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最有气势的诗句!

[复制链接]
* 探索者* 发表于 2005-7-16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联通/商业银行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黄金若粪土肝胆硬如铁



策马渡悬崖弯弓射胡月



人头做酒杯饮尽仇雠血



扬鞭慷慨莅中原不为仇雠不为恩



只觉苍天方溃溃欲凭赤手拯元元



十年揽髻悲羸马万众梯山似病猿



我志未酬人犹苦东南到处有啼痕



忍令上国衣冠沦于戎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



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天下风去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摧。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今宵一场醉!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它强任它强,轻风拂山冈,它横任它横,月光照大江.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十年磨一剑,霜寒未曾试。



望门头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



慷慨过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符少年头!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八百里分为麾下炙五十弦翻赛外声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老天顺我老天昌,老天逆我叫它亡!



要知兵器为凶器,圣人不得已用之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用舍由時,行藏在我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渡阴山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待到来年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透天香气袭长安,满地尽带黄金甲!!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已,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挡百万师.



琴声动武林剑在手中握



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醉卧美人漆,醒掌杀人权.



不求连城璧,但求杀人剑.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伏波唯愿裹尸还,定远何需生入关



莫遣只轮回海窟,仍留一箭在天山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



小楼昨夜又春风,云雨巫山数落红。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次为君开。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老夫聊发少年狂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振长策而御宇内,执搞朴而震天下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遍化龙.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林彪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不料韩信不听话,十万大军下历城。



齐王火冒三千丈,抓了酒徒付鼎烹。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



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



天下文章数潇湘潇湘文章数吾乡吾乡文章数吾弟吾为吾弟改文章



吾辈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他日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世事如棋乾坤莫测



一生思破红尘路剑藏庐轩隐迷踪



万战自称不提刃生来双眼篾群容



征衣风尘化云烟江湖落拓不知年



剑痴刀狂世纷云今将衣钵卸双肩



踏尽千山无人识当初枉受成名牵



东风吹醒英雄梦笑对青山万重天



难定纷纷甲子年千魔荡荡白阳天



苍天旨意著书命诸子虔诚扶道颠



佛灯点亮华光现一线生机救末年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一剑平生恨气短英雄胆



蛰龙已惊眠一啸动千山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千山万岭吾独行千军万马吾不惊千招万式吾惊练千万身价业小灵



君不见长江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与生俱来人中首,惟我与天同齐寿。



双脚踏翻尘世浪,一肩担尽古今愁。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生子当如孙仲谋!



四海翻腾云水路,五洲震荡风雷激。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后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马尘车驰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车马,他的富贵我的闲。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衰,山無嶺、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三尺青锋怀天下,一骑白马开吴疆。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



羲和敲日琉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野夫怒见不平事,磨损胸中万古刀。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但觉高歌有鬼神,安知饿死填沟壑?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老子人间无著处,一樽来作横山主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提师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所。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自古多情空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此去黄泉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
凌儿 发表于 2005-7-16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连江县 电信
楼主应该把出处写一下嘛~!


黄金若粪土肝胆硬如铁
策马渡悬崖弯弓射胡月
人头做酒杯饮尽仇雠血


像这三句~都出自石达开的《入川题壁》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pinkstar 发表于 2005-7-16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海淀区 联通
感觉李白和陆游的诗更突出一些。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光谱 发表于 2005-7-16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保定–阜平县 联通
屈原:九歌·云中君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

曹松:己亥岁感事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唐勒:“壮士愤兮绝天维,北斗戾兮太山夷”

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macross11 发表于 2005-7-16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电信
应该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吧。
在文言文中,似乎是碰到否定句和疑问句要把宾语前置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火星风暴 发表于 2005-7-16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 联通/博亚世纪网络广场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nngs 发表于 2005-7-16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新泽西州–伯灵顿 Comcast有线通信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quote:dde7c90e68="凌儿"]楼主应该把出处写一下嘛~!


