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星的“怪异”行径,进一步加深了天文学家的怀疑:这颗当时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总是不肯规规矩矩地按照推算的轨道运行,仿佛有一股神秘力量正在“引诱”天王星——天文学家将它归因于一颗未知的行星。这一次,数学家们大显身手:利用牛顿的万有引力,英国人亚当斯(John Couch Adams)和法国人勒维里耶(Urbain Le Verrier)推算出了未知行星的轨道。1846年9月23日,德国天文学家加勒(Johann Gottfried Galle)只用了一个晚上,就在预定位置找到了那颗行星——这就是后来的海王星。
如此一来,冥王星的行星地位将得以保全,同时“齐娜”、谷神星和冥王星的卫星卡戎(Charon)也将升为行星,这就是所谓的“12行星”方案。草案还对不同的行星加以区分,例如1900年之前发现的8颗行星可称为经典行星(classical planets);其他小于水星的行星(如谷神星、“齐娜”和卡戎)可称为矮行星(dwarf planet);以冥王星为代表的一类行星(如布朗发现的许多大个子海外天体)则被划分成一个新类,叫做类冥行星(plutons)——它们全都属于行星。其他不符合行星规定,但是又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被称为太阳系小天体(Small Solar System 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