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国家天文》路在何方?

[复制链接]
feilong 发表于 2006-12-21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这里使用的大部分是网上的相关文章的内容,只是把相关杂志的定位和策略列出来,作为分析《中国国家天文》的背景。
本文的目的不是给《中国国家天文》出谋划策,而是把觉得有价值的相关信息列出来,仅供参考。
 楼主| feilong 发表于 2006-12-21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科普期刊的现状
中国科普期刊一般认为在500种—600种左右。中科院目前主管、出版期刊300多种,其中科普期刊67种。按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门类:第一大门类是综合类,包括自然科学类和百科类,前者像《科学世界》、《世界科学》、《科学画报》、《大科技》等,目前常见的约有30多种;后者像《百科知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窗》等,常见的不超过10种;另一大门类是专科类科普期刊,包括基础科学类和专业技术类,这一类占了科普期刊的大半壁江山。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feilong 发表于 2006-12-21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办好科普期刊需要克服的障碍
一、缺少真正的科普人才。
缺乏真正的科学记者、科学编辑和科学作家,科普文章和科学报道是比较特殊的,需要一种深入浅出然而又“拷贝”不走样的能耐,这就要求做科普文章或科学报道的人,既要懂得科学并有能力跟上科学发展的脚步,又能将所获得的科学新知识用公众能够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而目前现状是一流的学者、专家没有时间或有的不愿意从事科普文章创作;一般的科研人员缺乏积极性,原因是按规定个人的科普创作不能算科研成果,对个人的职称、成果评定等没有帮助;有些专家对于创作科普文章也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
二、没有树立正确的办刊理念。
江晓原提出,过去我们忽视了科学的娱乐功能。习惯于将科学搞成神圣殿堂里的供奉之物,谁要是谈论科学的娱乐功能,似乎就是亵渎神圣,结果大家都习惯于板着面孔谈科学,弄得我们原创的科学书籍没人愿意亲近。开发科学的娱乐功能,这个想法虽然在国内尚未深入人心,但很多引进的书籍实际上已经在这样做了;严重缺乏博物情怀,缺乏对大自然的惊叹和感动。我们传统的“科普”读物总是热衷于介绍人类利用技术对自然进行的征服,我们喜欢“人定胜天”、“征服自然”、“改造山河”之类的意境。以我们的科普杂志为例,里面总是各种各样的“科学成就”、“技术创新”,而国外的科普杂志,经常以博物情怀来吸引读者对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三、读者群的不稳定性
科普期刊,主要以传播科技知识为主,特别是综合性的自然科学类杂志,主要对象是青少年学生,这类读者有其阶段性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大,知识也不断增加,逐渐学有专长,慢慢地他们就不满足这类杂志的内容了,需要寻求新的更适合自己专业和爱好的刊物。
科普杂志和读者的关系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所以很难留住老读者。很难想像读者已经读大学了,或是参加工作了,再还抱着一个科普期刊去“启蒙”,因为他们已经有自己的专业和新的爱好,他们会成为其他刊物的新读者。因此,科普期刊很难有自己长期固定的读者。与女性期刊相比,服装和化妆品,是女性永远的话题,所以像《世界时装之苑》、《时尚》一类杂志,女性读者可以爱它二三十年;与时政类期刊相比,与时俱进的时事政治,是永远不会枯竭的源泉,读者甚至完全不分职业和年龄,像《半月谈》,包括中学生、党政干部、乡村基层领导都可以成为它的读者;与轻松休闲类杂志相比,人们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茶余饭后之暇,首选这类刊物,像《读者》、《知音》等,读者可以长期订阅下去。所以与这些期刊相比,科普期刊很难保有老读者。许多科普期刊经过大力宣传,好容易有了一些读者,但几年后,这些读者就“毕业”走了,“薪火”难传,又得重新发展新读者。
四、读者定位的摇摆。
