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三张图看懂为什么CCD适合长曝,CMOS适合短曝(CMOS vs CCD)

  [复制链接]
tankj 发表于 2017-10-2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首先,这只是个基础的原理说明贴,已经懂得这个原理的大佬可以忽略本贴!

著名的光谱和天文成像博客Christian Buil最近(2017年8月)更新了一篇文章,详细对比CMOS和CCD传感器的性能差别。

作者的结论是:现在的CMOS传感器和最好的工业CCD(除开E2V这种科学级背照CCD)在整体性能上已经比较趋近。

大家都知道CMOS适合大量拍摄短曝光照片,并不仅仅是因为CMOS的读出噪声低,而是CMOS芯片的整体特性决定的。

先来一张图说明CMOS的热噪声:
dark_current-902.jpg
说明:相同温度下CMOS的热噪声大大高于CCD,反之,要达到和CCD相同的热噪声,CMOS需要深度制冷。

第二张图,对HD217813一小时曝光后的信噪比:
cmosvsccd1-439.jpg
说明:CCD的单个像素信噪比大幅高于CMOS,整个目标的信噪比略高于CMOS。

最后一张图,噪声的相对比例:
cmosvsccd2-1294.jpg
说明:忽略入射光子噪声和天空背景的光子噪声,CCD读出噪声占比高,但是热噪声占比小。CMOS读出噪声占比低,但热噪声占比高。

因此,
CCD适合长曝光方式,因为一次曝光只带来一次读出噪声,且长时间曝光不会增加多少热噪声。
CMOS适合短曝光方式,因为短时间曝光不会带来很多热噪声,且多次曝光也不会累积太多读出噪声。


——————————————————————————————————————————————————————————————————————

以上只是这篇文章的一小部分。整篇文章太长无法完全翻译,读完之后个人的体会是在天文摄影这种主要拍摄暗弱目标的应用上,CMOS与CCD还是有一小段差距,这段差距主要体现在,与CCD达到相同的QE时(比如IMX290),CMOS的热噪声大大高于CCD,这个比例相对于CMOS带来的低读出噪声而言,要更多一些。放到实际应用中,IMX290拍摄大约4张带来的读出噪声就等于一张ICX694的读出噪声,但一张ICX694长曝下来的时间,如果仅仅用IMX290拍摄4张,其热噪声会高于ICX694。换句话说,CMOS的低读出噪声抵平CCD后,其热噪声还是要高出CCD一截。
(ASI1600mm用的那块松下传感器热噪声要低很多,但读出噪声更大,且因为它的QE比ICX694和IMX290的水平要低一截,所以就不方便对比了)

同时不巧的是CMOS的热噪声并不是整齐的,你不能像用ICX694这种CCD芯片一样,准备一个暗场校准库,然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可以直接使用这些素材来校准。使用CMOS要得到好的结果需要每一次都单独拍摄暗场照片,且这些校准文件只能使用一次。

另一方面,CMOS还具有比CCD大得多的TNR噪声,TNR噪声和热噪声一样不是高斯分布的,因此可以通过校准暗场去掉。
而CCD上占主要的读出噪声是随机噪声,只能通过叠加去掉。

CMOS的大量短曝要求它必须大量叠加,但噪声特性却同时也需要拍摄大量暗场;
CCD的读出噪声要求它必须大量叠加,但单张长曝却同样花费时间;

从效率来讲,CMOS和CCD两种传感器目前来看都是两头不讨好的。都需要大量叠加,也需要大量时间来拍摄。

但目前我个人还是会选择CCD,因为在传感器整体性能和前期拍摄工作量都相差无几的前提下,使用CCD产生的图像在校准处理上更简单更容易,同时产生的文件要少一个数量级,相应的校准、对齐、叠加的整个工作量都要少一些。“更好处理” 这也是个人爱好者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体会随想,不是很有逻辑,不过CMOS和CCD大体上也就是这么回事儿了。原理上来讲,这两者的性能并没有明显高下之分,只能说各有所长吧,还有很多上面没有提到的问题,比如CCD有更好的线性度、CMOS的辉光问题和ADC的精度问题之类的,但随着CMOS技术和工艺的发展,这些问题相信不需要多久就能解决了。毫无疑问以后的天文领域也会是CMOS的天下,那篇文章的作者最后也提到,如果制造出更深度的制冷相机(-60C以上),那么CMOS也能拥有超低的热噪声,同样可以用来长曝拍摄,再加上低读出噪声,这时候CMOS的全能性才充分地体现出来。