黄金若粪土肝胆硬如铁
策马渡悬崖弯弓射胡月
人头做酒杯饮尽仇雠血


像这三句~都出自石达开的《入川题壁》[/quote]

有蓄意累死版主的嫌疑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nngs 发表于 2005-7-16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新泽西州–伯灵顿 Comcast有线通信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提师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这句牛.
好在那个兀术没有实现他的理想, 否则江南第一美景就完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望天 发表于 2005-7-18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电信/第二实验小学
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爱星币 发表于 2005-7-18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通辽 联通
[quote:d58eb1aa5a="nngs"]"提师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这句牛.
好在那个兀术没有实现他的理想, 否则江南第一美景就完了.[/quote]
完颜亮~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eat.tomato 发表于 2005-7-18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

这句好像是古龙写的. :mrgreen: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望天 发表于 2005-7-18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通辽 中移铁通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爱星币 发表于 2005-7-18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通辽 联通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 象牙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诸葛未亡犹是汉,伯夷虽死不从周。古今成败应难论,天地无穷草木愁。

尤悲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nngs 发表于 2005-7-19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乔治亚州立大学
[quote:5ae99e201d="我爱星币"][quote:5ae99e201d="nngs"]"提师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这句牛.
好在那个兀术没有实现他的理想, 否则江南第一美景就完了.[/quote]
完颜亮~[/quote]

查了一哈,果然都是完颜亮的干活

这个完颜亮和那个兀术什么关系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爱星币 发表于 2005-7-19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通辽 联通
兀术长兄完颜宗干之子,摘自中国通史,有点长哈


金熙宗皇统年间,宗弼由太傅进封太师,领三省事、都元帅兼领行台尚书省,掌握了金朝的军政大权。一一四八年,宗弼死。此后,金朝中央又陷入内部的纷争。

金太祖、太宗时,实行勃极烈制,仍然保留着贵族推选的痕迹,还没有建立皇后和太子的制度。金熙宗加强中央集权的皇权统治,天眷元年(一一三八年)十二月,立裴满氏为皇后(悼平后)。一一四二年,裴满氏生子济安,立为皇太子。立太子,意味着皇权世袭制度的确立。但不满一年,济安病死。皇后裴满氏结合朝臣,干预朝政。

朝廷大臣中也存在着不同的派别力量。参预诛宗磐的盈歌子完颜勗(乌野。勗音x))、宗干子完颜亮、宗翰孙秉德、宗翰弟宗宪、辽降臣萧仲恭等,受到皇后裴满氏的支持。金太祖子宗敏、太宗子宗本、辞不失孙宗贤(赛里)等与女真贵族侵宋势力保持着联系。宗弼死后的两年间,金熙宗徘徊在两派政治力量之间,朝中军政大臣出现频繁的变动。

宗贤在金太宗时曾随都统完颜杲(斜也)追袭辽天祚帝,参预破辽。金熙宗初年,任左副点检。宗干等杀宗磐、宗隽,牵涉宗贤。宗贤因而一度被夺官职。不久,又复职。一一四四年,任都点检。一一四七年,任右丞相兼中书令。次年,又升太保、左丞相。宗弼死后,金熙宗又升任宗贤为太师、领三省事兼都元帅,萧仲恭为太傅、领三省事。宗干次子亮,一一四○年十八岁,随从宗弼在军中任行军万户。一一四四年,为中京留守。一一四七年,应召入朝,任同判大宗正事,又任尚书左丞。一一四八年,任平章政事。宗弼死后,完颜亮任左丞相兼侍中,秉德任平章政事。两派力量一时处于相持的局面。

宗贤与皇后裴满氏、完颜亮等相对立,劝金熙宗选后宫,以打击裴满后。裴满后与完颜亮等合力攻宗贤。皇统九年(一一四九年)正月,宗贤被罢免,原领行台尚书省的完颜勗擢升太师、领三省事。完颜勗是盈歌之子,在女真贵族中居于长辈,有较高的地位。金熙宗即位初,任尚书左丞,曾参预诛宗磐的斗争。完颜勗执政,右丞相完颜亮兼都元帅,掌握军权。但是仅仅几天之后,金熙宗又以完颜亮为左丞相,太宗子宗本为右丞相,都元帅改任太祖子宗敏。刚被罢职的宗贤又任左副元帅,三天后,又升任太保、领三省事。三月,金熙宗又改任完颜亮为太保、领三省事,宗本为右丞相兼中书令,宗贤为左丞相。朝廷官员的迅速而频繁的调动,反映着两派力量之间的尖锐的斗争。

