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自然》《科学》杂志内容精选

[复制链接]
ssry 发表于 2007-4-2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教育网出口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1、 矮新星与经典新星之间的联系找到观测依据

    矮新星是一种激变变星,它包含一个坍缩的白矮星,后者从其在一个双星体系中的伴星(一个红矮星)获得物质而不断增长。一种不稳定因素周期性地将物质倾倒到这个白矮星上,使其发光度增加100倍。经典的新星要比矮新星亮数千倍,同时伴随着该体系周围壳层的形成。理论预测,矮新星最终将获得足够多的质量,从而经历经典的新星爆发。现在,矮新星与经典新星之间这一被怀疑存在的联系,随着在矮新星Z Camelopardalis(简称Z Cam)周围一个古老新星壳层的发现,已经有了一个观测结果作为依据。该壳层的性质表明,几千年前,Z Cam经历了一次经典的新星爆发,并且在若干天里它是天空中最明亮的星星之一。

2、 双通道Kondo效应被观测到

    半导体量子点(紧紧束缚电子运动的纳米结构)已成为研究和操纵一个或几个电子行为的有用模型体系。被研究得最彻底的现象之一是Kondo效应,即一个量子点上的一个孤立的电子自旋与电极中的大量电子发生强烈相互作用,产生一种复杂的多粒子状态。一个有微妙不同的但观测起来却要困难得多的现象是双通道Kondo效应,即两个电极中的电子通过它们与局限在一个量子点中的单独一个自旋之间的相互作用纠缠在一起。与传统Kondo效应不同的是,这一新效应无法在关于费米液体的电子行为的传统画面中来描述。现在,科学家苦苦追寻的双通道Kondo效应已在量子点中被观测到,而该效应首次被预测到已是25年前的事情了。该体系可在显微尺度上实现精确控制,所以这一成果可以被看作是朝着实现根据需要来设计半导体纳米结构的方向迈出的一步。

3、大脑确定方位的方式和机制

    人们的定位能力取决于大脑对关于位置、方向和距离的信息的综合能力。最近的研究成果表明,大脑“嗅内野皮质”中的“网格细胞”是大脑计算位置的机制的一个构成部分,但科学家对负责空间导航和空间记忆形成的神经网络计算却不了解。现在,让大鼠在变化的环境中寻找食物来源的实验显示,海马体中记忆的表示有两个截然不同的代码。海马体地点细胞中在统计上独立的表示方式的形成(“重新定位”过程),总是在“嗅内野皮质”中相应的全部定位图的一致的迁移之后进行。这将使一个动物的位置能够被其遇到不同环境时的同一翻译机制来表示和更新。

转帖时做了合并。

[ 本帖最后由 ssry 于 2007-4-2 22:23 编辑 ]
vincent 发表于 2007-4-2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朝阳区 联通
《自然》杂志有中文版吗?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sry 发表于 2007-4-2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教育网出口
4、超新星气体环的来源

    非同寻常的超新星1987A的一个三维计算机模型模拟了研究人员认为发生在上万年前的两个恒星的碰撞,并解释了这个三环超新星的许多特征。Thomas Morris和Philipp Podsiadlowski创造了一个两个恒星合并的流体动力学模型,对角动量以及来自两个恒星的气体加积的具体模拟表明发生了两次爆炸:第一次爆炸形成了滴漏形状的物质摒弃,第二次爆炸产生了较小的气体膨胀。这些爆炸能解释围绕爆发恒星的三个气体环,其中两个环来自喷发的滴漏,另一个环来自第二次爆炸。这个1987年发现的超新星是自从开普勒1604年观察到超新星后,用肉眼能看到的第一个,今年2月是它被发现的20周年。

5、 提高中子源的能量

    正当世界上最强的中子源——散裂中子源——即将投入使用之际,Andrew Taylor和同事呼吁开展下一代中子源的研究。在本期的这篇综述中,他们提出合并中子散射与快速增长的惯性约束聚变这两个领域,从而在今后几十年中使中子研究的能量增加几个数量极。同步X射线源的能量一直在快速增长,下一步的能量提高看来是在自由电子激光器,文章作者提出中子源将靠实验室产生的热核燃烧研究来提高能量,这种研究现在正在先进的发电厂中进行。中子是X光源的一个宝贵的补偿,因为它们能用来为几乎所有的固体和液体提供结构与动态信息,中子在寻找结构中的氢原子、分辨原子的热运动与结构细节以及定位材料中的磁性结构上比X光有更大的优越性。改进的中子源将为许多科学领域的进展提供手段,包括凝聚态物理、化学反应、工程、生物以及地质行星科学。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sry 发表于 2007-4-2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教育网出口