CCD呢也并不会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不要忘了E2V。在成本不敏感的领域,荧光成像、生命科学、光谱分析之类的科研应用上,背照CCD的强大威力是现在的消费级CMOS无法比拟的,相应的科学级CMOS的缺乏是个工业问题,只能靠时间慢慢解决了。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如有错误之处,望及时指正,我一定虚心接受,保持良好讨论氛围。

skywalkerxx 发表于 2017-10-2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浦东新区 电信
学习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OBER2017 发表于 2017-10-2 16: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 中移铁通
索尼的CCD要全停产啦,逼我们用CMOS去

点评

是啊,停产计划已经做出来了。sony不再生产新的CCD晶圆了。有OEM订购的,就从库存晶圆里拿出来切,库存用完了事。 剩下就是很贵的E2V,或者工艺老旧的kodak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 16:39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tankj 发表于 2017-10-2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电信
SOBER2017 发表于 2017-10-2 16:30
索尼的CCD要全停产啦,逼我们用CMOS去


是啊,停产计划已经做出来了。sony不再生产新的CCD晶圆了。有OEM订购的,就从库存晶圆里拿出来切,库存用完了事。
剩下就是很贵的E2V,或者工艺老旧的kodak  

点评

没办法,柯达的也不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 18:41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小六哥 发表于 2017-10-2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韶关 移动
我的国能生产ccd么。。。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disablewong 发表于 2017-10-2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 城市电讯有限公司
感覺在這樣多變數下, 不好比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OBER2017 发表于 2017-10-2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 中移铁通
tankj 发表于 2017-10-2 16:39
是啊,停产计划已经做出来了。sony不再生产新的CCD晶圆了。有OEM订购的,就从库存晶圆里拿出来切,库存 ...

没办法,柯达的也不错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小六哥 发表于 2017-10-2 18: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韶关 移动
如果能在制冷上有什么突破就好。能冷淡到零下60度,coms红绿蓝噪点应该基本都没了。

点评

不好意思是我没写清楚,-60C是指的低于环境温度60C,也就是环境温度20C的时候制冷最大可以达到零下40C。到了夏天-60C的制冷可能还是不太够,毕竟还要考虑regulation的问题,至少留个3度的余量吧。冬天的话,在比较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 19:38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zhanglaoyu 发表于 2017-10-2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潍坊 电信
学习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tankj 发表于 2017-10-2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电信
小六哥 发表于 2017-10-2 18:52
如果能在制冷上有什么突破就好。能冷淡到零下60度,coms红绿蓝噪点应该基本都没了。 ...

不好意思是我没写清楚,-60C是指的低于环境温度60C,也就是环境温度20C的时候制冷最大可以达到零下40C。到了夏天-60C的制冷可能还是不太够,毕竟还要考虑regulation的问题,至少留个3度的余量吧。冬天的话,在比较冷的地方,环温0度以下的时候现在的冷冻CMOS也能做到零下40C以下,可以试试长曝了。

点评

冷冻相机了解很多是双层制冷的。温差都是40度左右。不知如果做成3层制冷或者5层制冷的效果是否可行。。效果会怎样。不知能不能达到温差60度。感觉coms只要够冷还是有得一拼的和ccd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 20:51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小六哥 发表于 2017-10-2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韶关 移动
tankj 发表于 2017-10-2 19:38
不好意思是我没写清楚,-60C是指的低于环境温度60C,也就是环境温度20C的时候制冷最大可以达到零下40C。 ...

冷冻相机了解很多是双层制冷的。温差都是40度左右。不知如果做成3层制冷或者5层制冷的效果是否可行。。效果会怎样。不知能不能达到温差60度。感觉coms只要够冷还是有得一拼的和ccd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tiantian99 发表于 2017-10-2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学习了,谢谢分享
回复 顶~ 1 砸~ 0

使用道具 举报

SOBER2017 发表于 2017-10-2 22: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 中移铁通
Q9的制冷已经可以达到比环境温度低50℃了,相信不久后可以突破到比环境温度低60℃的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wangjl319 发表于 2017-10-2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萍乡 电信
学习了!
话说CCD会不因此涨价,是不是现在可以囤一些CCD收藏起来了

点评

囤个100年拿出来当古董可能能值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3 14:53
索尼的CCD到2020年全部绝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3 08:52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tankj 发表于 2017-10-3 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电信
wangjl319 发表于 2017-10-2 22:09
学习了!
话说CCD会不因此涨价,是不是现在可以囤一些CCD收藏起来了 ...