金熙宗十六岁作皇帝,政权实际上都由贵族大臣所操纵。宗弼死后,熙宗亲自过问政事,但仍无法摆脱贵族官员的影响。裴满后干政,熙宗也甚为不平。朝廷上两派官员的纷争和帝、后之争溶成一片。一一四九年完颜亮生日,熙宗命亲信、寝殿小底大兴国去赐贺礼。裴满后也附赐礼物。熙宗追回裴满后的赐物,杖大兴国。五月间,熙宗命翰林学士张钧草拟赦诏,参知政事萧肄指责张钧诽谤皇帝,熙宗怒,杀张钧。左丞相宗贤乘机对熙宗说,张钧是受完颜亮的指使。熙宗贬完颜亮出朝,领行台尚书省。宗贤又受命兼都元帅,宗敏为太保、领三省事兼左副元帅。

九月间,熙宗又以左副元帅宗敏领行台尚书省事,完颜亮回朝任平章政事,原平章政事秉德为左丞相兼中书令。宗贤与秉德分掌军政。

熙宗处在贵族们的纷争之中,实际上已无力控制政局。宰相们议定,继续把辽阳渤海人迁徙到燕京以南。侍从高寿星不愿南迁,请裴满后向熙宗诉议。熙宗大怒,杀左司郎中三合,杖秉德。河南军士孙进起义,自称“皇弟按察大王”。熙宗怀疑“皇弟”可能是指弟元(常胜)。十月,杀弟元及弟查剌。十一月,杀裴满后及妃嫔多人,又杀完颜奭子阿懒和挞懒。熙宗大肆诛杀,朝中贵族大臣人人自危,陷于一片恐惧之中。

完颜亮在被贬出朝去汴京时,道过北京,曾与北京留守萧裕(奚人)密谋,在河南起兵北上,夺取政权。完颜亮不久被召回朝,未能得逞。熙宗曾因事杖左丞相秉德和左丞驸马唐括辩(娶裴满后女代国公主)。秉德、唐括辩、大理卿乌带(冶诃孙、阿鲁补子)与完颜亮相联络,策划推翻熙宗,举行政变。完颜亮联络熙宗的护卫和近侍作内应。护卫十人长徒单阿里出虎,是宗干的世代姻亲。另一护卫十人长仆散忽土,是宗干提拔的官员。他们都附和完颜亮的政变计划。寝殿小底、权近侍局直长大兴国是熙宗的亲信,执掌宫殿符钥,因无罪被杖,心怀怨恨。完颜亮对他说:“主上无故杀常胜,又杀皇后,以常胜家产赐阿懒。不久,又杀阿懒,以阿懒家产赐我。我深以为忧。”又说:“朝臣旦夕危惧,都不能自保。我生日时,皇后附赐礼物,你因此被杖,我也被怀疑。我和你都将不免。与其坐着等死,何如举大事。”大兴国与完颜亮密约,十二月初九日夜起事。如期,大兴国取符钥开门,假传诏旨召完颜亮入宫。完颜亮与秉德、唐括辩、乌带等闯入熙宗寝殿。熙宗急取榻上佩刀,不料已被大兴国藏起。护卫十人长忽土和阿里出虎刺杀熙宗,熙宗倒地,完颜亮又上前执刀刺杀。熙宗当即被刺死。忽土等拥立完颜亮即皇帝位(海陵王)。完颜亮随即命兵部尚书完颜雍(宗辅子)假传熙宗诏旨召宗敏、宗贤入殿议事,乘机把他们杀死。熙宗在位十五年(年三十一),结束了他的统治。

海陵王即帝位,改年号为天德。自太师、领三省事完颜勗以下朝官二十人都加官进爵。秉德为左丞相兼侍中、左副元帅,唐括辩为右丞相兼中书令,乌带为平章政事,忽土、阿里出虎分任左、右副点检,大兴国为广宁府尹。


一)海陵王的统一事业



一一四九年,海陵王取得皇位后,把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制度,进而统一江南,作为他执政的目标。在这个目标下,海陵王在他统治的十二年间,展开了比熙宗时期更为激进的一系列的改革。



一、巩固皇权



镇压女真贵族反对派  海陵王即位前,宗翰孙秉德与唐括辩首先策划政变。海陵王因仆散忽土等拥戴即皇帝位,并非秉德等人的本意。一一五○年四月,乌带奏告秉德等有谋反意。海陵王命秉德出领行台尚书省事。不久,又派使臣杀秉德,并杀秉德弟特里、乣里及宗翰子孙三十多人。萧裕等又奏告太傅宗本、唐括辩等与秉德谋反。宗本的亲信、尚书省令史萧玉告唐括辩等谋立太宗子宗本。海陵王召宗本等打球,立即处死,又杀唐括辩。海陵王即位前,唐括辩等曾谋立太宗子宗懿(阿邻),海陵王杀阿邻及太宗子孙七十余人。太宗一系遂绝。左副元帅撒离喝任行台左丞相,领兵在外。海陵王命挞不野为右副元帅去汴京,分夺军权。元帅府令史遥设诬告撒离喝父子与平章政事宗义(完颜杲子)谋反,海陵王杀撒离喝及宗义。海陵王即位后,大批镇压女真贵族,以巩固他的统治。

