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前俄特工被用钋210毒死的事件引起很多猜测,让我们看到离奇恐怖的情节不只出现在间谍小说里,事件背后的政治意义更是讨论的话题。钋210这种元素一般人很难获得,其半衰期约138天,使用操作是很困难的。
有些网页上把钚和钋弄混了,元素钚同钋是两种不同的元素,说钚210是错误的。关于po,po210和bu的描述来自《中国大百科化学卷》
-----------------------------
po钋polonium
一种天然放射性元素,化学符号Po,原子序数84,属
周期系ⅥA族。半衰期最长的同位素是钋209。因纪念M.
居里的祖国波兰(Poland)而命名。
发现 1898年M.居里和P.居里在处理沥青铀矿时发
现钋。M.居里在寻找矿物的放射性载体时,从沥青铀矿
内与硫化铋共沉淀的馏分中提取了钋。
存在 已发现质量数192~218的全部钋同位素,除
钋210、钋211、钋212、钋214、钋215、钋216、钋 218
是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外,其余都是通过人工核反应合成
的。天然存在的钋是三个天然放射性衰变系的成员,存
在于所有铀矿石、钍矿石中;在达到放射性平衡的矿石
中,□钋与铀的重量比为7.6×10^(-11):1。地壳中钋的平
均丰
度为3×1O^(-14)%,每吨铀矿石约含100微克钋。
性质 钋为银白色金属。钋同位素的主要核性质见
表钋同位素的核性质,钋 210是钋的最重要的同位素。
钋在黑暗中发光,熔点为254℃,沸点962℃;低温
时具有简单立方晶格(α型),大约36℃时转变为简单菱
形体晶格(β型);β型钋的密度为9.4克/立方厘米。钋
原子的电子构型为(Xe)4f(14)5d(10)6s(2)6p(4),氧化态为
-2、+2、+4、+6,以+4氧化态最稳定,化学性质与碲和铋
相似。
250℃时氧可将钋氧化成二氧化钋,钋比碲更容易与酸进
行反应,钋与氢或碱金属形成钋化物(如H2Po和Na2Po);
+6价钋很少,但存在稳定的+2价化合物(如PoCl2),钋
也能从+4价还原到+3价。
制取 痕量的钋可以从铀矿石、镭盐溶液或氡的衰
变产物中得到;从铀矿中提取钋是用盐酸处理提铀后的
铀矿残余物,然后用硫化氢处理,铋和钋的硫化物同时
沉淀下来,再进行多次分级沉淀,钋富集在溶液中,用
银置换得到金属钋。提纯方法有:化学分离、电化学沉
积、真空升华。毫克量的钋可用中子照射铋得到。
应用 钋的放射性较镭强,可作为α放射源;也可
将钋沉积在铍上, 用作中子源, 由9Be(α,n)12C、9Be(α
,n)3^4He核反应产生中子。钋也可用来消除静电,还用作
航天设备的热源。
参考书目
M.Schmidt and W.Siebert, The Chemistry of Sul-
phur,Selenium, Tellurium and Polonium, Pergamon,
Oxford,1973.
(张若桦)
-----------------------------------------
po 210
钋 210
polonium-210
放射性元素钋的一种同位素。符号Po,钋210还称为镭
F(RaF)。
1898年M.居里用酸处理提取过铀的沥青铀矿矿渣,
再用硫化氢处理此酸溶液后,于沉淀中发现了第一个放
射性核素──钋210。
钋210是α衰变核素发射α和γ射线。主要α射线的能
量是5.30451兆电子伏;γ射线的能量为0.804兆电子伏,
发射几率很小(约0.0012%)。半衰期为138.38天。3.7
×10^7贝可的钋210重2.23×10^(-4) 毫克。钋 210属极毒
性核素,对人体的有效半减期为25天,在人体中的最大容许
积存量为1.48×10^4贝可。钋210在放射性工作场所空气
中和露天水源中的最大容许浓度分别为 7.4×10^(-3)和
7.4贝可/升。由于钋210极易扩散到空气中,操作时需要在
密闭的工作箱中进行。
大量生产钋 210的途径是人工制取。方法是用氧化
铋作靶材料在核反应堆中经中子照射制得:
此法可获得克级钋210。照射产生的钋210分散在大量氧
化铋中并混有由于靶材料不纯而产生的银 110同质异能
素、锑 124等放射性杂质。将氧化铋靶溶解后,加入铋、
银或铜等金属,使钋210自沉积在这些金属上从而实现初
次分离,然后再用酸溶解沉积物并用电解法将钋210沉积
在阴极上而得到纯化。此外,离子交换法、萃取法、蒸
馏法也可用于分离纯化钋210。
钋210的□射线电离能力很强,可用于制作静电消除
器和负氧离子发生器。利用钋210比活度高、α射线与轻
元素作用能产生中子的特点,还可以制成不同能量的、
体积小而中子强度高的中子源,如反应堆启动用中子源、
模拟铀 235裂变谱中子源等等;此外也可用作核电池的
燃料。
参考书目
K. W. Bagnall, Chemistry of the Rare Radioele-
ments,Butterworths, London, 1957.