科普期刊的读者定位大多在中学生和社会读者(一般是受过较好教育的成年人)之间摇摆。以《科学画报》为例,通过读者调查发现,现有的读者中,中学生和社会读者的数量几乎是持平的,因此,从杂志本身来说,希望两者兼顾。同时,这两类读者的阅读需要存在较大差异,往往是满足了中学生没有满足科学爱好者,反之亦然。即使是对于同一个栏目,读者中也是既有大量拥戴者又有大量反对者。中学生这个群体可以说是所有科普期刊都不想放弃的,中学生既是现在的热心读者,也是未来的读者,很多科学爱好者之所以成年后还在阅读科普期刊,就是因为上学时就爱读,尽管阅读要求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由于广告商认为中学生这个群体没有购买力,不大乐意往科普杂志投放广告,科普期刊于是又很想向社会上的科学爱好者那边靠,希望由此在广告上有所突破。中学生、社会读者和广告商,就像三根方向不一的绳,拉扯着科普期刊这架马车。
白领阶层是社会读者中的一部分,这个阶层强大的购买力对许多广告商和杂志都有极大的吸引力。将科普杂志的读者完全定位于这个阶层并将之实践的人早就有了,比如《万家科学》,该刊主要是介绍一些新潮的IT产品,但实际上已经不是我们所说的综合科普了,甚至连科普都算不上,而是一份时尚刊物了。就真正科普意义上试图偏向白领阶层的应该是《科学世界》,其较好的广告效果(与其他科普杂志相比)恐怕也是得益于此,因此,这或许是一个出路。但是,白领阶层面临着大量杂志的围攻,在辛苦工作同时不忘娱乐之余,他们中到底有多少人会在密密麻麻的期刊方阵中和所剩无几的时间中钟情于科普期刊,是值得思考和调研的。另外,如何满足大多数“贫穷”读者的需求同时杂志本身又得到发展,仍然是科普期刊绕不开的一个问题。
五、期刊内容无法吸引读者。
科普杂志本身是传播知识的,它不像文娱、体育类刊物那样轻松、热闹,也没有文学故事那样吸引人。如果内容还基本上是一些已成定论的老知识,与课本上讲的差不了多少,又不太贴近日常生活,当然难以吸引人。加上设计、排版形式单调呆板,不能像其他青少年杂志那样充满青春朝气,因此很难把那些洋溢着五彩缤纷思想的青少年吸引过来。
六、期刊与外部媒体的竞争。
不但期刊自己内部竞争白热化,而且外部有报纸、电视、电台,再加上来势汹汹的互联网,使科普期刊可分之羹越来越少。因此,科普期刊要想走出困境,必须求新求变,特别是在“新”字方面下功夫。要把期刊的特色办出来,使别的媒体没有办法替代。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feilong 发表于 2006-12-21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成功的科普期刊的特点
现在的科普期刊哪些受到读者欢迎呢?一个是健康类。老牌的有广州的《家庭医生》、《健康顾问》、《健康》、 《健康人》等,新秀如《时尚健康》、 《健康之友》等。老牌健康刊物定位于科普教育型,立足点在于是为读者提供寻医问药的方案。时尚消费类健康刊物则旨在引领新的健康生活方式,传达新的健康概念。健康杂志市场处于高端的产品很少,大多数杂志处于中、低端。定位于科普的《家庭医生》发行量可以达到190万册;一个是科幻类。比如《科幻世界》,当初高考题都出自那里,一时名声大振;一个是军事类。如《兵器知识》、《航空知识》、《舰船知识》,这三大“知识”系列发行都在三四十万份以上;一个是与人文结合的地理类。比如《中国国家地理》,《中国国家地理》今年10月号的发行量甚至超过100万册;还有电脑类。比如《电脑爱好者》半月刊的月发行量已近80万册。
从上面可以看到,受欢迎的科普期刊有下列特点:一、实用性。比如健康类和电脑类。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健康更关注了。电脑也日益进入家庭,因此这些实用的科普期刊市场广阔;二、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对目标读者进行细分定位,这样才能做到办刊时有的放矢,针对性强。那些读者定位不够细致而过于笼统的杂志很难有立足之地。《中国国家地理》在细分读者后又推出“少儿版”、“繁体版”、“日文版”等,取得较好成效,“成为率先闯入国际市场的科普期刊” 。《中国国家地理》以“人文地理”为核心对该领域进行集中细致发掘,这样就能保证信息量的密集和丰富,同时增强读者的忠诚度。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feilong 发表于 2006-12-21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成功科普期刊案例
案例1:美国《国家地理》
拥有百年历史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是一家以普及地理知识为宗旨的科技类期刊。目前,它在美国的发行量仅次于《电视指南》和《读者文摘》,并拥有20种文字的海外版本,在全美300强期刊排行榜上始终位居前列。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成功在于其卓有成效的品牌策略。它向世人证明,品牌策略是期刊赢得市场的必要手段。