回复 #2 vincent 的帖子

好像没有,繁体的我不知道。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sry 发表于 2007-4-2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教育网出口
6、 科学家发现美洲最古老的太阳观察所

    Ivan Ghezzi和Clive Ruggles的一篇报告指出,在秘鲁沿海山丘上排列的13个塔楼是美洲最古老的太阳观察所。对考古地点以及文字记录的研究表明,印加人在公元1500年做过仔细的太阳观察。现在,Ghezzi和Ruggles的研究显示,Chankillo的13座塔在早2200年前就被用于太阳观察,这些塔是秘鲁Casma-Sechin河流域典礼中心的一个部分。它们是在中心一个山丘的从北向南修建的。东西两边的地点有已知的祭祀物装饰,是可能的观察场所。从这些场所的角度来看,塔标志了太阳每年的上升和下降弧。它们作为日历的精确度是以天计的。文章作者写道,这些塔提供了比印加人更早的复杂的太阳崇拜的证据。

7、 用第一原理推导的水模型

    研究人员报告说,一个完全用第一原理推导出来的水模型,能预测其许多特征。虽然水分子非常简单,但是水的各种形态是极为复杂的物质,有令人困惑的行为,比如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正如Anthony J. Stone在一篇相关的研究评述中写道,科学家70年以来都在试图用水分子的基本性质(也就是第一原理)来解释水的行为。理论学家曾试图确定出捕获水中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势能函数”,但总的来说,他们必须靠经验数据来保证函数的准确。现在Robert Bukowski以及美国和荷兰的同事用纯量子力学理论推导出来的水势能函数预测了从隔离的分子对到大体积的液体水的各种形式的性质。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sry 发表于 2007-4-2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教育网出口
8、 一块最古老的已知地壳

    一个国际小组在格陵兰岛发现了一个岩石系列,它们是在38亿年前海底裂开时形成的,这个发现能帮助确定地球的板块构造系统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地壳在海洋中的拓展洋中脊处不断地形成,这些区域的板块隆起裂开,在俯冲带处,下沉板块的材料可能被刮到静止板块的边缘上。科学家一直在争论板块构造是在地球历史的早期就开始的呢,还是在其45亿年历史的后期才开始的。格陵兰岛古老的岩石提示,板块构造系统比较早就开始了。这个岩石系列名为“蛇绿岩”,它含有与新地壳形成有关的几种火山岩。

9、 雷达揭秘火星地下冰层

    Jeffrey J. Plaut和一个国际小组报告说,对火星南极堆积沉淀层的雷达分析揭示,这些巨大结构的成分是纯水冰,如果将其分布到全球,足以形成11米深的水层。研究小组用“火星快车轨道器”上的火星地下和电离层探测高新雷达(简称MARSIS)装置穿射到南极沉积层的底部,对该区域作了详细的测绘。该小组过去曾对火星北极做过类似的观察。雷达能基本不衰减地穿过冰层,意味着冰几乎是纯水的。研究人员探测了沉积层的底部,发现在极地300公里以内有一组埋在下面的洼地,可能是过去撞击形成的陨石坑。这些沉积层本身不对称而且不均匀。

10、YORP效应被观测到

    YORP效应是太阳系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实际上观测它的作用过程是非常困难的,但是现在,对小行星1862 Apollo科学家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当太阳能从一个非对称天体被发射并重新辐射时,YORP效应出现。所产生的力起一个引擎的作用,驱动该天体转动。这一同样的非对称性还可被用来跟踪一个小行星的转动,因为它在不同时间反射不同数量的光。重新分析关于小行星1862 Apollo自旋的记录,研究人员发现,由于YORP效应,它的转动速度在仅仅40年时间里就已经额外增加了一圈,在效果上相当于增加了一天,即便Apollo的直径远远大于一公里。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花楹 发表于 2007-4-2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滨海新区 联通
要是能给个封面最好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武子 发表于 2007-4-2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阜新 联通
这杂志有可下载的地方吗?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4 15:25 , Processed in 0.072016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