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到目前為止觀測條件最佳的凌日行星

[复制链接]
andy2000a 发表于 2005-10-17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台湾 中华电信(HiNet)数据中心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特此更正 應該不能說是"看" 到系外行星
是凌日法 找到系外行星

以免誤導大家

---------------
觀測通知:到目前為止觀測條件最佳的凌日行星

Dumbbell Nebula and environs  瑞士日內瓦天文台(Geneva Observatory)歐洲行星獵人小組(European planet-hunting team)Michel Mayor等人宣布他們又發現了一顆以行星凌日法(transit)發現的系外行星(extrasolar planet)HD 189733b,這是第9顆用凌日法發現的行星,但卻可能是所有凌日系外行星( transiting exoplanet)中,最容易觀察的一顆。這顆系外行星很特別。它的母星位在狐狸座(Vulpecula),恆星編號為HD 189733,離地球約63光年,亮度7.7等,以雙筒望遠鏡便可看見;光譜型為K型,表示它的表面溫度大約僅有4000~5000度,比我們太陽的表面溫度稍低,是顆橘色的矮星。這樣的狀況,對於天文學家研究這HD 189733b的大氣和溫度相當有利。此外,由於HD 189733離著名的狐狸座啞鈴星雲(Dumbbell Nebula,M27)僅0.3度之遙,在現在這個季節,黃昏時就位在天頂附近,可以觀測到午夜之前,因此觀測條件還算不錯。

  Mayor等人是利用位在法國的上普羅旺斯天文台(Haute-Provence Observatory)1.9 米望遠鏡進行HD 189733徑向速度(沿我們視線方向的速度)測量(radial-velocity method),發現母星HD 189733有重力擾動的現象,因而發現這顆系外行星,更進而發現從地球上觀測時,HD 189733b應該會週期性的遮蔽母星,使母星的亮度週期性地降低。因此,他們另外利用上普羅旺斯天文台1.2米望遠鏡進行追蹤觀測,確定行星凌日現象的發生;凌日過程約持續2小時左右,母星亮度約減少了3%--這是到目前為止,系外行星使母星亮度降得最多的行星凌日現象。

  結合重力拖曳與凌日兩種觀測結果,天文學家估計HD 189733b的質量約為木星的1.15倍,直徑約木星的1.26倍、為其母星的0.17倍,軌道週期(繞其母星公轉一週的時間)約2.219天,距離母星約0.0313天文單位(1天文單位=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1億5000萬公里),密度則約為每立方公分0.75公克,因此確定與木星類似,這是一顆氣態巨行星。相關論文將發表在天文與天文物理期刊(Astronomy & Astrophysics)中。根據母星的溫度和0.0131的距離,HD 189733b的表面溫度可能高達攝氏數百度,且它的質量約木星質量大小,環繞母星的公轉週期不超過3天,是為天文學家所謂的「超熱木星(very hot Jupiters)」。在這樣熾熱的表面溫度下,幾乎不可能存在生命;即使它有衛星,衛星上也不可能存在任何生命。 哈佛史密松恩天文物理中心(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David Charbonneau等人曾利用哈柏太空望遠鏡和史匹哲太空望遠鏡進行數顆凌日系外行星的大氣和溫度測量。他們認為HD 189733b絕對是個值得挖掘的寶窟,理由一是因為這顆行星距離母星非常近,因此凌日現象頻繁;理由二,3%的亮度變化使得凌日現象相當容易偵測到;理由三,這顆恆星HD 189733相當明亮,且離地球僅63光年,表示天文學家的觀測資料訊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相當高,精確度相對的也很高,而且利用小型望遠鏡加個CCD就可以輕易觀測,甚至是非常有經驗的變星目視觀測者就可以利用雙筒望遠鏡以目視方式鑑別出亮度的變化;理由四,這顆行星表面溫度很高,因此利用史匹哲太空望遠鏡應該可以直接偵測到行星的熱輻射。基於上述理由,他們因而建議無論專業或業餘天文學家,都應持續對這顆系外行星進行監測。