  品牌策略之一:准确、清晰的市场定位。

  所谓品牌,是指“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媒介具有商品属性,同样地追求经济利润。因此,同企业为产品打造品牌一样,为了能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媒介也要实行品牌经营。一个成功的品牌是媒介重要的无形资产,它可以为媒介带来经济的和社会的双重效益。

  市场定位是媒介品牌建构的第一步,即媒介创造一定的特色,树立一定的市场形象,以求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偏爱。而其中的读者定位是媒介市场定位的第一要素。创办于1888年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最初只是一本学术性很强的不定期刊物,其定位是“适合在已具有地理知识的人士中间传播地理知识。”它的读者仅限于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165位会员。后来,杂志的创始人贝尔决定,将办刊宗旨确定为向所有人普及地理知识。这样一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便从最初的小众市场逐渐走向大众市场,满足了广大地理爱好者及普通读者的需要,拓展了杂志的生存空间。

  目标读者确定之后,媒介要做的就是内容和风格定位。在信息时代,差别意味着价值,一种品牌只有拥有独一无二的属性和特色,才具有市场竞争力。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对于内容的打造可以用“包罗万象、精雕细刻”八个字来形容。每期杂志由五到七个专题组成,涉及领域包括地质地貌、考古、天文、野生动物、异域文化等。从雪地冰川的阿拉斯加到湿热多雨的亚马逊河、从埃及的古文物到中国的藏羚羊,关注点呈现出一种全球性视角。刊登的文章不仅视野广阔,而且内容深厚。既有细腻的描写,也有深度的分析,信息量十分丰富。

  在专题策划方面,该杂志具有自己的独到之外。以往的科学杂志仅限于介绍知识而少有时间观念。而美国《国家地理》却巧妙地把时效性引入了杂志中,以读者关心的事件为由头,从人文地理的角度进行深入剖析。2003年春天,美国发动对伊战争之后,《国家地理》杂志在当年10月份策划了一期名为“抢救伊拉克文物”的专题。文章的作者——两位考古学家,深入动荡不安的伊拉克,追寻被当地暴民掠夺的珍贵文物的下落。专题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战争对人文和自然的无情破坏。它使读者对这场战争的认识从政治层面深入到文化领域,体现出一本主流科普杂志的独特视角与使命感。又如前段时间,美国宇航局开始对火星进行科学考察。《国家地理》杂志便以此为由头,策划了一期介绍火星的专题。这种“事件+知识”的文本模式,巧妙地将读者兴趣与知识传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杂志的贴近性。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100多年来延续了相同的风格,散发出大气、尊贵、权威、厚重的气质。凭借这种气质,美国《国家地理》在同类杂志中鹤立鸡群,一枝独秀。虽然名为地理杂志,但其内容却远远超出了地理学的范畴,涉及到社会学、人类学、哲学、历史学等多种人文学科的知识,杂志将立足点放在自然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给人一种思辩之美。

  一般科普杂志多有说教味浓的弊病,而美国《国家地理》则异于同类散文游记的体例。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将细腻的个人感受融合在旅途见闻中,既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又在无形中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心理距离。文章平和朴实,没有太多专业词汇,读者可以像看小说一样,轻松读完整本杂志,而没有任何艰涩生硬之感。此外,杂志还设立了供读者发表意见的讨论专栏,增强杂志与读者的互动,让读者感到,他们和杂志之间是一种平等交流的朋友关系。

