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争夺生源,不如善待校友

[复制链接]
Eldghost 发表于 2007-5-3 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辽宁–沈阳 联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2日07:35 新京报
  作者:王文
  一个人的成功与学校能否发起并搭建巨大的校友网络有很大关系,这种校友网络包括学校持续不断地提供职位信息、由学校牵头鼓励搭建的各类校友会平台等等。反过来,校友的成长、成才和成功,同样促使了学校的成功。
  一年一度抢夺高考生源的大战马上又要开始。相信没过多久,国内外大学会纷纷抛出各项政策(如丰厚奖学金)吸引优秀生源。然而,有一项工作远比吸引生源更重要,却被国内高校忽略,那就是校友会的建设。
  上周末,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北京校友会正式成立,笔者也有幸被邀参加。
  校友会还邀请了一批改革开放初期留学霍大的老校友,不少年愈古稀的学长们回忆起当年在校时的情景,眼眶湿润、激动满怀,在场所有人无不动容。很快,校友们打成了一片,以当初霍大校园生活为主轴,侃得天南海北。一些人找到了事业合作的新契机,一些人见到了旧时室友,还有一些人惊叹毕业那么久学校怎么还能找到自己的联系地址,更多的人则在说如何把学校的名声和校友会发扬光大,大家对母校的怀念、眷恋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这种情感是真切的,也是有感而发的。笔者只是在霍大访学数月,没有拿到任何学位。但是,离开几年来,还是会时不时地收到学校发来的问候,以及一些求职信息。在大多数美国高校看来,大学对学生的责任不仅仅是学生在校期间,也包括学生离校后漫长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正如席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大使邵雪民先生还回忆说,当初毕业时找工作,学校比我还急。
  校方甚至说,你要是未来不顺利,我们再给你安排工作。
  相比之下,国内大学对校友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前段时间,国内某名校70年校庆,在各大报刊刊登大幅公告,号召向母校捐赠,并赫然写出了各种捐赠“命名”所需要的款项金额。笔者一位毕业于该高校的朋友见状,愤愤然说,平时没有什么联系,一到校庆就伸手向校友们要钱,真是恬不知耻!朋友还说了一件至今难以释怀的事。当年毕业后第一天上班,看到单位管理混乱,没有前途,于是,打电话给学校毕业生分配办公室,希望能够暂时不要寄出档案,准备立刻辞职重新择业,结果工作人员的回答竟是:你现在已经不是我们学校的学生了,你的事我们不管。
  更糟糕的是,到底怎样才算国内名校的“校友”,是非常讲究“根正苗红”的。据说只有那些高考考上名校的学生,才有资格被称为“北大人”、“清华人”或“ 复旦人”,而那些通过考研考取名校的学生就不能归于此类了,至于那些在中国名校短期求学、研究的人,在不少“正宗校友”看来,更算不上校友了。不知道这种划分是否意味着某些人“名校主义”的优越感,但可以肯定,如此狭窄化的心态无助于学校的发展。
  在美国,一个人的成功与学校能否发起并搭建巨大的校友网络有很大关系,这种校友网络包括学校持续不断地提供职位信息、由学校牵头鼓励搭建的各类校友会平台、最大范围地扩大校友网络、校友之间的信任、互助和提携,等等。而反过来讲,校友的成长、成才和成功,同样促使了学校的成功。有人统计,美国高校开支平均40%来自于校友捐赠,有一些私立大学,如 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的校友捐赠额更高。而中国高校的校友捐赠额平均还达不到5%,差距如此之大,并不是中国大学的校友中没有富翁,也不是那些成功人士不愿意出钱,而是这些有能力捐赠的校友没有感受到母校的关爱,以至于自己并没有形成持久的母校认同。
花楹 发表于 2007-5-3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有道理,中国的学校现在就是只看中生源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tarcommander 发表于 2007-5-3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 联通
中国现在做什么事情不是只看眼前利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ghostinsky 发表于 2007-5-3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长春 联通
有生源才有银子,能提供银子的人才是大爷!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rgo Navis 发表于 2007-5-3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教育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网
更糟糕的是,到底怎样才算国内名校的“校友”,是非常讲究“根正苗红”的。据说只有那些高考考上名校的学生,才有资格被称为“北大人”、“清华人”或“ 复旦人”,而那些通过考研考取名校的学生就不能归于此类了,至于那些在中国名校短期求学、研究的人,在不少“正宗校友”看来,更算不上校友了。不知道这种划分是否意味着某些人“名校主义”的优越感,但可以肯定,如此狭窄化的心态无助于学校的发展。


名校主义?人家名校就是牛比,我们垃圾学校就是垃圾,所以人家有牛比的资本

套用某名校教授的话说,总不能让什么人都来北京吧?

所以有本事就考进名校,没本事就不要抱怨人家牛比,而且人家名校也不稀罕你一个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2-23 14:18 , Processed in 0.068568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