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的几个晴朗夜晚给了我继续摸索现有器材拍深空的良好机会。终于有了一点小小的经验。
首先是赤道仪。这个可是根基呀,根基不稳如何拍出好照片呢?先是要提高赤道仪整体的刚性。开始总是觉得这个EQ-1晃晃悠悠的,于是重新将赤道仪上的所有螺丝紧固一遍,嗯,感觉结实多了,至少不会一碰镜子目标就不见了。再就是吊个水瓶做配重,一有风吹整个赤道仪都跟着一起摆。没办法,手头没有合适的配重,干脆把水瓶直接绑在平衡锤上。好了,这下不怕风吹了。原来的80600主镜是装在云台板的一端,导致赤道仪严重的失衡,对跟踪的影响很大。将它改装在云台板的中间位置,平衡性好多了。
其次是如何设置拍摄参数。目镜后摄影同单反的直焦摄影有很大的不同。直焦不需要设置光圈和焦距,目镜后摄影就需要了。开始只考虑如何缩短曝光时间以便减少手动导星的强度,这样可以降低对赤道仪的要求,于是总是设置最大光圈和较短的焦距。可是效果总是不尽人意,色差很夸张的说。后来尝试使用长焦小光圈,长时间曝光,色差明显减小了。代价是增加了手动导星的的强度。
最后是怎样能处理好严重光害下的深空照片。开始我也是按照论坛上大多数同好都用的方法。把需要处理的照片新建一个图层,然后给这个图层填充上原图层的背景颜色,或者直接拷贝原图层做高斯模糊,然后作差值叠加。这两个方法都有一些不足。使用填充背景色的方法,由于原图中各部位背景的亮度会有不同。这样叠加后,会有部分区域的背景光处理不掉,或是有些部位处理过头了。使用高斯模糊的方法来处理,对于高光的亮星和星云部分需要手工填充背景色。这样做经常会留下手工的痕迹,在星空的背景上会出现暗斑。现在尝试在拍摄结束后将望远镜调整到失焦状态,再用相同的参数拍摄一张背景天光。用这张背景天光的照片来差值。的确比原来的方法方便多了,而且背景的颜色也变得比较均匀了。差值叠加后合并图层,这时的照片明显是偏色和暗淡的。以前的处理方法是调整色阶。手工调色阶的确不容易调得准。偶然发现在ACDSee 9.0中有一个“自动曝光”选项,试了一下,居然比手工调整的好,而且非常方便,点一下就可以了,嘻嘻!
下面是近来拍的M42,可以比对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