  如果您對這顆系外行星的凌日觀測有興趣,
臺灣地區下次可見HD189733b的最佳凌日發生時間,落在10月23日21:24~23:58,及10月26日02:38~05:14。之後的其他適合觀測時間,建議可至http://www.ucolick.org/%7elaugh/HD189733_b.transits.txt觀看。

參考資料:http://skyandtelescope.com/news/article_1606_1.asp, 2005.10.06

from 台灣天文台

----------
http://www.tam.gov.tw/news/2005/200507/05071301.htm

美國加州業餘天文學家Ron Bissinger,發現HD 149026b恆星發生行星凌日的現象--系外行星(exoplanet)從恆星前方通過,使恆星亮度降低的事件,;這是第三起由業餘天文學家發現的系外行星凌日事件。這顆行星繞其母星公轉的週期約2.877天,由於運氣不錯,Bissinger有機會在6/30、7/2和7/5連續三次觀測到這個事件的部分掩食過程,將所有觀測資料利用Eastern University的David Bradstreet撰寫的Binary Maker 3 software程式加以整合後,可以得到凌日的完整光變曲線,如右上圖,天文學家可利用凌日事件精確測量行星的直徑。 組織Transitsearch.org系外行星凌日觀測網的Gregory P. Laughlin等人,訓練了一批如Bissinger這樣的業餘天文學家協助搜尋系外行星凌日的現象;當初HD 149026b可能發生行星凌日的預報提出後,Laughlin認為雖然業餘天文學家有能力可以偵測,但觀測難度比前兩個偵測到凌日事件的HD 209458b和TrES-1還高,業餘天文學家可能無法應付。

然而事實證明,Bissinger利用Celestron SCT "14吋 "望遠鏡加SBIG ST-10XME CCD便搶在專業團隊之前偵測到這起事件,因此業餘天文學家只要善加利用CCD輔助觀測,即可大大提升觀測的成效。

資料來源:http://skyandtelescope.com/news/article_1543_1.asp, 2005.07.07
       

 
       

-------------
SMA確認原行星系統在銀河系內相當普遍

  本週正在美國麻州劍橋舉行的討論會中,天文學家利用位在夏威夷毛納基峰的次毫米波陣列(SMA)第一次確認在獵戶星雲內的原行星盤(簡稱proplyd)有足夠物質可以形成類似我們的行星系統。夏威夷大學的天文研究所Jonathan Williams博士說:SMA是唯一可以測量獵戶原行星盤內塵埃的望遠鏡,因此確定它們可以形成行星,這對我們瞭解如何在不利的太空環境下形成太陽系統是很重要的。

  獵戶星雲內的星際風風速可達每小時三百二十萬公里,溫度超過攝氏一萬度,生存在這種惡劣環境下,是否有足夠的物質可以持續下去,形成一個新的太陽系,或者它會被侵蝕掉,就像在沙漠中的峭壁被風沙侵蝕?現在證據顯示這些原行星盤相當頑強,為尋找行星系統帶來了樂觀的新研究領域。

  1990年代,哈柏太空望遠鏡對該區進行觀測,由於鄰近的獵戶座四邊形(Trapezium)的高溫恆星照射原先是又冷又黑的氣體雲也跟著發光,獵戶座四邊形是一個星團,內有超過一千多顆的年輕高溫星球,年齡只有一百萬年,星團的直徑大約四光年,這和太陽與最近恆星(比鄰星)的距離相當。

  受到獵戶座四邊形的恆星風吹襲,獵戶星雲內產生的原行星盤可能可以形成行星,但狀況仍舊未明,它們是否有足夠的物質可以形成穩定的行星系統?利用SMA,天文學家現在能夠深入探測這些原行星盤,並測量它們的質量,弄清楚當中的形成過程。

