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专家相信,在这样一个“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时代,像拉里这样的病例并不罕见,且发病率正日益增长。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旗下的一份刊物称:“现在,工作压力对员工健康造成的危害,也许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严重。”虽然,精力开始自然衰退的中年人因过度操劳而引发身心衰竭更常见,但同样情况也可能出现在青年人身上。2005年11月,Spherion公司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劳德代尔堡委托发起了一项哈里斯互动民意调查,结果发现,年龄在25~39岁之间的工人,1/3因为工作而感觉心力交瘁。
“心身耗竭综合征”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是由美国纽约的心理分析学家赫伯特·J·弗罗伊登贝格尔(Herbert J. Freudenberger)提出的。当时,弗罗伊登贝格尔注意到,他曾经无比满意的工作,现在却让他感到疲倦和失落。后来他又注意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身边的许多医生也变得情绪低落、愤世嫉俗,对病人也越来越冷淡、越来越漠不关心。
这种小毛病没有专门的统计数据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心身耗竭综合征在这个领域的“圣经”——《精神障碍的诊断及统计手册》(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中,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分类。相反,它被归入了“未分化身体形式症”(undifferentiated somatoform disorder)。不过,即使没有确凿的统计数据,专家们仍一致认为:各行各业的工作压力正在增加,人们正在疲于奔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