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气候变化将给中国带来五大影响

[复制链接]
赵垒 发表于 2007-2-28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市北区 联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新华网北京1月17日电(记者李薇薇)研究表明,我国气候变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在未来的50年到80年间,全国的平均温度将升高2至3摄氏度,对农牧业生产、水资源、海岸带社会经济和环境、森林和生态系统以及卫生、旅游、电力供应等其他领域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这些影响以负面为主,某些影响具有不可逆性。”科技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等六部门近日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中,对中国气候变暖的趋势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农业生产不稳定,产量下降

  “最新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将对中国的农业生产产生重大影响。如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1世纪后半期,中国主要农作物,如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产量最多可下降37%。”在这份报告中首先指出了气候的变化将对我国农业生产产生重大影响,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增加。如果对此没有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将会严重影响中国超长期的粮食安全。

  此外,由于气候变暖使农业需水量加大,供水的地区差异也会加大。为适应生产条件的变化,农业成本和投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

  在牧业方面,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化趋势,使半干旱地区潜在荒漠化趋势增大,草原界限可能扩大,高山草地面积减少,草原承载力和载畜量的分布格局会发生较大变化。

  水资源供需矛盾增加

  报告指出,气候变暖可能使我国北方江河径流量减少,南方径流量增加,各流域年均蒸发量增大,其中黄河及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将可能增大15%左右。因此旱涝等灾害的出现频率会增加,并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预计2010年至2030年,中国西部地区每年缺水量约为200亿立方米。

  海岸区受灾机会加大

  由于风暴潮等极端气候事件是中国沿海致灾的主要原因,其中黄河、长江、珠江三角洲是最脆弱的地区,由此气候的变化使中国沿岸海平面到2030年可能上升幅度为0.01米至0.16米,导致许多海岸区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潮影响的程度加重,由此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遭到破坏,生成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

  森林和生态系统将发生变化

  根据《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气候变化后的中国森林初级生产力的地理分布格局没有显著变化,森林生产力将增加1%至10%,从东南向西北递增。东北森林的组成和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落叶阔叶树将逐步成为优势树种。

  冰川随着气候变化而改变其规模。估计到2050年,中国西部冰川面积将减少27.2%。未来50年,中国西部地区冰川融水总量将处于增加状态,高峰预计出现在2030年至2050年,年增长20%至30%。

  此外,未来50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空间分布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大多数岛状冻土发生退化,季节融化深度增加。高山、高原湖泊中,少数依赖冰川融水补给的小湖可能先因冰川融水增加而扩大,后因冰川缩小、融水减少而缩小。

  疾病发生程度和范围增加,电力供应遇到更大压力

  气候变化可能引起热浪频率和强度的增加,并增加心血管病、疟疾、登革热和中暑等疾病发生的程度和范围。气候变化可能使雪山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从而导致山区、海岸和海岛风景地的变迁,从而对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以及旅游者的安全和行为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由于气候变暖,将加剧未来中国空调制冷的电力消费的持续增长趋势,给保障电力供应带来更大压力。
gxyzd1 发表于 2007-3-1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南昌 电信

中国气象局秦大河还在为中国二氧化碳的超极大量排放并且不愿控制找借口,秦已是一个政客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15 19:56 , Processed in 0.073806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