任用汉人和契丹、渤海人  海陵王的统治确立后,任用弟完颜兖(梧桐,熙宗时任都点检、会宁尹)领三省事,兼都元帅,进封太尉,总揽军政大权。仆散忽土为殿前都点检,统领侍卫军,温都思忠为左丞相。同时,大批任用汉人、契丹人和渤海人。渤海人大臭(挞不野)为尚书右丞相、神麓郡王。汉人张通古为尚书左丞。渤海人张浩为尚书右丞。奚人萧裕任平章政事。金朝中央从而组成了一个多民族的最高统治集团。

对非女真族人的任用,在女真贵族中历来存在两种不同的主张。熙宗时,保守派完颜宗贤甚至主张州郡地方官员,一律任用女真人。海陵王所实行的是另一种主张,即在女真贵族控制下,联合各族统治者共同维护金朝的统治。海陵王学习汉文化,读史书,能诗文,曾对蔡松年说:“我读《论语·鲁语》,读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甚为厌恶。他(指孔丘)岂不是以南北的区分贵彼贱我么!”海陵王从政治上、文化上努力消除民族间的对立,在打击女真保守派贵族的同时,争取汉人地主士大夫的支持,对金朝的政治制度作了全面的改革。



二、政治制度的改革



废行台  太宗、熙宗时,先后在燕京、汴京设立行台尚书省,沿袭辽、宋的汉官制度,与金朝内地保持着一定的差别。天德二年(一一五○年)十二月,海陵王下令废除行台尚书省的设置,政令统一于朝廷。在金朝统治的领域中,进一步统一了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改订中央官制  海陵王在一一五六年进一步对中央官制作了重大的改革。

熙宗时,沿袭着勃极烈制,设三师,领三省事,仍然保留女真贵族议事制的痕迹。皇帝以下三师权力极大。一一五六年,海陵王废除中书、门下省,只置尚书省,直属于皇帝。

天眷官制名义上设三省制,实际上只是尚书省执政,中书、门下两省附属于尚书省,门下侍中和中书令由左、右丞相兼任。中书、门下两省形同虚设。海陵王撤销中书、门下省,只设尚书省主管朝廷政务。尚书令为最高长官,仍设左、右丞相、参知政事,废除原来的平章政事官。经此改革,尚书省成为皇帝直接控制的唯一政权机构,权力更为强化,也更为集中了。

金太宗时,对外作战,设都元帅府,是金朝最高的军事机构。都元帅和左、右副元帅统领重兵,左右政局。左副元帅宗翰领兵燕京,右副元帅宗望领兵在云中,称为“东朝廷”和“西朝廷”。一一五○年,海陵王即废除都元帅府,仿汉制改设枢密院,由朝廷任命枢密使、副使主管军事。改革官制后,朝廷中形成尚书省、枢密院分管政治、军事。但枢密院仍受尚书省节制。

海陵王对中央官制的全面改革,在一一五六年(正隆元年)全部完成,正式颁布,称为“正隆官制”。金朝的政治制度,经这次改革后,基本上确立了下来。海陵王以后的历朝皇帝,不再有重大的变革。

科举制度的改革  金太宗侵占辽地后,确立科举制,分词赋、经义两科,以罗致汉人文士。侵占宋朝统治下的河北、河东地区后,因辽、宋所传儒家的经说不同,设南、北两科,分别考试,称“南北选”。熙宗时,南北选各以经义、词赋两科录取文士。海陵王废除南北选制和儒学的“经义科”,各地一律只考词赋。选取汉官的科举制也统一了。



三、迁都燕京(中都)



海陵王以前,金朝统治集团对待燕京地区的争论,只是依照什么制度,如何进行统治的问题。女真贵族中的保守派和改革派都还是把完颜部最初的住地——上京会宁府作为金朝的统治中心。海陵王进行的一项重大的改革是,把金朝的都城从上京迁到燕京,女真贵族也随之离开他们的故乡而南迁到汉地。这在当时,无疑是一件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

