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所能見到最簡化的德式赤道儀系統了,麻雀雖小,五臟具全,雖做工較粗,但卻可以當一個很好的教材,所有再複雜精密的赤道儀,都由這個原理發展出來.它的五臟:
1. 極軸,赤經軸的仰角由兩塊契型板粗定,把下板短邊只向天球北極邊,仰腳靠契型板的固定角度,,不足之處,可以由支撐的腳架雲台調整.
2. 赤經軸,由兩塊板以支撐片聯接,做為赤經轉軸,以螺栓的螺紋來調整兩板的張角,來完成赤經軸的旋轉,補償地球的自轉.
3. 赤緯軸,相機下的球頭,是它的赤緯軸,當架好腳架的角度,大略把下板指向天球北極,這時可把球頭鬆開,把相機指向所要拍攝的天體,固定球頭便可.
4. 赤經軸旋轉把手,就是螺栓上的帶螺孔的片狀物,這支螺栓穿過上,下兩板,上下板都無螺紋,只有孔,螺栓可以自由進出下板,只有圓紙盤上的尖形片片有螺紋,轉動片片,或以手上抬上板,上板便依地球自轉軸旋轉,所以看官們看這簡易赤道儀的螺栓是彎的,不做彎就卡住下板,上下板便動不了.
5. 赤經軸刻度,螺栓上的圓紙片是不動的,與下板固定不轉動,而上板移動量(或稱仰角),是由帶螺栓的片片上的尖端(就叫指針吧),指向圓紙盤的刻度來決定,只要算出螺栓的螺距,及螺孔到旋轉片的長度,及指盤刻度角, 換算天球時,便可知到多久要轉片片多少角度.
這簡易系統真的非常簡單,但卻是一個對赤道儀各部動作及原理很了解的人所做,沒有一個零件是多餘的,雖實際使用會有問題,但做為一個教材,真是再好不過了,一條龍兄您贊成嗎?還有東西沒看出嗎?拿出慧眼,有須要補充的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