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反射望远镜的焦比的设置
一直以来喜欢DIY和购买成品机的朋友经常问我,什么样的焦比的牛反在使用观测上性能最好,另外还要考虑它的便携性,一般我给大家的意见基本上都是焦比6,为什么这样呢,首先这个数值是笔者多年来在使用各种口径焦比的牛反的经验积累,要明白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去看的,
1光学特性,首先大家都知道无论寻彗深空天体观测还是进行摄影,焦比A的数值是越大越好,所一般都尽量选取F4,F5的,却不知道在你获得高光力和便携性的同时你牺牲的确是你望远镜的呈像质量,其实牛顿反射天文望远镜有很多性能指标的,其中对观测使用影响较大的也是一般人所不知道的就是等分辨视场问题,其实最开始我也不了解这个问题,以前观测总觉得你把所要观测的目标调视场中央,总会得到好的像质,只要克服光轴不正,尽量减少和消除消除轴外像差,在观测小视面的目标的情况下,这个想法是对的,但我们要知道大口径牛反其实更适合深空天体的大视面观测,这时候问题出现了,我镜子的视场中心只有很小的像质是好的 ,而其他无论你怎么调校,总是有无数的彗星向你视场的中心奔来,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以为你是张大庆.
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个小故事,98年的时候我曾经和我的朋友尹小峰一起就我自己组装的F6焦比20厘米口径的牛反和他的20厘米F4.一起进行测试观测,F6主镜是我自己的作品,F4,也是我现在的朋友国内另一位高手张国新老师磨制的,那时候我才刚刚开始出道,而张已经是一个很有经验的高手了,在进行行星观测的时候倍率一样的情况下呈像质量也是接近的,当然张的更好一些,但是当我们把镜子指向英仙双星团的时候,问题出现了,在F6的镜子里视场各处像质几乎的一样的,整个视场给人的感觉平坦舒适,星点尖锐,仅仅在边缘有少许畸变.而在F4的视场里仅仅中央一小部分像质是尖锐的,其他部分的情况是惨不忍睹,而且整个视场给人的感觉是陡度很大.为什么出现这个情况呢?我进行了分析;无论从进行磨制还是检验当时我的经验和技术都不如他,甚至差的很远,而最后进行大视面观测会有这个结果,最后的出结论,焦比的设置问题,这让我想起凌锡煌老师所写过的一篇文章,里面详细的阐述了反射望远镜的等分辨视场问题.也正是因为不同焦比的设置才会有不同的等分辨视场的大小.一般来说你的望远镜的焦比越大等分辨视场越小,反之怎越大.那么你会怎样去选择,我想你这时候应该已经有了一点了解.
我们在上面谈过的问题并不是代表我支持焦距越长越好,考虑到便携性也是重要的,因为我们也涉及到望远镜使用率的问题.一般我们知道F4~F5是适合摄影和寻彗的强光力镜,而
F8-10是适合双星观测和行星观测的 ,由于考虑到口径和等分辨试视场的计算问题,以及我多年的观测积累经验F6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即满足和接近你进行摄影的强光力需要,也满足大视场观测要求,同时兼顾行星观测,和深空天体的观测!
那么不同口径的望远镜的焦比的设置怎样能更合理一些呢??我们不妨来看看一看国外最大的一家望远镜公司在这方面的设置好么他的150 200口径牛反设置了F6,250口径F5,300口径F5,人家之所以那样设计也是充分考虑了各方面因素以及人体的高度等可操控性的.笔者也曾经和国内高反射镜的高手们大庆,国心老师,还有王师傅都作过交流和探讨的,基本大家都是认为国内爱好者在认识牛反焦比设置的一个误区,总是认为越短越好,其实不然,即使你镜子质量再好,由于爱好者的组装调校能力有限,所以没有一个好的效果.主要原因就是轴外像差大,另外国内厂商基本在生产的时候多是面向国外,也不见得有一个好的明确的设计思路,所以也只好人家提供什么,咱们买什么了!
如果从我自身的看法;我觉得150-F6,200-F6,250-F6,300-F5,400-F4.5,是合适的选择,那么如果我考虑我宁可要好的像质,而放弃便携性的话,我宁可选择前者,因为你弄望远镜首先要保证的是你的观测性,之后才是便携性,没有好的像质,我也宁可选择口径更小但能保障我观测质量的口径的镜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