的网站:
http://darksitefinder.com/maps/world.html
界面挺好,底图用的是 Google 地图,可以看地形和卫星图、路网等。问题是数据实在是太老了。数据是 06 年的,都十年了,实际变化很大,已经不准了。
https://www.lightpollutionmap.info/
这个只是简单的光源分布图,没有考虑各种因素。并且底图很烂,地名很少很老,像胶州居然叫胶县,这是哪辈子的事了,都改名几十年了好不好。
我做的这个光害图并不是简单的光源分布图,用的数据已经考虑了地形和距其它光害源的距离等诸多因素。所以,这个图是直接表示光害情况的。通过回想去过的观测地的情况,也印证了这个光害图是最靠谱的。用 Google Earth 不能直观地看地形,路网也有偏移,不过可以配合 Google 地图使用来作为补充。
感慨一下,北京的同好真的是很幸福。身居大城市,同好多,享受器材购买便利的同时,周边的环境也很好。北面和西面,一百公里左右就有大片不错的观测地。而距离完全无光害的黑色区域居然只有二百公里左右,条件真是太好了。
另外,关于选观测地,我现在是优先选择风电场。风电场有很多好处:
1. 视野开阔。风电场嘛,有遮挡哪来的风。一般小山头居多,比较开阔。
2. 光害。一般风电场都位于光害相对小的地方。因为有成本的考虑,不会选择征地地价太高的地方,一般都是偏一点的乡村。
3. 道路。风电场需要维修,要走大车,所以一般都会配套修建水泥路,大车都能开上去,你的小车肯定没问题。
4. 平台。风电场的风车下一般都有一片平地,适合停车和搭设帐篷、设备。
5. 清静。风电场除了维修的工作人员,一般白天都很少有人上去。更不用说晚上了,你呆一晚上,肯定不会有过往车辆来打扰。
6. 易辨识。用 Google Earth,从卫星图上很容易就能把风电场给找出来。
风电场的缺点就是风大。风不大干嘛建风车。不过对于我这种目视党来讲问题不大,对于摄影党来说呢,也是可以克服的。赤道仪的余量大些。好像还可以买便携防风围挡来解决风大的问题。有谁如果有风电场的详细分布情况,分享一下,如果是 KMZ 文件就更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