海陵王在镇压女真反对派,巩固了皇位后,曾颁布“求言诏”,自朝内外公卿大夫,至一般平民,都可上书建策。相当多的上书人提出,上京远在一隅,多有不便,建策迁都燕京。海陵王采纳此策,在一一五一年四月,毅然下诏迁都。有人图画燕京宫室制度,依阴阳五行规划营建。海陵王驳斥说:“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如果皇帝不好,占卜善地,又有什么用?”海陵王坚决反对阴阳五行的迷信,任命右丞张浩主持修建燕京都城。三年完工。一一五三年,金朝把都城迁到燕京。海陵王下令,改燕京城为中都,原析津府改名大兴。汴京为南京,中京(原辽中京)大定府为北京,辽阳府仍为东京,大同府为西京。年号改为贞元。

主持营建中都的张浩,本是辽阳渤海人,曾祖张霸在辽作官。渤海在唐时已通用汉字,张浩熟通汉文化。金太祖时降金,为太祖办理文字事务。太宗、熙宗时,前后受命修宫室、定朝仪,“管勾御前文字”。宗弼杀田珏一党的汉官,朝廷文事多交由张浩办理。海陵王即位,张浩行参知政事,进为尚书右丞。张浩营建中都城,周围九里三十步。仿汉人都城宫室制度。城正门称宣阳门。门内东西分设来宁馆、会同馆,接待宋朝和西夏等使臣。都城中的内城是皇帝的宫城,建造宫殿九重,三十六殿。皇帝宫殿居于正中。内城之南,东边建太庙,祭祀太祖、太宗等祖先。西边是尚书省。内城之西有同乐园、瑶池、蓬瀛、柳庄、杏村等,是皇室贵族游乐之所。





《事林广记·帝京宫阙图》金代中都内城

金初上京宫殿,极为简朴。熙宗时,修建宫室,又开始制定朝仪,设置护卫,但仍很简略。海陵王迁都中都,仿宋朝制度,设立盛大的仪卫。一一五三年三月,海陵王入中都城,仿宋制,乘玉辂(音路l)),服衮冕。皇帝用黄麾仗(出行时的一种仪仗)一万零八百余人,骑三千九百余,共分八节,皇帝、皇太后、皇后等在第六节。海陵王以盛大的仪仗队,浩浩荡荡地进入中都,显然是为了提高皇帝的权威,以巩固他的统治。但“俨然汉家天子”,也表明他在进一步接受汉文明。

金初皇帝,承袭辽朝的“纳钵”制度,外出游猎,称“剌钵”,或建“行宫”。熙宗在混同江和临潢好水川建行宫,又在撒里乃地“避暑”驻夏。海陵王迁都中都后,在中都西南大房山建行宫,号磐宁宫,在良乡和中都近郊射猎习武。海陵王在仿汉制建宫室的同时,继承纳钵制,外出射猎,以保持女真服劳讲武的传统。

海陵王迁都后,又在大房山营建“山陵”,把太祖、太宗的棺木从上京迁到这里安葬和祭祀。一一五七年十月,海陵王又下令,拆毁上京会宁府的旧宫殿和女真各大族在上京的住宅,平作耕地。同年,又对原来封有王爵的贵族,一律削封,立限毁抹带有王爵字的一切公私文书和墓碑。这些措施,无疑是对女真旧贵族的沉重打击。海陵王还把已被镇压诛杀的女真贵族的家属妇女,纳入后宫。从政治上说,这显然也是为了防止她们的反抗活动,以巩固皇权的统治。

海陵王迁都中都和一系列措施的完成,在金朝的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它标志着,女真贵族中保守派与改革派的斗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以海陵王为代表的革新派,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四、社会经济方面的改革措施



海陵王统治时,在社会经济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主要是继续迁徙女真人南下耕种和印造交钞。

女真人南下耕种  海陵王继续实行女真人南迁的政策。迁都中都后,大批女真贵族和平民,从上京一带南下。南迁的女真猛安、谋克户,需要大量田地安置。一一五六年二月,海陵王派刑部尚书纥石烈娄室等十一人分别在大兴府、山东路和大名府各地拘收原侵官地和荒闲的牧地,官民占据的逃户地,以及大兴府、平州路僧尼道士占据的田地,授予南迁的女真猛安、谋克户耕作。一一五八年,又把中都屯军两猛安迁到南京(汴京),分地安置。女真人散处在汉人村落之间,汉人封建经济和封建文化的影响更加扩大了。