囤到成古董的时候可能会涨价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qhyphoto 发表于 2017-10-3 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萨克拉门托 T-Mobile_US
本帖最后由 qhyphoto 于 2017-10-7 02:43 编辑

我觉得CMOS适合短曝,CCD适合长曝,热噪声是原因之一,还有几个原因是需要强调的:

1. 天光背景:  当曝光时间较长的时候,天光背景产生的量子噪声(散粒)噪声,占比可能已经超过读出噪声了,所以CMOS在较长曝光的时候,读出噪声的优势已经被天光背景的噪声所削弱了,甚至没有了,因此在这个情况下,CMOS的低读出噪声的优势体现不出来。 (当然在窄带情况下,天光背景可能很弱,这种优势还存在一些)。不过如果赤道仪足够好,只要CCD往死里曝,那么读出噪声的劣势必定被天光背景所掩盖。因此对于长曝光,CCD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2. CMOS读出噪声在低增益下,与SONY的CCD相比差别不是太大。比如一般是3个多电子,SONY的694,695也在4-5个电子的范围。因此在低增益下CMOS的读出噪声优势也不能发挥,而且由于CMOS目前的AD转换位数为12或者14位,达不到CCD的16位,意味着在低增益下,CMOS的系统增益会达到若干个电子对应一个ADU单位,这样就会引入量化噪声。而CCD在低增益下,系统增益通常在1个电子对应一个ADU之内,甚至零点几个电子对应一个ADU。因此完全不用考虑量化噪声对图像效果的影响。 所以CMOS要充分发挥优势,需要提高增益。而高增益下下,CMOS长曝光则容易饱和。因此也限制了CMOS在长曝光下的应用。只能通过减少曝光时间,叠加的方式。

3. CMOS的热噪声和放大器辉光。QHYCCD有特别的技术进行控制,而上述测评并不是基于QHYCCD的CMOS相机。所以热噪声的结论是否成立还有待商榷。当然从总体来看。SONY的CCD的热噪声还是非常低的,应该说是低于SONY目前最新的CMOS器件。但是当使用了QHYCCD的对CMOS相机的热噪声控制技术和放大器辉光控制技术以后,差距应该并不是这么大。


CMOS在高增益下,利用读出噪声很低的特点,短曝大量叠加的方式,对于克服大气抖动,拍摄很高角分辨率的照片,是一个革命性的突破。这样意味着可以通过类似于行星摄影的方法,进行大量拍摄,通过软件筛选去掉大气抖动大的帧,从而获得高分辨率的深空天体细节。这个对于较亮的天体,如行星状星云,小的星系等,效果非常显著

点评

谢谢如此详细专业的回复!特别是对技术细节的说明非常清晰。最后提到大量短曝的方式在天气条件不太好的情况下确实非常实用 短曝降低了对赤道仪和导星的要求 同时也提高了得到锐利图像的机会。QHY在全球也算冷冻CMOS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3 14:52
回复 顶~ 1 砸~ 0

使用道具 举报

SOBER2017 发表于 2017-10-3 08: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 中移铁通
wangjl319 发表于 2017-10-2 22:09
学习了!
话说CCD会不因此涨价,是不是现在可以囤一些CCD收藏起来了 ...

索尼的CCD到2020年全部绝版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tankj 发表于 2017-10-3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电信
qhyphoto 发表于 2017-10-3 06:34
我觉得CMOS适合短曝,CCD适合长曝,热噪声是原因之一,还有几个原因是需要强调的:

1. 天光背景:  当曝光 ...

谢谢如此详细专业的回复!特别是对技术细节的说明非常清晰。最后提到大量短曝的方式在天气条件不太好的情况下确实非常实用 短曝降低了对赤道仪和导星的要求 同时也提高了得到锐利图像的机会。QHY在全球也算冷冻CMOS相机的先驱了,期待你们推出更多更好的CMOS相机

另外在回复中的第2点最后提到CMOS长曝容易饱和,突然想起以前也有朋友提及,我想请问一下,这里是指的CMOS器件相对于CCD来说,在同样的满阱下,更容易饱和吗?还是仅仅指的在高增益下,ADC很快就达到了饱和?

我个人的理解是在传感器层面上决定像素饱和的主要还是满阱容量,和CMOS或CCD工艺可能没有关系。只是在CMOS用高增益获取低读出噪声的同时,为了合理利用传感器的动态范围区间,也决定了短曝是CMOS相机最佳的使用方式。是这样的吗?

点评

是的,所说的CMOS容易饱和是指在高增益下。因此ADC的位数限制,以及在高增益下CMOS的读出噪声更低,所以通常对于CMOS会使用比较高一些的增益进行拍摄,以充分发挥CMOS的优势,同时避免CMOS的劣势。 当然对于14位的CM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5 02:37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tankj 发表于 2017-10-3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电信
wangjl319 发表于 2017-10-2 22:09
学习了!
话说CCD会不因此涨价,是不是现在可以囤一些CCD收藏起来了 ...

囤个100年拿出来当古董可能能值钱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呵呵呵 发表于 2017-10-3 19: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本帖最后由 呵呵呵 于 2017-10-3 19:42 编辑

多打了吗(汗)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1-17 11:50 , Processed in 0.061186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