  除了精美充实、内涵深刻的文字以外,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另一个特色是图片的运用。杂志在创办之初没有图片的,面目十分严肃。1899年,23岁的中学教师格罗夫纳就任总编辑之后,对杂志的风格进行了大胆革新,将摄影图片大量地引入到杂志的页面设计中,从而形成了杂志唯美华丽的风格。色彩斑斓、视觉冲击力极强的照片带给读者一种酣畅淋漓的阅读享受,同时也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品牌策略之二:追求卓越品质。

  质量是品牌的生命。上乘的质量可以使产品赢得消费者长久的信任和忠诚。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名声之所以屹立不倒,主要原因在于它对品质的保证。这种品质来源于舍身忘我的敬业精神和对读者负责的诚意。

  杂志拥有一批出色的记者和摄影师。他们学识精深、技能高超、执着敬业。为了一篇报道,付出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是常事。此外,他们还必须忍受战乱、疾病、恶劣气候、凶猛的野生动物等外在的危险因素。然而这些丝毫没有削减记者们的工作热情。所有人都将效力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视为一种荣誉。正是这些兢兢业业的记者和摄影师为读者发回了一篇篇原汁原味的文章和一幅幅画面精美的照片。他们的专业精神使杂志散发出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光芒。这种理想与激情深深感染着每一位读者,满足了人们渴望冒险、追求新鲜与剌激的心理需求,从而形成了杂志的品牌情感效应。更为可贵的是,杂志数年来一直坚持苛刻的品质追求,选片率几乎达到千分之一。虽然成本耗费很多,但却换来了读者的尊敬与信任。从长远来看,这种无形资产大大提升了杂志的品牌持久性。

  品牌策略之三:鲜明亮丽的形象设计。

  在媒介品牌塑造中,鲜明独特的形象可以加强受众对媒体的认知,提升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品牌标志是形象包装的第一步。品牌标志通常由图案、符号或特殊颜色等构成,它是产品形象的集中反映,蕴涵了产品性质、价值、文化等多种信息。好的品牌标志可以加深消费者对产品的认识,并成为一个经典符号,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品牌标志是一个黄色方框。它就像打开外部世界的一扇窗,也像一本书的边框,意味着杂志是人们了解世界的一个通道。这个标志简洁明快,颜色醒目,便于读者记忆,而且准确地传达了杂志的办刊宗旨。100多年来,它与照片搭配而成的封面造型已经成为《国家地理》杂志的一个显著特色。除此之外,杂志的制作十分精美,采用的是铜纸版彩色印刷。照片颜色清晰,十分亮丽,散发出一种高贵的气质,和杂志的整体风格非常搭配。在包装策略上,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重视赠品发送,经常会随刊附送地图或者历史图表,给读者一份意外的惊喜。

  品牌策略之四:品牌延伸。

  媒体要想占有更多的市场,拓展生存空间,品牌延伸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策略。品牌延伸是指“将现有的成功品牌应用到新产品上的整个过程,用以缩短市场上消费者认同的时间。当品牌向其他产品延伸时,新产品能很快被消费者识别,并把消费者对现存品牌的美好印象转移到延伸的新产品中,有利于新产品打开市场。”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利用成功的品牌形象,打造出了众多的副产品。在出版业方面,国家地理学会旗下拥有《国家地理旅行家》、《国家地理——孩子》两本子刊,其发行量已逾百万份。学会还向市场推出图书、地图集和其他印刷出版物,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在出版业之外,国家地理学会还将触角延伸到了电子媒体领域,开办的国家地理频道,通过其充满科学性、教育性、娱乐性和艺术性的记录片佳作,为全世界爱好科学、追求时尚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与大自然交融的窗口。目前,该频道的节目用25种语言在145个国家和地区播出,节目还被制作成VCD和DVD对外销售。

  在实施品牌延伸策略的过程中,美国国家地理学会非常重视品牌形象的统一性。以《国家地理》杂志这个核心品牌为基础,该学会的所有产品都在品牌建立上借势《国家地理》杂志以及它的黄框标志。以出版物为例,协会要求所有印刷品的封面必须保留黄框,在名称上也大多包含“国家地理”这几个字。借助于统一的品牌形象,国家地理学会旗下的各种产品成功地打开了市场,并牢牢确立了国家地理这一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