印钞铸钱  金朝建国以来,没有铸造货币,只沿用辽、宋的旧钱。海陵王迁都后,一一五四年,命户部尚书蔡松年主持印制交钞,与铜钱并行。钞分一、二、三、五、十贯五种,叫作大钞。一、二、三、五、七百文五种,叫做小钞。交钞流通使用,以七年为限,以旧换新。朝廷设交钞库,管理印造、兑换事务。库设使、副使各一员。





正隆元宝

一一五七年,金朝又开始自铸铜钱。下令禁止铜出境。一一五八年,在中都设铸钱监二,京兆设铸钱监一。三监铸造“正隆元宝”钱行使。

朝廷制造交钞和铜钱,从而掌握货币流通,进一步从经济领域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五、侵宋战争和各族人民的起义



统一江南的准备  海陵王统一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后,便又策划南侵宋朝,进而统一江南。金朝统治集团内,由此又展开了不同意见的争论。海陵王问尚书令温都思忠:“何时可以灭宋?”思忠说:“当以十年为期。”海陵王说:“怎么能这么久?我想以月计算。”思忠说:“太祖伐辽,还要数年。现在百姓愁怨,师出无名,江淮暑热不能久居,不能以岁月为期。”海陵王说:“自古帝王混一天下,然后可为正统。”海陵王没有能够得到温都思忠的支持,又召汉臣、吏部尚书李通、翰林承旨翟永固、宣徽使敬嗣晖、翰林直学士韩汝嘉等议论。海陵王对李通说:“朕要迁都汴京,加兵江左,使海内统一,卿意如何?”李通回答说:“天时人事不可失。”翟永固说:“燕都刚修成几年,岂可再营汴都!江南厚币尽礼,岂可无名出师!臣以为二事俱不可。”敬嗣辉赞同李通,韩汝嘉赞同翟永固。翰林侍讲学士施宜生随带画工使宋,回朝画临安图进献海陵王。海陵王命作画屏,题诗其上,说:“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侧,立马吴山第一峰。”(一说翰林修撰蔡珪代作)海陵王把消灭宋朝、统一江南作为他的斗争目标。为此目的,作了如下的一些准备。

营建汴京——一一五八年,海陵王命左丞相张浩和敬嗣辉修建汴京宫室,作迁都南侵的准备。张浩等将宋朝原在汴京的宫室台榭,全部拆除,据说是“片瓦不留”,然后全部重建。一一六○年,将印造钞引库迁到汴京。一一六一年四月,百官先赴汴京治事。海陵王在汝州行宫射猎。五月,到达汴京,作进兵江南的部署。

调兵、造船——一一五九年二月,为准备侵宋,下令征调各路猛安谋克军,凡年二十以上、五十以下,一律纳入军籍,听候调遣。猛安谋克军以女真兵为主,也包括了契丹和奚族,共约正军十二万,合副军(阿里喜)共二十四万。一一六○年七月,又签发诸路汉军(包括渤海),除中都、南京两路外,其余十五路,每路签汉军一万。海陵王又从猛安谋克军中挑选强健能射者五千人,亲自阅试,号为“硬军”。海陵王说:“签兵数十万,只是强大声势。取江南,有这五千人足矣。”

海陵王也作了战船和武器的准备。一一五九年,命工部尚书苏保衡在通州督造战船,海陵王亲自去察看。又命各路总管府督造兵器,并将各路旧存兵器全部集中到中都。各地制造兵器所用材料,都从民间征调。村落间,往往要杀牛来供应筋革,广大农民由此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镇压反对派——海陵王决策南侵,各族官员中都有人持不同的意见。江淮人祁宰为太医使,入宫为元妃治病,面奏海陵王说:“宋人无罪,师出无名,是人事不修。舟师水涸,是地利不便。”激切反对灭宋。海陵王大怒,杀祁宰。尚书左丞、契丹人耶律安礼密谏南伐,海陵王不听。女真贵族中反对南伐的代表是皇太后徒单氏。海陵王生母大氏在海陵王即位后已病死。海陵王迎奉徒单太后入中都,居寿康宫。徒单太后认为“国家世居上京”,对迁都燕京不满,更反对进兵江南。徒单太后谏海陵王不听,又告枢密使仆散忽土(即仆散师恭)。海陵王认为,忽土领重兵,太后“或有异图”,即命护卫杀徒单太后。海陵王杀太后,朝中震动,反对南侵的意见,不敢再讲了。