  哈柏所拍的影像是非常地壯觀,但只展現出盤狀的外型,無法告訴我們物質有多少,哈佛史密松天文物理中心的David Wilner博士如是說。一旦發現有些原行星盤的大小及質量可以和我們的太陽系相當,這將會加強了太陽系起源和獵戶座原行星盤之間的關連。

  當銀河系內大多數的似太陽恆星終究在類似獵戶星雲的環境下形成,SMA的結果建議,像我們太陽系的形成將是非常普遍,並且是持續進行的事件。我們在地球上經歷的生老病死也會在其他星球上重複發生,SMA提供了我們一個前排的座椅,讓我們弄清這些宇宙中的奇觀。(yhtseng)
http://www.tam.gov.tw/news/2005/200506/05062006.htm

----------
質量介於地球與天王星間的新型系外行星

 經過三年的觀測蒐證,由 Geoffrey W. Marcy(柏克萊加州大學)、R. Paul Butler(加州理工)所領導的團隊宣布發現一種新類型的系外行星。這顆編號 Gliese 876d 的行星是寶瓶座十五光年外一顆黯淡紅矮星家族一員,距離其母星約 320 萬公里,軌道週期僅 46 小時,同時也是目前在普通恆星系統中所發現最輕的系外行星,質量僅為地球的六至九倍之間,其特性與已知的系外行星大異其趣。

 Marcy 與 Butler 的團隊曾發現過 107 顆系外行星,不過 Gliese 876d 是其中最有趣的一個。

 由於距離母星甚近,所以在該行星上所看到的太陽直徑達 12 度,為地球所見太陽的二十四倍寬,而且溫度也高達 200° ~ 400° C,在地球上,這樣的溫度液態水無法存在,但若有夠高的大氣壓,仍可能存有液態水,不過天文學家並不確定它是否有大氣,所以可能像地球和金星一樣充滿岩石,也可能和天王星一樣佈滿"熱"冰,而濃厚的大氣中充滿了水、甲烷與阿摩尼亞等揮發性氣體。如果這顆行星由岩石構成,其直徑估計約為地球的 1.75 倍,表面重力會是地球的 2.5 倍,因此地形也較地球平坦。

 與大部分系外行星一樣,Gliese 876d 是以沿徑速度法所發現的,不過 876d 可不是這顆十等紅矮星第一顆被發現的行星,先前已經有兩顆更重的行星被發現,其質量分別為木星的 2.5 倍與 0.8 倍(或地球的 800 倍與 250 倍),公轉週期則為 60 天與 30 天,不難看出,它們被鎖定在 2:1 的共振軌道上,行進中互為前後。天文學家就是利用這完美共振間的些微變化,找出了隱藏在旁的干擾源:Gliese 876d
http://www.tam.gov.tw/news/2005/200506/05061501.htm

--------------
http://www.tam.gov.tw/news/2005/200505/05050301.htm
系外行星影像確認了!

  經歷一年的奮鬥,歐南天文台(ESO,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的天文學家Gael Chauvin等人終於確定:他們在2004年4月拍到的2M1207旁的星點(右圖中的紅棕色星點),確實是一顆系外行星!因此,這幅影像將成為天文史上,第一幅直接拍攝到系外行星本體的影像!

  2M 1207是顆年輕的棕矮星,位在長蛇座方向,離地球約200光年。2005年1月初,這些天文學家就已猜測這是顆系外行星沒錯(天文速報2005.01.26首幅系外行星的影像幾乎確認了),但沒有十足十的把握,因此不敢妄下斷語。

  不過,他們於2005年2~3月份,利用ESO位在智利的超大望遠鏡( Very Large Telescope)再度取得這個系統的新影像,並據此分析後,確定兩者的運動趨勢相同,所以2M 1207旁的這個星點,的確是顆系外行星,故給予系外行星編號為2M 1207b。