  品牌策略之五:海外版权销售和多元化的发行渠道:

  坚持走国际化道路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品牌营销策略的一个重要内容。自创刊以来,《国家地理》杂志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都是只有英文版,直到1995年,才在日本出版了该刊的第一个外文版。此后,无论从发行量还是国际版数量它都取得了高速的发展。如今,它已经用包括英文在内的23种语言在60个国家出版发行,国际业务发展得非常成功。除了《国家地理》杂志外,国家地理学会创办的子刊也开始进入其他市场。例如,《国家地理旅行家》在西班牙就是一本很成功的旅游杂志,该杂志也进入了以色列,同时还与中国的《时尚》杂志进行版权合作,创办了《时尚旅游》杂志。

  在努力打造品牌的同时,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建立成熟配套的销售网络。在订阅方面,杂志实行会员制,每一个订购杂志的读者不仅可以享受价格优惠,而且还能成为国家地理学会的会员。通过这些会员,杂志既保证了发行量和订阅收入,又可以借此开展大量的相关经营活动。采用这种方法的另一个好处是,便于杂志和读者的直接沟通,读者信息可以迅速反馈到杂志。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成功的启示

  美国前总统卡特曾自豪地说:“我们都是读着美国《国家地理》长大的。”这足以证明该杂志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地位。100多年来,它一贯坚持的唯美与革新的品质,使它得到了世人的尊敬。它将科学与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读者们能够各取所需。有人获取知识,有人感受情调,也有人领悟思想。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和成熟的营销策略使它成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品牌。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成功带给中国的科普期刊很多启示。目前,中国的科普期刊之所以少有精品出现,首先在于一些期刊缺乏特色,部分刊物内容定位和风格定位趋同。其次,科普期刊的质量还不高,缺乏有深度、有新意的专题策划和原创性的内容,包装粗糙,不重视版面美化,难以适应读者不断提升的欣赏水平的要求。再次,缺乏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既懂科学,又懂大众传播和媒介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奇缺,使期刊呈现出缺乏市场经营意识的状态。

  从对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品牌建设是期刊打开市场的必由之路。科普期刊本身要树立市场意识,及时更新观念,找准读者定位,打造精品内容,以特色取胜。同时,改革和完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加强期刊的营销和宣传,尝试跨媒体发展策略和国际合作策略,以拓展杂志的生存空间。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feilong 发表于 2006-12-21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案例2:《中国国家地理》

《中国国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识》,是一本专业性科普杂志,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主办,1950年创刊,1998年改版,2000年正式更名为现刊名。有网站介绍该刊是“国内目前最具权威和影响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及旅游、探险类杂志”。现在《中国国家地理》的品牌已经树立,发行量日益扩大。

作为一份专业性科普期刊,“过去的《地理知识》的优点是具有知识性和科学性,许多院士和一流的科学家都是它的作者;但它的薄弱之处是缺乏媒体运作的经验。”改版后的《中国国家地理》把精力集中于专业内容的精心设计和挖掘上,在平面设计、图片、封面、文体等各方面下功夫,以人文地理为主线,所有文本内容都围绕这个核心理念展开,编辑意图明显、确定。作为“国家地理类”媒体,其选题以地域性和地理发生学为原则,强调地区独有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并揭示时间序列上的自然演替和人文兴衰,跨越种族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局限。同时对科学发现、探索、进展中的热点、难点、疑点性问题进行深入报道,权威分析,具有准确无误的公众实用的科学内涵。

  对于地理的认识分三个层次或阶段:第一,基础地理,是指与日常衣食住行有关的最朴素的地理概念;第二,实践地理,包括探险出行、资源勘探与开发、农牧林渔业、建筑施工、水利水电等。实践地理的成果有助于提高各种商业抉择、政府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第三,地理思辨或地理哲学,这是地理科学发展的最高境界,也是读者对这类媒体的最大期盼,包括版图(政治的、军事的、文化的、商业的等)、环境保护与发展、后旅游时代出行的理由、地缘政治的评论、人与自然相处的原则等。其办刊理念就是在彰显“国家地理类”媒体特质的基础上,倡导、传达“地理”的第三个层次,并且由第二层面逐渐过渡到第三层面,“向隔行的读者传播地理知识”。

