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别等到大学才开“创新课”!

[复制链接]
meteorobs 发表于 2006-4-27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八纬路镇彦网吧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2006-4-26 0:00:54 849399 红网 

  从2006年秋季学期开始,天津大学将开设“研究与创新”类型的课程。每位本科生在四年学习期间必须选修1-3个学分的“创新课”。
据了解,“创新课”将由各专业中学术水平高、科研成果突出的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学科带头人、具备丰富的科研教学经验的博导和教授开设(见4月25日 新华网)。

  中国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屡屡夺魁,人尽皆知,而另一方面,中国学生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也是举世闻名,如果把理论与创新比作是一个人的两条腿,那么中国的学生多半是一腿长一腿短的“瘸子”。而创新能力又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最坚实的后盾,因此非同小可。

  天津大学把“创新课”提高到必修课的高度,并请来“院士级”人马进行教授,可谓隆而重之。若要问天津大学此举的意义有多大?笔者有点悲观,用四个字形容就是:聊胜于无。要知道,创新能力毕竟与书本知识不同,它是需要长期养成的一种基本素质,不是一年半载里修几节课,背几段书,考一场试,写一篇论文就修得来的。

  那么,谁“偷”走了中国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这里先说驯象的事儿。大象力大无比,为什么会被人类驯得服服帖帖,比猫还乖?据说驯象师的做法是:当大象很小的时候,就把它用铁链套在树桩里,它曾试着摆脱树桩,但是失败了。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后,它也就习惯被束缚了,即使当它长大以后,完全有能力挣脱树桩的束缚,但它却再也不会尝试了。

  中国学生就像被驯化的大象,他们的独立思维、创新能力就是在成长的过程当中被那条紧紧套在腿上的“铁链”一点一点地扼杀了,即使他们长大了,翅膀也硬了,就是飞不起来。那么,束缚中国学生的“铁链”是什么?

  直观看,首当其冲是中国的基础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到中学,十几年的基础教育中,中国的学生面临的最大难题只有一个字:分!分数是评价学生优劣、教师能力、学校水平的不二法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试教育讲求整齐划一,因此决定了教材、教法、试题、评分等整个系统的“统一”与“标准”,不能稍作逾越,连最富想象力的作文,也被逐一解构成“N段论”的八股文。中国的应试教育就像砖瓦厂的“模子”,即使填进再多的泥坯,“凸出”部分也是多余的,都将被无情地削去。“教育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产品”,奢求什么个性与创新?前些天,四川某大学一硕士研究生撰文质疑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被校方不屑地评价为“无知”。

  而如果要深究,根子还不在学校教育,而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中和思想和中庸哲学。孔子所谓“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庄子所谓“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韩非子所谓“去甚去泰,身乃无害”;管子所谓“中正者,治之本也”……“中庸”不仅是建立在儒家人性论基础上的一种伦理道德观,同时也是一种思想方法。中正求和、不走极端的处世方式,对家庭、社会的稳定或许有一定的作用,但去异存同、中立不倚的思维方式与学术创新所要求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则相去甚远,因此是非常有害的。

  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的创新能力,需要系统重建,任重而道远。就学校教育这一块,从小就要呵护学生自由的思想,独立的天性,并有意思地对他们进行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到他们都成为“驯象”之后,才学创新已经晚了。

(稿源:红网)

(作者:练洪洋)

(编辑:潇湘行)
NightskyOfAlche 发表于 2006-4-28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联通
大学的“创新课”也tmd是假的~~~~!!
      刚上大学时,学校说每人要有4个创新学分才能毕业,我看了一下评分标准,太难了 :shock: ,例如本科生在全国电子设计获奖都最多可换成3个学分,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能换成2个学分。。。。。。等等。。。。我当时就就得有假,否则我们学校没几个人能拿到4个学分毕业。
      待到大三时,果然不出我所料 8) ,学校开了很多试验课,选修一门给2个创新学分,那些试验课完全是跟着老师一步一步做试验,完全没有“创新”可言。我敢说我们学校百分之99。9的人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拿到4个创新学分的(我也不例外。。。 :? )
      现在大四作毕业设计,老师问我的毕设有没有什么创新点,我说没有。。。,他的脸一下就沉下来了。其实我也没有办法。。。。。 :?  ops: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jupiter1186 发表于 2006-4-30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南开区 联通
哎,我就没赶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望天 发表于 2006-5-1 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长沙 电信
创新要有环境,最好的环境是:工作没问题,生活没问题,吃饱了,喝足了,实在闲得没事情做了,于是创意就冒出来了。为了功名利禄的话----很容易制造假创新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俺到目前还没发现哪个下岗缺钱或者讨饭的拍出过成功的摄影作品,也许俺孤陋寡闻。。。。。。。

俺知道的一个例外是可气又可怜的瞎子阿丙,创作了一个让人伤感的“二泉映月”   :cry: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4 21:35 , Processed in 0.076776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