  光譜資料顯示,2M 1207b表面含有水分子,因此表面溫度應該不高;由光譜資料、紅外顏色和電腦演算的結果,以及重力擾動分析,2M 1207b的質量約少於5倍木星質量,與母星2M 1207A相距約55AU(1AU=地球至太陽的平均距離+1億5000萬公里),比母星暗100倍以上。Chauvin等人推測:這顆巨行星的形成途徑,極可能與我們太陽系中的行星形成分是不同,而是像太陽這樣的恆星一樣,直接從星雲重力塌縮而成。

  相關論文將發表在天文與天文物理期刊(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A&A)中。系外行星影像的確定,讓天文學家相當高興,因為將來便可據此研究巨型系外行星的物理結構、化學組成等;未來技術再繼續精進之後,或許連向地球一般的岩質類地行星,都可以拍攝到並加以分析。
 楼主| andy2000a 发表于 2005-10-17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中华电信(HiNet)数据中心
HD 189733  

好像星圖 starryNigh 上沒有 這類星圖  HD 星星
這顆不是才 7.7 等嗎  
還有 planetarium 上好像 只有 HY  HIP  TYC  沒有 HD開頭
 還是說  HD 星表的某 星  可以是 HIP 另一個編號 ??  
 上次有人說 starrt Nigh 好像都支持阿 

why  ??

還有 如果我找到 HD catalog  

那可以轉換成 Palm  planetarium  or PC上得  StarryNigh  4.0
 使用嗎 ?  還是只能copy到 memo , import 進 planetarium ?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愚公 发表于 2005-10-19 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海珠区 电信
HD 是Henry Draper星表的简称,我查了查网上的资料,hd星表的数量只有225,000颗左右,比tycho星表要小,估计HD 189733应该有对应的TYC编号,但我现在还没找到方法转换编号,因为我现在电脑上只有starrynight的3.0pro版。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地球人 发表于 2005-10-19 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即使使用目前地面上最大的望远镜,都不可能用目视看到太阳系以外的行星。
这份观测通知,应该是发给各专业天文台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活动星图 发表于 2005-10-19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鹏博士BGP
估计楼主把论坛当做国家天文台的下属机构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愚公 发表于 2005-10-19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海珠区 电信/越秀区电信
这个通知没有说能直接看到行星,只是说观测行星凌日造成的母星亮度的变化,文中提到虽然观测条件要求比较高,但还是有机会观测得到(文中的例子是用C14+sbig CCD)。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andy2000a 发表于 2005-10-19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中华电信(HiNet)数据中心
請看清楚 發文內容 , 其實是透過 凌日造成的母星亮度 ..
而一般 凌日造成的母星亮度 都很小  ,
不過 這次比較大 , 如果有比較厲害業餘玩家 還是能 找到  
我是沒有如此強的設備 但是 牧夫很多玩家都有使用  致冷 CCD ..
如果 ccd 夠強 還是能 照到 亮度變化 , 不過的確很難

我只是想告訴大家 , 多年前很多天文學家都認為 不可能在看到系外行星 
因為直接看跟本看不到 ..   但是後來有來發現 利用凌日法 光度變化可以找到 ..
方法一打開後  就越來越多人發現 ...
或許我們目前無法直接看到  如地球般大係外行星 (不論是 凌日法 或是 軌道擾動 都太小..)
但是 不要限制住 我們的想法  
也許那天 會有同好發現 新方法可以 "找到地球般大係外行星"

還有地球人 請看  
http://www.tam.gov.tw/news/2005/200505/05050301.htm
系外行星影像確認了!

真的拍到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地球人 发表于 2005-10-20 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在Sky&Telescope第十期上有关于系外行星的报道,其凌日亮度变化只有3%,用肉眼是不可能察觉到的。需大口径和高灵敏度的CCD。
楼主在转帖时用了三个“看”字,我担心会误导一部分牧友,特地指出来。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5 05:50 , Processed in 0.090330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