各族人民的起义  金朝建立以来,各族人民不断掀起反抗斗争。海陵王征兵南侵,“征敛烦急”,官吏借此为奸,富室用贿以免,贫者困乏破产,因此各族人民的起义更加风起云涌,冲击着金朝奴隶主、封建主的统治。

山东开山赵起义——山东沂州临沂人赵开山,早在一一五八年,领导当地农民起义。为表示抗金的决心,把姓名倒置,以开为姓。起义发动后,参加者有一万多人,攻占密州、日照等县。起义军在作战中,不断壮大,发展到三十多万,在淄、齐等州向金军猛攻。

东海张旺、徐元起义——一一六○年春,海州东海县民张旺、徐元等,因不堪金朝的“苦虐”,率领数千人武装起义,杀死县令。东海县人房真等到海州向官府告密。州、府派人到县察看形势,被起义军杀死。州、府合兵围攻起义军数月,起义军英勇抗敌,金军不能得逞。海陵王派遣在通州监造战船的原中都兵马都指挥使徐文,与步军指挥使张弘信等率舟师九百浮海去镇压。海陵王对徐文说:“朕意不在一个城邑,将以试一试舟师。”六月,徐文等到东海,残酷镇压起义。徐元、张旺被俘,起义军五千多人在作战中被杀牺牲。

契丹撒八、窝斡等起义——海陵王征兵侵宋,派牌印燥合等征发西北路契丹丁壮从军。契丹人因西北路邻近各游牧族,恐怕丁壮从军后,遭到邻族的侵掠,请求免征。燥合不敢回奏,继续督促起兵。契丹译史撒八与孛特补等愤起杀燥合和金朝招讨使完颜沃侧,夺取招讨司所有兵甲三千副,举行起义。推都监老和尚为招讨使。西北路各族人民纷纷起而响应。山后、山前广大牧民杀金朝群牧使。五院部牧民杀金朝节度使,响应撒八。辟沙河千户十哥等杀金朝乌古迪烈招讨使乌林答蒲卢虎,领兵趋西北路,与撒八兵合。咸平府谋克、契丹人括里与当地富室奴隶二千人起义,攻下韩州及柳河县,接着占据咸平府,打造器甲,扩大队伍。括里引兵进攻济州,途中在信州遇金军激战,战败,向西南转移,与撒八起义军会合。一时之间,西北路契丹等各族人民汇合成一般巨大的起义洪流。

一一六一年五月,海陵王在赴汴京途中,任命右卫将军萧秃剌等去镇压契丹人民的起义。六月,又派枢密使仆散忽土和西京留守萧怀忠领兵一万,会同萧秃剌部前去镇压。萧秃剌被撒八军击败,退守临潢。撒八等见金朝大军将到,率部向西北转移,沿龙驹河西行,企图投奔西辽反金。仆散忽土、萧怀忠等追到河上,不及,还军。海陵王闻讯大怒,杀死仆散忽土和萧怀忠;又命枢密副使白彦恭为北面兵马都统,开封尹纥石烈志宁为副;中都留守完颜彀英为西北面兵马都统,西北路招讨使唐括孛古的为副;联合进兵,追剿撒八。

撒八率军西撤的路上,起义军内部发生了分歧。撒八主张投奔西辽反金。原居山前的起义者不愿远行,主张回军去占领契丹人的故乡临潢。移剌窝斡和陈家等杀撒八,拘捕老和尚、孛特补等,窝斡自称都元帅,领兵东还,在临潢府东南新罗寨驻营。

单州杜奎起义——一一六一年八月,南京路单州百姓在杜奎领导下举行起义。起义军攻占了州城。海陵王派遣都点检耶律湛、右骁骑副都指挥使大磐等领兵镇压。

大名府王九郎起义——一一六一年九月,大名府百姓在王九郎(王九、王友直)领导下起义,占据州城。起义军发展到数万人,所到之处,各地人民纷起响应,大者连城邑,小者保山泽。起义军声势浩大,有时仅十多骑,打着旗帜出行,官军也不敢接近。王九郎起义震动了河北。





撒八、移剌窝斡起义图

济南府耿京起义——一一六一年,济南府农民耿京、李铁枪等六人,因金朝赋税的繁重,“不能聊生”,率领当地农民起义,攻取莱芜县、泰安军。山东各地小股起义军贾瑞、辛弃疾等率部来附。农民军在作战中不断壮大,发展到数十万人,给予金朝统治者以很大的打击。