读者定位准确、细致,文本的组织符合定位思路。该杂志主要针对爱好地理和人文的读者群体,重视与读者的沟通,同时努力拓展和争取其边缘读者群体,发掘旅游、摄影、探险等相关兴趣。这样,就能够在文本组织上有的放矢。据李栓科总编称,《出版参考》统计其简体中文版传阅率为9,那么该刊的实际读者约为26万×9=234万。

文本的组织有较明确的主题。定位明确使编辑能够较从容地进行文本的策划和组织,从统计分析情况来看,专辑占总期数的45.5%,这样可以从各方面深度挖掘一个主题,使一个地理主题立体化。例如2002年第1期就以“自然人文大手笔”为主题编发了“新疆”专辑,从自然环境、旅游、民俗、旅游、经济等各方面全方位展现新疆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深入了解新疆的需要。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有许多期是专辑,体现了杂志编辑较强的编辑、策划能力。然而,这专题基本都与空间地域性或文化性相关,而与新闻事件时效性关系不大。有刊评称“脱胎于科普刊物的《中国国家地理》显然在内容上科普多于人文,典藏性大于时代感”。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feilong 发表于 2006-12-21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对《中国国家天文》的分析
《中国国家天文》的办刊理念很明确:“高品位、综合性、多角度、大视野、印刷精美、图文并茂的现代科普杂志”,以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为基本宗旨,以“天文与人文结合”为办刊理念,努力以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全方位地展示天文学及其相关科学的发展和最新成就。
读者定位在爱好天文和人文的中产阶层。从其16元的价位和创刊号中的航空、汽车、空调等广告可以知道,这不是如《天文爱好者》那种面向中学生的科普读物,而是都市中的白领阶层。在日前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中国社会变迁与中国都市中等收入群体的成长”课题组中,有一组关于“中产阶层”阅读情况的问卷。师生调查发现,所谓中产和非中产在获取信息内容上,没有大区别,但在手段上,所谓中产比非中产更多接触纸质刊物。在接触纸质刊物时,以知识学术谋生的中产阶层阅读自然科学和科普题材图书的频率,是其它职业的中产阶层254倍。

内容上偏重天文学的进展和科普。对创刊号的11篇正文和5个栏目进行分析。正文包括:一是和古代的天文有关的。2篇;二是介绍天文学的研究成果。包括小行星撞击地球和探索地外生命这种有点“幻想”性质的研究。一共5篇;三是天文科普。2篇;四是和天文有关的新闻。冥王星被排除出太阳系的大行星系列的报道,1篇;五是和天文有关的地理的内容。南极探险的1篇。栏目包括:精美的图片欣赏,包括NASA的图片、邮票,2篇;与天文有关的电影,1篇;信息传递,外刊简介、天象预报共2篇。感觉天文学专业研究的内容多了点,院士和专家们写论文是好手,但写科普恐怕并非所长,星空杂志评论是“在纷繁的专业术语前,呼吸都困难。据统计,在号称以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科学”的《中国国家天文》中,至今还没有发现一个比喻句”。广告的篇幅也相当大,如果不能成功打开中产阶层的市场,又放弃了天文爱好者和中学生,以后恐怕很难有广告业务了。

在创刊号后面夹了张调查表,但我想除非是对这本杂志十分热心的读者,否则不会有功夫填好了寄回去。现在一般都是结合互联网,在网站上设立bbs来听取读者的意见,像《中国国家地理》的bbs就做得很不错。而目前中国国家天文的论坛还很不完善,而且好像没有什么人气。

中国国家天文计划搞读者俱乐部,实行会员制,具体内容还不知道。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浣熊先生 发表于 2006-12-21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 电信
[quote:8dd38b586f="feilong"]
而目前中国国家天文的论坛还很不完善,而且好像没有什么人气。

中国国家天文计划搞读者俱乐部,实行会员制,具体内容还不知道。[/quote]