(蒲以同)
-----------------------------
bu
钚
plutonium
一种人工放射性元素,化学符号Pu,原子序数94,属
锕系元素,为银白色金属。半衰期最长的同位素是钚244。
仿照铀、镎的命名,钚以冥王星(Pluto)命名。
发现 钚是继93号元素镎之后发现的第二个超铀元
素。1940年末,G.T.西博格、E.M.麦克米伦、J.W.肯尼
迪和A.C.沃尔在美国用60英寸回旋加速器加速的16兆电
子伏氘核轰击铀时发现了钚238。其核反应为:
□ (1)
第二年,肯尼迪、西博格、E.G.塞格雷和沃尔又发现了
钚的最重要的同位素钚239。
钚的全部同位素都是通过人工核反应发现的。后来
人们在自然界中找到了两种钚同位素。一种是从氟碳铈
镧矿中找到的微量钚 244,具有足够长的半衰期,因此,
它可能是地球上原始就存在的;另一种是从含铀矿物中
找到的钚239,它没有钚244那样长的半衰期,是铀中的
铀238吸收自然界中的中子而形成的。形成过程为:
□ (2)
性质 核性质 已发现质量数232~246的全部钚同
位素,其主要核性质见表1钚同位素的核性质。
物理和化学性质 金属钚的熔点为 640°C, 沸点
3234°C。从室温到熔点之间有六种同素异形体(表2 金
属钚各同素异形体的性质),这是冶金学上很独特的
现象。
金属钚在空气中的氧化速率与湿度有关,在干燥的
空气中由于氧化膜的保护作用,氧化十分缓慢;但在水
汽存在下,由于它能破坏氧化膜,使氧化趋于严重。金
属钚在空气中有自燃的危险。
金属钚易溶于盐酸、氢溴酸、氢碘酸、氨基磺酸、
磷酸、较浓的过氯酸和浓的三氯乙酸。由于钝化作用,
金属钚不溶于硝酸和浓硫酸。
钚原子的电子构型为(Rn)5f□6d□7s□,在水溶液中有
+3~+7五种氧化态,存在的形式为Pu□、Pu□、PuO□、
PuO□、PuO□,其中以四价态最稳定。七价态只在碱溶液中
存在,五价态在pH为2~6间稳定。不同氧化态的离子有
不同的颜色特征:□Pu□蓝紫色,Pu□黄棕色,PuO□微红色
,
PuO□ 粉红色。各种氧化态的钚形成络合物时,其稳定性
有如下的次序 u(Ⅳ)>Pu(Ⅲ)>Pu(Ⅵ)>Pu(Ⅴ)。各种
氧化态钚所形成的氢氧化物的溶度积为 u(OH)□约10-56
,
PuO□(OH)□约10_□,Pu(OH)□约10_□,PuO□(OH)约10_
□。
与铀、镎相似,处于中间氧化态的钚在一定条件下
也发生歧化反应。钚(Ⅳ)在稀酸中按下式发生歧化反应:
3Pu□+2H□O□2Pu□+PuO□+4H□
钚(Ⅴ)在中等以上浓度的酸中按以下反应式发生歧化反
应:
3PuO□+4H□□Pu□+2PuO□+2H□O
  uO□+Pu□□PuO□+Pu□
由于歧化平衡中各氧化态钚的氧化还原电位十分接近,
因此,在一定酸度条件下,平衡中各氧化态钚都可以相
当的浓度共存于同一溶液中。这种现象是铀、镎所没有
的。
制取 钚的大规模生产是通过反应堆中的核反应来
实现的。在反应堆中铀238按反应式(2)生成钚 239,钚
239留于反应堆中则可以进一步吸收中子,形成更重的钚
同位素(如钚240、钚241、钚242等)。这样形成的钚是
多种钚同位素的混合物,而且在反应堆中停留时间越长,
则重同位素的含量越高。
从反应堆辐照铀燃料中分离钚是核燃料后处理的任
务之一。历史上第一次工厂规模分离钚所用的化学过程
为磷酸铋沉淀流程(见核燃料水法后处理),但现在世
界上已普遍采用以磷酸三丁酯为萃取剂的普雷克斯流程。
钚238的生产是通过在反应堆中辐照镎237实现的,
其形成过程为:
□ (3)
钚238的分离纯化也用化学方法,通常采用离子交换法或
溶剂萃取法。
应用 钚239是易裂变核素,像铀235一样能用作核
燃料,也用于制造核武器。更有意义的是钚用作快中子
增殖反应堆的燃料,在这种反应堆中钚由于裂变反应(产
生核能)而被消耗,但是与钚同时被放置于反应堆中的铀
238吸收中子而形成了新的钚,而且新形成的钚比消耗掉
的钚还要多。这样人们可以充分地(从理论上讲是全部
地)将天然铀中的铀 238(占天然铀的99.275%)转变
为钚而加以利用。
钚的另一个较重要的同位素是钚238,它可用于制作
同位素电池,用作宇宙飞船、人造卫星、航标灯、极地
气象站等的能源。
毒性 钚属于极毒性元素,钚239在人体中的最大容
许积存量为0.6微克(1.48×10□贝可),在放射性工作
场所空气中的最大容许浓度为7.4×10□贝可/升,在露天
水源中的限制浓度为37贝可/升。
参考书目
J. M.克利夫兰著,《钚化学》翻译组译:《钚化学》,
科学出版社,北京,1974。(J. M. Cleveland, The
Chemistry of Plutonium,Gordon & Breach, New York,
1970.)
(林漳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