太行陈俊起义——太行山一带一直分布着人民抗金队伍,坚持与金朝统治者作斗争。海陵王南侵,太行人民又在陈俊等领导下大规模起义,从后方给予金军以重大的威胁。

海陵王整军南下,进入汴京。北起上京路、咸平路,南到河北、山东、河东等路,各地各族人民的起义,如火如荼。金朝后方的统治动摇了。

东京政变和海陵王的败亡  在人民起义的浪潮中,海陵王仍然按原计划南下侵宋。一一六一年九月间,金兵分四路出发。海陵王亲自率领三十二总管兵,进军寿春。枢密使完颜昂为左领军大都督,尚书右丞李通为副,尚书左丞纥石烈良弼为右领军大都督,判大宗正乌延蒲卢浑为副,随从海陵王进兵。另一路由工部尚书苏保衡为浙东道兵马都统制,率领水军,从海道进攻临安。太原府尹刘萼(刘元宗子)为汉南道行营兵马都统制,自蔡州进发,攻打荆襄。河中府尹徒单合喜为西蜀道行营兵马都统制,由凤翔攻打大散关,待命入川。海陵王出兵,太子光英在汴京留守,尚书令张浩、左丞相萧玉、参知政事敬嗣晖等在汴京处理政务。

十月初八日,海陵王率领大军渡过淮水,进兵庐州。就在这前一天,东京辽阳府发生了政变。

太祖孙曹国公完颜雍(乌禄,宗辅子)这时任东京留守,是女真贵族中有声望的人物。秉德以谋立葛王(完颜雍)罪被杀后,完颜雍自海路献珍宝以表明他的忠诚。海陵王命渤海人高存福为副留守,监视完颜雍的行动。海陵王杀徒单太后等女真贵族,完颜雍更处在惊慌之中。契丹撒八等起义,完颜雍出兵阻击括里。海陵王命婆速府路总管完颜谋衍(完颜娄室子)领兵五千助战。海陵王自辽东征调大批女真兵南下侵宋,女真兵多不愿南下。行至山东时,南征万户、曷苏馆女真猛安完颜福寿等领一万多人,中途叛变,逃回辽阳。完颜福寿与完颜谋衍等在辽阳发动政变,杀高存福,拥立完颜雍(金世宗)作皇帝。十月初八日,金世宗下诏废黜海陵王,改元大定。完颜谋衍为右副元帅,福寿为右监军。

海陵王率领的侵宋军继续进兵。汉南道刘萼部攻取宋通化军、蒋州和信阳军。别部徒单贞领兵二万人,大败宋建康都统王权于盱眙,进取扬州。前锋攻占和州。海陵王到和州指挥作战。宋兵来战,兵部尚书耶律元宜(契丹降将慎思子)击退宋兵,斩首数万。十一月,任命元宜为浙西道兵马都统制。海陵王驻军江北,指挥渡江。宋中书舍人虞允文率军驻于采石镇,出兵迎战,金军败退。海陵王还军和州,进驻扬州。

这时,金世宗在东京的政权,逐渐巩固。中都留守阿琐等起而响应。金世宗决定迁赴中都。海陵王统率下进攻四川的一路和山东自海道进军的一路,相继被宋军战败。金军士气涣散,海陵王孤军作战,日益陷于孤立了。

十一月二十六日,海陵王集中兵力,勒令将士于次日在瓜洲渡渡江。次日拂晓,耶律元宜率领将士袭击海陵王营帐,海陵王被乱箭射死。尚书右丞李通、浙西道副统制郭安国等都被杀。元宜代行左领军副大都督事,领兵北还。海陵王统一江南的事业,完全失败了。


虞允文从此一战成名,采石或可与赤壁,淝水并论
采石之后,直到金亡,金再也没有组织大规模的南侵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光谱 发表于 2005-7-19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保定–阜平县 联通
呵呵~不是一般的长,但很有趣^^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冷看星空2 发表于 2005-7-19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甘肃–兰州–安宁区 电信/闪客网吧
三尺龙泉万卷书,
上天生我意何如?
不能治国安天下,
枉称男儿大丈夫!


----
这诗最有气势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爱星币 发表于 2005-7-19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通辽 联通
赤壁矶头落照,淝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光谱 发表于 2005-7-19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保定–阜平县 联通
mm们怎么不进来?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8)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Deneb 发表于 2005-7-20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潍坊 联通
我听得最多的就是这两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我同桌一天起码说10便(上学时)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6 04:26 , Processed in 0.12460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