刚才去了《中国国家天文》的论坛上去看了看。暂且不说该论坛的模板怎样。BBS的几个专版都充斥了大量的不堪入目的色情帖子。显然《中国国家天文》论坛的管理者这几天没有去自己的工作岗履行职责。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冥古宙 发表于 2006-12-25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我订了2007年的《国家天文》,如果以后各期都象创刊号这样的杂乱拼凑的文章,我将非常失望......等07年第一期出来再看。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feilong 发表于 2006-12-25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转载:作者/辉辉狼  huihuilang@xijushijie.com

每次到书刊批发市场去,每次都可以看到一些新的“面孔”,然而仅仅两三个月后,大部分“新杂志”又悄悄地来,悄悄地去了。是停刊了?或者被查封了?还是压根就“断命”了?不得而知!!
    能办杂志的人,一定是有着一定的智慧与能力的,为什么办的杂志就这样短命呢?小狼以为,不是办杂志的人智慧不够,而是办的杂志缺乏个性的原故。
    中国人喜欢跟风,别人做什么“火”了,他也要跟着做什么。办杂志人的也不例外,现在市面上有一两本情感杂志卖“火”了,所有的杂志商就红了眼,也去跟着做情感杂志。但这种跟风之刊,全部都是一样的风格,一样的栏目,简直就是一本杂志的数次翻版。
   其实,文化圈和娱乐圈是有共通之处的。一个明星的成名过程,和一个杂志的成功过程,是有类似原理的。就拿去年比较“火暴”的歌星周杰伦来举个小例:小周靠的是那种怪异的、模糊的、口齿不清楚的歌声“火”了起来,虽然这种歌调很奇怪,但他终究还是“火”了。为什么他能“火”?因为在此之前,没有人像他那样唱歌,他第一个这样唱了,这就叫做先发制人,这就叫做个性。有个性的东西,才有可能被大家追捧,从而一发而不可收拾地红起来。如果小周当初模仿张信哲,模仿张学友,估计他就很难有今天的名气了,因为他没有创造出自己的个性和风格。
   同样,中国有一两本情感杂志奇迹般的“火”了,就是因为在此之前,没有杂志向他们那样,编辑出整本的富有小资情调的刊物。他们是敢于突破者,是勇敢的探索者,他们英明地抓住了当时大部分读者的心态,树立了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所以,这几本杂志也像个明星一样,一夜之间就征服了无数读者,从而火暴于过去平淡无味的书刊市场。这就是他们办杂志的敢为人先,也是由于他们杂志的先发制人性,与杂志文章的个性。
   假如现在有个年轻人,也想做一名像周杰伦那样耀眼的歌星,于是他就模仿周杰伦的着装、模仿周杰伦的音调、模仿周杰伦的歌曲去唱歌,那么,大家还会对他很感兴趣么?我相信,即使他卖命地唱,比周杰伦还要努力百倍地唱,他的风头也很难压过小周!!因为,他只是别人的影子,他没有超越,没有个性,怎么可能抢走小周的歌迷市场呢?
   所以说,现在盲目地上一些情感杂志,其实都是在做“无畏的牺牲!”或者说,是在吃“明星杂志”的“残羹冷菜”!处境必定十分被动。它们一开始就刻意模仿某些杂志的风格,摆脱不了某些杂志的影响,怎么能走出别人的掌控呢?
   最早的那几本情感杂志办成功了,他们已经垄断了情感读物的阵地,将那部分的读者争取的差不多了,后来的人即使把杂志办得再好,也很难与他们公平竞争。因为玩同样的风格和栏目,你根本就不是人家的对手嘛!人家已经是那个圈子的老大了和“地头蛇”了,你不是斗胆与虎谋皮吗?
   除非摆脱别人杂志的影子,从新定位一批新的读者,开发更具有高瞻远瞩,更加与时俱进、独树一帜的领域,兴许你们会开发一片新的领土,垄断一方自己的大业!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ksana 发表于 2006-12-28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小★★ 发表于 2007-1-5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三明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2-23 12:00 , Processed in 0.065462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