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天气不错,深夜的星空可以说是繁星点点,是个拍摄星空的好机会。由于没有导星,使用三脚架曝光8秒星点就拉线了,所以一直也没有拍摄过星空。这次进了840K,实在按捺不住拍摄星空的冲动,于是先动手改造了20x50双筒,拆掉其中一只原有的目镜,装上一只H20的目镜,在目镜后接投影管,安装 840K,准备用这个来做导星镜。之所以没有使用我的76/900反射做导星镜,是因为楼顶的风实在太大,反射镜筒比较大,风一吹,晃动的很厉害。
然后在笔记本中安装了K3 CCD,把双筒固定在原来小牛反的EQ-1赤道仪上(已经改装电跟踪)。再把相机三脚架固定在赤道仪上,装上数码相机,等待深夜的来临。看完球赛正好凌晨 1点多,夹着笔记本,提着导星镜和脚架冲上楼顶。支好赤道仪的脚架,调整极轴(由于北面天空被遮挡,看不到北极星,因此只能大概调整极轴),启动K3 CCD,这次用的是木星作为引导星,因为现在木星最亮。把木星移到ccd的视场中央(十字叉丝的中央),打开电跟踪,随时微调调速电位器,尽量保持星点在视场的中央,按下相机快门曝光30秒。由于极轴有偏差,因此调整了好几次才使得星点在整个曝光期间只作了微小的移动,连拍了4张,拍摄参数间照片。
可以看出这张照片拍摄的是天鹅座和天琴座附近的星空,对了一下我的星图,找到几颗6.98等的恒星。由于我的星图只能显示7等以下的恒星,有没有更暗的星我也不是很清楚。
总结:
经过这次尝试,觉得这个土办法还挺不错,只要再提高极轴的精度,应该会有更好的效果。另外曝光还是不够,下次尝试使用ISO400曝光30秒、或60秒试试,但是可能会由于强烈的灯光干扰,使得照片过曝。谁叫我们身在城市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